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高温之夏
植物会“受伤”吗?

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极端高温下的植物生存大调查”
野外现场测定时的极端高温。华南国家植物园宁秋蕊摄
被晒伤的玫瑰
受高温影响的日本红枫和海金沙。
受高温影响的日本红枫和海金沙。
红外相机拍到了叶片温度(一般因为蒸腾会比空气温度低)高达45摄氏度。华南国家植物园张浩萍 摄

  今年夏天,全球范围内的极端高温天气让不少人“汗颜”,无法像人类那样躲进空调房避暑,生长在户外的植物如何生存下去呢?近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了一项关于植物生存大调查的研究,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科研工作”,为气候变化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 (除署名外)

  行动:“高温小组”一天定课题

  今年8月以来,极端气候现象较以往显著增加,其中高温干旱屡次打破了多个历史气象纪录,不仅仅是国内,全球多个城市和地区也都遭遇了极端高温干旱。为做好森林植物和植物园植物耐旱耐热的研究,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中心植物生理生态学课题组近日开展“极端高温下的植物生存大调查”,其中网络问卷调查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刘慧是这次调查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她告诉记者,“近些年极端气候发生频率有增高的趋势,我们很早就萌生过追踪极端高温、极端干旱去测定植物响应的想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没有能够成行。”

  今年夏天的高温干旱波及范围之广、南北差异之显著、温度值之高,都是以前几乎没有遇见过的,这样的自然环境让团队再次萌发了“做研究”的念头。

  “很多身在各个地区、经历这次高温的朋友都提到,当地的植物很多叶子已经枯黄甚至凋落。我们认为这些都具备研究价值,因此我们抓紧结束了之前的实验工作,用了一天时间紧张地计划和筹备,就开始了这次高温大调查工作。”刘慧说。

  呼吁:希望更多热心民众参与科普工作

  不同城市沿高温梯度植物受损程度如何?哪些植物更不耐热或者更耐热?在研究团队成立后,刘慧和其他成员就初步商定了此次实验的两点科学问题,根据问题确定具体实验内容,随后展开实验仪器的准备和调试工作。

  这次的“极端高温下的植物生存大调查”并非只针对广州本地,而是面向全国范围开展。刘慧告诉记者,“由于这次实验涉及多个城市,且根据天气预报显示,有些目标城市即将迎来阴雨和降温,再加上疫情原因,时间被压缩得很短,任务紧而且繁重,只靠我们一两个组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最大限度地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问卷调查的形式应运而生。有意愿参与的朋友只需要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根据里面的提示,就可以参与进来。

  刘慧认为,全民参与科学是很有魅力的一件事情,科普工作是普通人和科学之间连通的桥梁,是很积极很有意义的工作。“科普工作需要扎实的知识体系和大量的时间精力,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更多专业的人坚持来做这件专业的事。”

  意义:为全国植物“耐热区划”提供初步数据

  据了解,在调查正式开展后仅仅4天的时间里,研究组共收到问卷143份,来自全国15个省份、35个城市的一百多位朋友填了问卷,超出了研究组的预期。

  “上海辰山植物园、温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所植物园、高校的老师冒着炎热的天气去小区和附近公园,为我们提供标注好物种、经纬度、环境等信息的照片;更有不少身边的同事、甚至多年没联系的老同学都现身并动员了全家老小为科学做贡献,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在这次活动中,刘慧感受到大家对科学的热情。

  之后,研究人员会将植物和气候的数字信息对应起来进行分析,再汇总不同城市的数据和不同类型植物的数据,比较差异。调查数据既可以为以后的城市规划、园林物种配置提供参考,为未来全国植物“耐热区划”提供初步数据;也可以为未来极端气候下植物的适应规律提供理论依据,理想状态下将植物响应的动态监测像气象监测一样做成“全国联网系统”,提供监测和预警服务等。

  关于本次研究的后续,刘慧表示,将考虑建立一个“全国植物响应极端气候信息系统”的网页,在调整问卷题目中增加更多信息,如高温、寒潮、干旱、台风等,像全国的物候观测一样。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紧跟总书记 奋进新征程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国际
   第A6版:都市新闻
   第A7版:文娱·闲情
   第A8版:体育
高温之夏植物会“受伤”吗?
缺能源 德国限制供暖
缺能源 芬兰全民节能
到2035年欧洲热浪恐成“常态”
发现证据!系外行星大气含二氧化碳
意大利撒丁岛为购房者提供补贴
113.4厘米!英国男子种出世界最长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