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榨油哥”创业带动村民增收

沙迪克江的儿子米尔萨力江在榨油厂里。
“榨油哥”沙迪克江在他创办的榨油厂里。

  共筑中国梦

  广东对口支援地区典型报道

  在新疆温暖的夏日艳阳下,记者来到了位于喀什疏附县布拉克苏乡阔纳霍依拉村的“感恩的心”榨油厂。这家榨油厂规模不算大,远远望去更像是世外桃源里的一座花园。榨油厂的办公室是一栋启用不久的新房,它早已被艳阳和朔风吹走了装修味,今年54岁的厂长沙迪克江·塔什胸前佩戴着明艳的党徽,正在一旁的厂房里指导工人榨油。“这个炒料机的温度一定要达到100℃,不然会影响油的质量和出油率。” 沙迪克江认真说道。

  沙迪克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为“榨油哥”。在他办公区会客室的产品陈列柜里,该榨油厂的核心产品——红花籽油和亚麻籽油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而更让人感到亲切的是油桶包装上的“广州塔”图案。为什么要把广州塔印在产品包装上呢?沙迪克江给记者讲述了这家榨油厂与广东援疆血脉相连的故事。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秋瑜

  他建榨油厂造福乡亲 广东援疆企业助推70%销量

  “我从小在阔纳霍依拉村长大,从记事以来,家乡在我印象中就是贫穷落后的。当时我们的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农机工具少,土地盐碱化严重,只能靠双手劳作,到了收获的时候,收成也特别差。”因为缺少文化和技术,沙迪克江身边有很多年轻人只能在家干农活,因此他从小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面貌,让家乡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1987年,沙迪克江考上了新疆工学院食品工程专业,1996年,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毕业后沙迪克江暗自发誓:一定要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带领乡亲走向致富道路。于是,他在家乡县城开了一家土造榨油坊。“我不断苦心经营,但也只是让自家生活变好了,我希望能帮助身边更多的人。”

  2014年之后,随着党中央和各援疆省份的大力支持,好政策越来越多,这让沙迪克江萌生了关闭小榨油坊、回到出生地开办榨油厂的想法。2019年1月,他正式回家乡创业,承包了村里的卫星工厂,成立了“感恩的心”榨油厂,主要生产红花籽油和亚麻籽油。“像眼前这批货就是广东客户订的,我们需要尽快发出去。” 沙迪克江介绍,目前,广东援疆企业帮助拉动了榨油厂总销量的70%以上。

  成“致富带头人”标兵 获援疆资金100万元支持

  但沙迪克江的承包合同才签下没多久,问题就接踵而至。“首先,我当时只有20多万元,专家告诉我仅设备就要投入60多万元,扩大生产所需设备的钱筹不够,导致产量不足以供应市场。”正当他为启动资金犯难的时候,广东援疆干部给他送来了福音:到布拉克苏乡挂职的许曜东找到了沙迪克江,在优化生产线、资金使用和扩大规模等方面给他出点子。了解情况后,许曜东帮助沙迪克江有计划地争取项目政策。最终在“致富带头人”的遴选中,沙迪克江以第一名的成绩争取到了100万元的项目资金。资金到位后他立马按计划开始改造,让榨油厂有了做大做强的势头。

  随后是产品包装问题,沙迪克最初找不到合适的设计公司,许曜东得知后帮他联系了国内的包装设计公司,经过几个月的协商,新的包装设计终于分批次完成,榨油厂的新产品也被列入疏附县旅游产品推荐名录。

  有了好产品之后则是销售渠道问题。许曜东为沙迪克江请到了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对产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沙迪克江便直接与广东援疆企业对接,签订购销协议,将大量产品销往广州、上海等地。这一系列举措下来,沙迪克江的榨油厂开始盈利了。“我发自内心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广东援疆干部的大力支持与无私帮助。”

  “家门口的工厂” 带动55名乡亲就业

  如今,沙迪克江的榨油厂规模也得到进一步扩大。2020年他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租赁了第二间分厂,带动20人就业;2021年,该榨油厂年产量达到300吨,销售额达500万元,刨除成本和人工工资外,年净利润达50万元,2022年又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今年预计产量能达到500吨,销售额能达到1200万元。”沙迪克江告诉记者。

  目前,榨油厂共解决了55名当地人的就业问题,他们的月工资至少都在2000元以上,沙迪克江还为他们缴纳社保。“现在有十几户村民在种植红花,我们从村民手中收购红花籽,村民们一亩收入在800元~1000元。”该厂工人米萨力江·沙迪克对记者说:“现在的好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有稳定的收入,还能学技术、学手艺,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以前只能在家里务农,但现在我们住的是国家盖的富民安居房,村里通了自来水,农业生产也都是机械化,一周能给土地浇上两次水,还给我们免费发放化肥,还有国家发放的种植补助,大家都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的无私关怀。”

  家乡越来越美 他两个儿子也回来做贡献

  随着榨油厂不断发展壮大,沙迪克江还成立了疏附县第一个民营企业党支部,并介绍厂里3名员工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时常带领员工学习普通话,教大家学习新风尚,宣讲党的好政策。“厂里的员工现在每天穿得干净得体,从以前的‘灰头土脸’到现在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从以前吃饭、睡觉、干活都在一个房子到现在‘三区分离’……这些变化让我都感到吃惊。”沙迪克江说,“现在我才明白,原来自己无形中起到了一个表率、引领的作用,若没有党和政府的关爱,没有广东援疆干部的言传身教,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在沙迪克江的心目中,自己的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了,宽阔的大马路、一片片高楼大厦……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他的两个儿子现在都大学毕业了,也回到家乡帮父亲一起建设榨油厂。“他们两个的普通话说得比我还好,也从小就立志帮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富饶。榨油厂名为‘感恩的心’,这其实也是我的心里话。我要带领更多的乡亲致富,依靠勤劳和奋斗,继续为布拉克苏乡、为疏附县、为喀什的经济发展贡献我们自己最大的力量。”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紧跟总书记 奋进新征程
   第A4版:要闻
   第A5版:深度
   第A6版:美术·闲情
   第A7版:体育
   第A8版:这一周
种出“魔鬼辣椒”上天入海
“榨油哥”创业带动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