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迈入第13年,新一轮医改正攻坚克难,笃定前行。8月27日-28日,2022年度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高峰会议在广东广州召开,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行一场主论坛、十七场分论坛,畅谈改革,并发布全国2021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十大新闻人物。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粤卫信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广东医改案例成为全国典型
“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做法
“组团式”紧密帮扶
互联网医院建设
按病种分值付费
药品耗材集团采购
广州花都“村稳”改革……
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4年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广广东经验;广东连续5年在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作经验交流;连续4年(广州、深圳、东莞、高州)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激励“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广州于2022年入选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市。
医疗:
强基层 登高峰
强基层,提高县域服务能力是广东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2016-2019年,广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改造建设189家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488家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10000间村卫生站,将人口大县的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为县级医院。为2277条贫困村配备AI助手和医疗可穿戴设备,全省基层新增3万多张病床、万元以上设备2.7万余台。56个县级急救服务体系构建完善,76种关键设备装备填平补齐。基层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
医疗人才是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关键,广东开展基层卫生人才“六个一批”,打出“千医下百县”“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千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医上岗退费”“每年培训全科医生3000人”“每年订单定向培养2000名医学大学生”等组合拳,引导医疗卫生技术人才下沉基层,基层人才队伍数量素质持续优化。至今累计培训全科医生53980人,订单定向医学生10966人。
广东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18年起启动并不断完善医疗卫生“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机制,73家三甲医院与113家县级公立医院建立紧密帮扶关系。2019年起,广东省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目前已实现县域全覆盖,全省因地制宜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04个、城市医疗集团74个、专科联盟428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21个。
目前,全省市域内住院率稳定在95%左右,县域内住院率稳定在85%左右,其中10多个县(市)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登高峰,广东持续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医院建设。
2018年6月,广东启动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支持建设50家高水平医院,实现全省21个地市全覆盖。广东还着力创建国际国内医学“高峰”,委省签约共建8家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全力打造呼吸、肾脏病、肿瘤、精准医学和心血管五大国际医学中心。
目前,广东获批1个国家呼吸医学中心、1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中医院分别入围首批综合类和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创建单位。12家医院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全省拥有12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入选委省共建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与其他入选医院一起打造现代化医院全国样板。
广东还推进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着力打造中医药医疗、创新、人才、产业和国际化“五大高地”。广东入选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全国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落户广东省中医院,全省现有国医大师4名、全国名中医8名。
医保:
率先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近年来,广东率先整合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率先在全国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广东全面建立门诊特定病种,病种数达52种;深化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和个人账户改革,拓展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为家庭账户;全面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省实现异地就医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
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通过系统推进复合付费方式,尤其是DIP(基于大数据的按病种分值付费)、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紧密型医联体总额付费等改革,广东完善医保支付机制的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7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实践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减轻住院患者经济负担、维护医保基金平稳运行、促进医疗机构良性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全省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2020年建立全省统一的病种分值库,病种数量达到7981个;制定900多种符合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基层病种,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实行同病种同分值标准,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在基层诊治。对169个中医优势住院病种和56个中医日间治疗病种实施按分值付费。2022年,全省病种数量达到8150个,中西医基层病种919个。
医药:
省级集中带量采购平均降幅31%
广东以药品集中采购为突破口,很好完善了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在带量采购工作开启之前,省、广州、深圳3个采购平台实际上各自运行,3个平台的药价不互通、不联动。广东通过率先推进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改革,打破3个平台间的壁垒,统一了全省集采目录范围内药品价格,建成在全国首创多元化的平台运行机制和竞争模式,省内公立医院在三大集采平台自主择优选择,严格实施医院零加价,推动三大平台相互竞争、互为补充、优胜劣汰,改革红利覆盖全省,群众得以享受优价保质的实惠药品。目前,广东省在采购品种数量、采购规模和采购主体范围上,均居全国之首,省级集中带量采购平均降幅31%,平稳有序推进了6批234个国家集中采购药品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