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在广东顺德黄龙村,总书记寄语村民张锡尧的一双儿女“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小小工具书翻开好日子

扫码感受顺德黄龙村张锡尧一家十年来的生活变化
黄龙村三丰河如今水绿岸美。(北滘宣办供图)
张锡尧一家曾居住的旧屋。
张锡尧一家的新房,一楼腾出来作为顺德公益书屋——阅读北滘·黄龙书房的场所。
黄龙村党委书记陈忠青在第四届睦邻冬瓜文化节活动现场。
张锡尧之子、黄龙村村民张宇杰。(资料图片)

  201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黄龙村,考察基层党建,慰问困难群众。一栋低矮、昏暗的砖房里,住着因病致贫的张锡尧一家。习近平总书记逐个房间察看,与张锡尧一家促膝长谈,了解困难,倾听期盼。临别时向当时就读高三的张锡尧女儿张俭娜赠送了《现代汉语词典》《英汉词典》和“快译通”,并深情寄语“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十年过去,如今的张锡尧一家,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及一家人的勤奋努力下,过上了小康生活,一双儿女也通过学习、就业,有了稳定的工作。

  不仅是张锡尧一家,十年来,黄龙村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党建为引领,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努力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村民人均纯收入较十年前更是增长了154%,真正用行动践行着总书记“农村党建要让群众更满意”的殷殷嘱托。

  古话说,家贫子读书。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既为社会作出贡献,也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农村党建要让群众更满意。

  ——201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黄龙村,考察基层党建,慰问困难群众

  数说  

  2021年黄龙村集体收入3649万元,较2012年增加71.96%。2021年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3.3万元,较2012年(1.3万元)增长154%。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除署名外)

  张锡尧一家的十年之变

  曾经:沙发是邻居不要的废弃品

  今天:新房里开起了公益书屋

  十年前,张锡尧夫妇是黄龙村的低保户之一。由于身体原因,加上年龄较大,夫妻俩平日里靠打零工和村里股份社分红过活,年收入只有3.5万元左右。一家人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家里只有一部黑白电视,沙发等家具是邻居不要的废弃品。当时,张锡尧的儿子张宇杰大专毕业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女儿张俭娜还在镇上的莘村中学读高三。尽管家庭困难,但张俭娜学习勤奋刻苦,成绩在学校里名列前茅。让张锡尧一家感到意外的是,201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家访”了。

  “永远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来我家的那个时刻。当时总书记和我亲切握手,我感受到了一股暖流。”回忆起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家访”的一幕幕,张锡尧之子张宇杰仍历历在目。“总书记非常关心家里的情况,鼓励我们要积极向上、自强不息,总书记说:‘古话说,家贫子读书。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既为社会作出贡献,也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临别时,总书记还给我妹妹张俭娜赠送了《现代汉语词典》《英汉词典》和‘快译通’。妹妹开心地说:‘谢谢总书记!我打算当一名翻译,这些都用得着!’大家听后开怀大笑。”张宇杰回忆道,总书记的寄语,让自己和妹妹的人生有了新的动力。

  如今,十年过去了,张锡尧一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经过村全体股东代表表决同意,村委会为张锡尧一家易地置换了一块面积相近的住宅用地,在区镇两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支持下建成了一幢两层新房。2014年3月,他们一家搬进了新房。除了居住条件的改善,通过“大病医保”的政策,张锡尧夫妇每月还可得到医疗补助,解决了家人因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而凭借自己的努力,张宇杰也把握机遇,大专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在本地港口货运公司的工作,现已成家立业,还生了个大胖儿子。妹妹张俭娜牢记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发奋读书,顺利考入高校,毕业后从事外语培训工作。可以说,张锡尧的一双儿女,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真正用知识改变了命运。

  如今,牢记着“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张锡尧腾出了新屋的一楼,作为顺德公益书屋——阅读北滘·黄龙书房的场所。该书房依托鲤鱼沙公园的环境景观和布局,打造面向村居的阅读空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阵地的一分子,让书香继续在黄龙村传承。

  黄龙村的十年之变

  开设议事厅收集民意

  “三会会诊”破解难题

  如今,张锡尧家的旧房成了顺德区的党员教育基地之一。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张俭娜赠送的《现代汉语词典》《英汉词典》等工具书,被放置在这一教育基地内进行展陈。在黄龙村考察基层党建、慰问困难群众时,总书记强调“农村党建要让群众更满意”。十年来,黄龙村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党建为引领,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让村子实现了“蝶变”。

  十年前,黄龙村还是一条“三差村”,经济比较差、环境比较差、治安比较差。为改变这一状况,黄龙村以问题为导向,哪里有问题,就从哪里开始改变。为了脱下“三差村”的帽子,黄龙村树立起“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理念。全面加强党委领导,将党建工作融入村居发展的各项工作中,让党员成为村中各项事业的“火车头”。

  黄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忠青介绍,为夯实基层党建工作,村里建立“两支队伍”,充分实现基层共建共治共享。一支是由党员代表、村民骨干组成的党群先锋队,实行网格化责任包干、片区化联系群众,收集意见建议;另一支是村党委分别领头的党员突击队,带头包户联系群众,组织开展“黄龙议事厅”,设置意见收集,发动村民群众畅谈建议。

  直面农村工作的问题,黄龙村还实行“三会会诊”解难题。“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检视问题专题会对照查摆,村党组织、村委会、经联社联席会研究梳理,党群见面会对话共商,确保一件一件落实到位。”陈忠青说。

  依托强有力的“党建引领”,十年过去了,黄龙村从昔日发展较慢村、软弱涣散村,变成了今天党委领导有力、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和谐稳定的发展典范村。过去一年,黄龙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社区”、“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文明村”等称号。

  村里人的十年之变

  擦亮黑皮冬瓜品牌

  人均纯收入增154%

  “现在村里的环境好,在‘家门口’养老很舒服。”76岁的廖自友是黄龙村村民,十年前,总书记在黄龙村考察时曾与其亲切握手。廖自友告诉记者,总书记来后的十年间,不仅村容村貌变得漂亮了,村民的“钱袋子”更饱满了。

  69岁的村民邓洁明告诉记者,如今,自己每个月的养老金、股份社分红等收入加起来就有近4000元。“村里还有一些贴心的养老服务,生活十分舒心、放心。”邓洁明说。

  数据显示,2021年黄龙村集体收入3649万元,较2012年增加71.96%。2021年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3.3万元,较2012年(1.3万元)增长154%。这些乡村增收创收的增长数据,得益于黄龙村这些年来的产业振兴。近年来,黄龙村依托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推动一批新产业载体“落地”。另外,村里还不断擦亮“黄龙黑皮冬瓜”品牌,成立黑皮冬瓜农业合作社,建成冬瓜种植体验基地,打造冬瓜文化主题公园。“这些工作,不但大幅提升黄龙冬瓜美食品牌知名度,更激发了村民种植冬瓜的积极性。”黄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忠青介绍说。

  村容村貌的升级,更是让村民直观感受到黄龙村的巨变。近年来,村里不断探索“党建+”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大力推进党建主题公园、省级幼儿园、黄龙村党群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工作坊、社区卫生服务站、儿童图书阁、长者配套楼、村史馆、党群共建红色家园等一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走在村里,公园更美了、河涌水清了、道路更整洁了,还有了更崭新、宽阔的跨涌桥,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当前,依托佛山市顺德区“以水兴城”的城市战略,穿村而过的黄龙三丰河两岸正有条不紊地推动清岸、美岸行动。“未来,黄龙村将做好顶层设计,让‘美丽乡村’的规划一图到底。”陈忠青说,未来,黄龙村还将重点投入污水管网工程、河涌整治,让村居的沿河景观更美、更动人,一座宜居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向人们展现着它美好的蓝图。

 
     标题导航
在广东顺德黄龙村,总书记寄语村民张锡尧的一双儿女“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5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小小工具书翻开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