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拄双拐的“好孕”医生:
时刻与患者共情

张从森

  “中医传承”专题

  因幼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终身残疾、小学三年级以前爬着走路的张从森,在人生过往的四十一年中,曾遇到很多个别人口中的“不可能”:你不可能读高中、没大学愿意要你、你这个样子怎么可能做医生?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与命运较劲的勇气,张从森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一步步读上心仪大学,走向了钟爱的中医职业,在不孕不育领域帮助了上万个家庭达成所愿。

  高峰时,他的门诊从早8时开诊直落到晚8时。经常一家几代人,有个头晕身热的都来找他。能收获这么多患者的信任,在张从森看来,既幸运又幸福。亲身经历过疾病的折磨、命运的洗礼,他时刻谨记着:悬壶济世靠真本领,亦需时刻与患者共情。值8·19“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走进了张从森的诊室,倾听他的故事。

  文/梁超仪

  小儿麻痹症致终身残疾

  在广州珠江边的沿江西路一带,广州固生堂悦心普通专科门诊不孕不育科的张从森副主任中医师正在坐诊。他看起来十分精神,如果没有留意到旁边放着的一双拐杖,难以发现张医生曾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

  回忆起近四十年前的故事,张从森觉得很久远。然而,幼时接受电疗的锥心之痛,仍然非常深刻。

  1981年,张从森在海南文昌一个乡村出生,活泼健朗。一岁多时,因突发高烧没有得到及时救治,退烧后的张从森再也无法正常走路了,原来这个高烧并不简单,竟是小儿麻痹症,而他需要终身面临疾病带来的后遗症。

  七岁时,一直奔波为其治病的父亲因病去世。这时,张从森只会爬着走路。虽然母亲独自养育孩子很艰难,但仍坚持送他入学。小学三年级,张从森决心改变爬着走的命运。从自己找来支撑身体的木头,到一遍遍摔倒被年迈的外婆扶住,张从森终于在不断摔倒中拥有了立起来的能力。

  恩师倾囊相授学真本领

  从站起来拄双拐独立走路到成为独当一面的医生,张从森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他的坚韧和自强不息打动了相遇的人,这当中包括他的恩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张朝曦教授。

  儿时的遭遇和家庭的变故,让张从森立志学医,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最好的医学知识挽救更多生命。张从森高考的三个志愿均只填写:广州中医药大学。旁人说,你这身体条件,没有大学愿意录取你。忐忑不安的张从森给时任校长冯新送教授写信,主动告知了身体状况,并很快收到了校方回电:只要考上了,定会录取。

  张从森入学后,学校的师生对其照顾有加,而遇见的恩师张朝曦教授,更犹如再生父母般关爱照料。张朝曦教授是岭南温病学专家,坊间盛传张教授一张十几块钱的方子便可药到病除,想拜入其门下的学生众多。张从森写信向其表达了求学的迫切心情,张教授收到信的当晚便回电,表示愿意亲自教导他。

  张朝曦教授不但倾囊相授,从大二开始便让张从森来到门诊跟诊学习,更是每个周末邀请张从森到其家里吃饭,关心其生活。张教授一家给张从森送来了一台崭新的相机,希望他拥有充实的大学生活,更在每年寒假给张从森年迈的外婆封上祝福红包。这一切,让张从森倍感温暖。

  十年如一关爱患者立口碑

  毕业时,准备走向工作岗位的张从森,一度因为身体状况而受到个别人的歧视,他发信息向张教授倾诉苦恼,老师回复,“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

  2011年,当时广州老城区一所中医馆在人才网看到张从森简历,主动向他抛出橄榄枝。凭着扎实的本领和为患者着想的特质,初出茅庐的张从森很快积累了一批忠实的患者粉丝。时常一家几代人,都成为了他的患者朋友,门诊量一度达到每天130多人次,张从森经常要加班为来晚了挂不上号的患者加号看病。

  要得到患者认可,首先要有疗效。师从温病学专家、多年扎实学习随诊,张从森心中有底气。往往一些患者看诊结束,发现张医生只开了三副药,总会申请多开药,张从森则告之:这三副药就可以痊愈了,药并非越多越好。

  除了有真才实学,张从森主动为患者着想的特质让他获得了坊间的口碑。以前移动支付尚未出现时,张从森出诊时兜里总带些现金,一旦有患者带不够钱或者经济困难,张从森愿意提供帮助。

  有一次,一位乳腺癌术后的阿姨坦言经济紧张,张从森主动给了她五百块现金。后来,这位阿姨与张从森医生成为了好朋友,还受邀见证了张医生与爱人的婚礼。

  脾气好的张医生,也有“生气”的时候。有时,有患者不听医嘱不好好吃药,复诊时张从森会生气:“看病不是为了开药,下次这么不听话就不要挂我号了,因为我不想你这样浪费钱。”张从森坦言,遇到不听话的病人,一方面心疼他们白花钱,另一方面也心疼他们对自己身体不负责。

  “好孕”医生一次次精益求精

  2016年,张从森在中医馆开创了不孕不育专科,随后担任该专科主任,从一名全科中医师向专科领域深耕。2017年,他开展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课题研究。纳入课题的72例不孕不育患者中,比照发现,引入他的临床经验方“助孕散”以及穴位外敷等综合治疗手法能更好帮助患者快速受孕。数据显示,72名入组者中,有67%成功怀孕。

  高峰时期,张从森从早上8时看诊直落到晚上8时,经常中途下午3时才有一点时间吃午饭。这些年,经他诊治最终成功受孕的患者有近万例,于是,在街坊间有了“好孕”医生的口碑,在他诊室的柜子里放满了患者送过来的锦旗。

  在张从森的朋友圈,封面图是一张一百名患者抱着孩子的图片。每次经过他诊治顺利有了自己孩子的家庭,都会第一时间给张从森发微信报喜,这是张从森最开心的时刻。如今,积累了丰富诊治经验的张从森跟随恩师张朝曦教授工作室来到了固生堂坐诊。这个崭新的诊室,并非只有中医诊脉、看舌苔,还配备了彩超室、卵巢功能查验、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手术室等设备。在受访当日,国内一名知名的生殖教授来到医馆,张从森虚心请教。张从森坦言,医学学无止境,要不断提升自我,帮助更多的患者达成心愿。

  专家简介

  张从森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师从岭南温病学专家张朝曦教授,跟随其研究和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深得恩师真传。并先后跟随十多位岭南名医学习,主修不孕不育症,擅用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疗法治疗不孕不育症,临床经验丰富,诊断准确,疗效显著,深得广大患者信赖。其根据临床经验研发的“助孕散”,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中收到了良好效果,获得科技局专项资金支持,并通过荔湾区卫健局评审。他还独创了五法八方十六穴三位一体速孕疗法,先后帮助上万个家庭解决生育难题。

  对话张从森

  问:您幼时一度四处求医,如今作为医者时常面临辗转求医的患者,在医患交流时有什么感受?

  答:病魔是无情的,经历了生理的疼痛,我能更好地理解患者,时刻与他们共情。有时一些患者情绪低落,我以亲身经历告诉他们,得病纵然不幸,但是你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问: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您怎么看医生这个职业?对年轻医生有什么寄语?

  答:这个职业给予我认同感、幸福感。时常有患者感谢我,我说不用谢,这是一份工作,就像清洁工人努力把城市道路打扫干净一样,这是我的职责所在。面对患者要有耐心,这病怎么得来、如何治疗、平时如何自我健康管理,这些话我经常跟患者交代,有时不是重复一次,而是每次复诊都反复提醒,苦口婆心,希望让他们入心。年轻医生要知道,从医道路既苦也累,最初不要过于关注收入问题,这会局限你的成长,年轻医生应关注的是如何治好病,如何把自己的医术提高。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紧跟总书记 奋进新征程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致敬,中国医师
   第A7版:致敬,中国医师
   第A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文化·体育
   第A15版:健康周刊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拄双拐的“好孕”医生:时刻与患者共情
美容针正“热” 你用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