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总体发展规划实施两周年 中新广州知识城变化大

激发“点”活力 塑造“轴”线图

中新广州知识城
引来大量人才 杨耀烨 摄

  由南至北,广州科技创新轴清晰浮现,挺起了这座城市创新的脊梁。在这条被誉为“第三中轴线”的“北极点”,中新广州知识城熠熠生辉,牵引着科技创新资源沿着轴线汇流。作为中国和新加坡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知识城“三集群两高地”快速崛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分量颇重的增长极之一。

  今年8月,恰逢国务院批复《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简称《总规》)两周年,在知识城奠基建设12周年之际,立足科技创新发展新基点,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这里正带动广州科技创新轴丰富蝶变。

  文、图/何瑞琪、饶凤珍、郭丽萍(除署名外)

  广州科技创新轴

  有望成为城市发展第三轴线

  今年2月发布的《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画出了一条“科技创新轴”,支撑广州强势起航。

  这条轴线宛如丝带,从北到南、由点到面、连线成片,串联起全市域科技创新关键节点——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天河智慧城、广州大学城、南沙庆盛片区、明珠科学园、南沙科学城……这些平台强强联合,加强了城市内部的联动发展,激发了区域整体创新能效。

  在广州科技创新轴的两端,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南沙,都迎来了国家重磅政策的加持。

  先看南沙,今年6月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明确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为广州向南拓展、向海发展、向世界开放带来重大机遇,也为促进珠江口一体化发展、大湾区融合发展带来无限利好。

  再看知识城,自2020年知识城奠基建设10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赋予知识城建设“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的国家使命,随后实施方案、若干意见及《广东省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先后落地,引领知识城开发建设进入2.0时代。

  从扩大开放的角度上看,知识城与南沙在国家层面上先后获得地位的强化,势必引起全球对广州的更大关注,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

  中新广州知识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国际合作与科技创新的双重重任,未来有望成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开路先锋”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南沙立足湾区,粤港澳全面合作和面向世界更高水平的开放是其使命所在。

  从城市发展的方向来看,自从2000年前后广州确立了“东进南拓西联北优”的发展方向,广州东部和南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当前,黄埔和南沙已决定携手合作谋发展,共同打造广州科技创新轴。南沙与知识城南北呼应,把广州城市“南拓”与“东进”两大牵引力结合起来,必将发挥更大的支点引力。

  基于此,华南城市研究会(智库)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广州正在探索打造的“北起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抵南沙科学城”的科技创新轴,有望成为广州城市发展的第三轴线。

  攀登科技高峰

  知识城“三集群两高地”快速崛起

  每隔十年,广州城市中轴线都会为之一变,内涵也不断地拓展丰富。

  如果说,20年前的城市中轴线承载着千年商都的历史底蕴,10年前建成的中轴线敞开了“城市客厅”的怀抱,如今广州一路向东,第三条中轴线呼之欲出,乃应科技创新大趋势而生。

  毫无疑问,位于“北极点”的知识城担当了“桥头堡”的角色。以攀登科技高峰为任,拼抢部分新兴产业的全球话语权,知识城正在成为广州乃至大湾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知识创造新高地。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为各大城市的重点布局所在。知识城锚定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集群,带动经济、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全面跃升。

  8月18日,计划投资162.5亿元的广州开发区粤芯半导体新项目在知识城正式启动,新建产能4万片/月的12英寸集成电路模拟特色工艺生产线。作为目前全省唯一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商,粤芯半导体曾用18个月的时间,实现12英寸芯片生产线,从无到有再到量产,刷新了速度,也为广东集成电路产业下了关键一棋。

  事实上,速度体现在知识城的各大重点产业上。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连年翻番,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百泽安)、诺诚健华奥布替尼片、康方生物开坦尼等一批世界级创新药,实现落地生产。在国内竞争最为激烈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小鹏汽车智造基地创造了从全面动工到首车下线仅用时10个月的纪录,即将于三季度下线生产小鹏系列最高端SUV车型G9,年产能达12万辆,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

  作为知识经济的高地,知识城不仅产业蓬勃发展,科技研发同样突飞猛进。走进知识城国际领军人才集聚区,广州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最先映入眼帘。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建设,由郝跃院士等70余名科学家组成“研发天团”,目前已经开辟了氮化镓、碳化硅芯片研发新赛道,实现集成电路行业的“弯道超车”。

  在知识城,像这样的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还有很多。过去2年来,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装置高加速试验台投入使用,国际数字枢纽运营中心、华南肿瘤实验室、广东省环境权益交易所等16个重点实验室启动运营,2平方公里科教创新区开创科研产业深度融合新模式……这些代表前沿科技探索的重大平台的落地,又带动高层次人才和龙头企业的纷至沓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超过100名战略科学家、1260名高层次人才在知识城安家落户。

  知识城作为“湾区创新策源地”,正加速释放新动能,让科技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有产也有城

  “抢”得到人也留得住人

  任何一条科技创新轴,不仅需要成熟的研发梯队及产业矩阵,更需要源源不断的高新人才的支撑。

  自成立伊始,知识城聚焦于国际合作,全球引才是其“抢”人的重要抓手之一。2年来,“湾区创新策源地”聚集的高端要素资源,“知识创造新高地”带动的产业集聚,“开放合作示范区”打开的国际知名度,为知识城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奠定良好基础。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产业项目在这里落地,国际合作机会也越来越多。公司的海归团队很快地融入本地工作和生活。” 烯湾科城运营副总经理车晓东说。

  为吸引高端人才落户,知识城先后推出“人才10条”“知识产权10条”“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等人才政策20个,创新实施“揭榜挂帅”、院士工作站、“伯乐奖”和新职业标准开发等措施,吸引了战略科学家超100名,集聚高层次人才1260名,新增硕博研究生超5000人。知识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申报及设立数量占全广州市近三分之一。

  “抢”人更要留人。对于一个奠基12年的新区域来说,营商环境可以对标国际,产业集群也能迅速做大,人才政策更是领跑全国,但城区建设能否赶得上产业发展,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追上中心城区,无疑成了能否留住人才的重要参考指标。

  目前,知识城城市建成面积由16平方公里扩展到50多平方公里,规划面积更是从最初8平方公里扩容到232平方公里。区域框架的拉大,无疑拓展了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空间,为知识城打造环山绕水、生态宜居、智慧服务、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的“山水创新之城”奠定更强基础。

  一个“大”的知识城,更需要一流的公共交通和优质服务作为配套。过去2年来,知识城基本形成“857”对外交通体系、“五纵五横”内部骨架路网。同时,推动中大肿瘤医院等3家医院、广实等5所中小学等高端配套投入运营。

  城市中轴线的变更和延伸,事关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升级,关乎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随着产业升级、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渐入佳境,知识城区域发展能级将会不断提升,融合产业高地、知识高地、人才高地、宜居高地一体,担当起广州科技创新轴“北极点”和大湾区“湾顶明珠”的重要角色。

  专题

 
     标题导航
《广州市对口帮扶梅州市助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发布~~~
总体发展规划实施两周年 中新广州知识城变化大~~~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粤韵周刊
   第A8版:评论
   第A9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国际
   第A12版:都市新闻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体育
   第A16版:文娱·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到2025年培育一批超百亿产业集群
激发“点”活力 塑造“轴”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