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走走停停滋味生

  走走,停停,是一种劳逸结合的状态,已成为我现在的生活方式,并坚持多年。

  健步行走,早晚各一小时,天天如此。与大步流星的匆匆过客相比,我的健步就有些闲庭信步、随性洒脱了:路线随走随变,步伐时快时慢,也可以适时停一停,看看风景。

  行走老街,我会在一株古槐下驻足,在槐之四时变幻中,感叹岁月流转;我会在清早出摊的烧饼、油条、豆浆摊前,畅快享受小城令人沉醉的人间烟火;我会在打烊的书店门前石阶上,坐着发一会儿呆,看着街灯下零星过往的少年,像是看见了几十年前入城买书的我。

  行走城乡,我会“揪住”在建的路桥、高楼、公园不放,随手记录日新月异的欣喜、工人劳作的辛苦,待到建成时,用同一位置、不同面貌的对比照以示庆祝。我会为一棵树、一朵花、一片云、一根藤、一只鸟而停下,静观,静听,感怀生命的顽强,感恩自然无私慷慨的馈赠。我还会与田间老农攀谈几句农时、农事、家事,临走买上一袋新鲜的黄瓜、豆角、辣椒……

  在小城兜兜转转,走走,是看景;停停,是思考。

  人生就是一趟单程行走。越走,越成熟渐老,而且只能向前,直至一头扎进岁月深处,消失在红尘之外。特别佩服自然的“时间分割”,将每个人行走的一生,分布在“年、月、日、时,昼、夜”构成的“时间方格”中,从而给了我们在每个界点可稍微“停停”的机会与心情。

  中年之后,我更热衷于健步行走,忘记终点,在“时间方格”中且走且停,且行且歌,且失去且珍惜,渐渐懂得了生活的真义,体悟着人生万千滋味。

  做过若干“退休计划”,终未逃离工作,却逐渐学会宽慰自己:“不工作,吃啥?又能干啥?”释然之后,能笑着应对工作的繁重和疲累,并多了几分对生活的热爱。我将采访、创作的一系列文学、摄影作品辑印成册,不时翻阅,为已逝去与即将逝去的岁月留下点痕迹,也可以思索一下今后还要做些什么。 

  年轻时,我只顾在人生道上前行,忘记分点时间给父母亲人,想来心中一直有愧,脑海中父母的形象似乎一直这般老态,只能从仅存的几张照片中回想父母年轻时的模样。此外,陪伴妻子、女儿的时间也极少,每天来去匆匆。人到中年,我日渐懂得了珍惜,要留点时间给至亲。现在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母干点活,亲自做一顿饭,陪他们唠唠家常,哪怕就是在阳光里、树荫下坐坐,什么也不说;每天也都会抽空陪妻子、女儿吃饭谈心,偶尔外出散步……用心弥补,少留遗憾,我会学着分配好时间,工作家庭两不误,并一直坚持。

  朋友来了去,去了来。来的,我会善待;去的,便随他去,不再为失去纠结。来去之间,唯留美好。那些因误会或道不同“拉黑”“走散”的朋友,一别两宽,甚好。也不去记恨,不再耿耿于怀,只记些当年的快乐,随时回味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些相伴当下的故交与新识,会时常相约一聚,或互相帮助,让友谊不被时间冲淡。

  年岁愈长,愈看不得感动或痛心的事,容易感怀落泪,遇到或听闻,心里会“咯噔”一下,默默思忖如果是自己遇到该怎样做、怎么活。我也越来越见贤思齐,时时处处传递正能量,让正义与温良的阳光普照自己生活中的角角落落。  

  我们平时大都忙于为生活奔走,不妨找个时间,去邂逅清静的溪与山,歇歇脚,充充电,静静心。抬头看一看前方,也回头问一问初心,人生之路方能更好地前行。走走,停停,再走,收获继续前行的从容,也不丢掉赶路的自己。    (张金刚)

 
     标题导航
~~~“天下黄河——中国百名油画家主题作品展”及写生创作活动
~~~在珠江公园湾区书屋开幕
~~~
~~~
~~~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紧跟总书记 奋进新征程
   第A4版:要闻
   第A5版:深度
   第A6版:美术·闲情
   第A7版:体育
   第A8版:这一周
写意之河
“随风起 ——潘更迪雕塑作品展”
走走停停滋味生
研磨时光
关键在于“实”
箴言
“筷”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