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逆行坚守 用生命守护生命

周颖玲
梁小玲
林天歆
张忠德
范瑞新

  他们中,有南征北战用精湛医术支援抗疫的德叔;有连续十年远赴青海开展医疗帮扶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光明行”眼科医疗队;有医疗援疆、致力于科研攻关的中山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林天歆;有在再障贫血诊治领域深耕20多年将再障移植技术打造成国内领先水平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王顺清;也有将对抗肿瘤的“防线”前移的市疾控肠癌筛查团队和来自广州各级医院一线的医生们……

  点滴微光,可成星海。他们发出的每一道光,都化作了时代向前奔涌的“浪”!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致敬,中国医师们!感谢你们,以大爱温暖我们,以担当坚守初心,以创新造福苍生,用生命守护生命!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张忠德

  无数次逆行出征 悟透“医生”二字分量

  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一项项荣誉、一个个光环加身,张忠德最看重的称谓,依然是患者、同事、学生、亲友口中亲切的一声“德叔”。

  2020年除夕,率领百人中医医疗队伍在武汉奋战了20天,两张前后对比的照片里,他瘦脱了相,白发更多、皱纹变密,被网友称为“一夜华发的张忠德”。他将中西协同、突出中医特色的诊疗理念贯穿战疫始终,一次又一次地逆行出征,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迄今12次临危受命驰援疫情防控最前线,开展临床救治和疫情防控指导工作。

  回首这些年,德叔说,从甲流到禽流感、登革热、寨卡、新冠肺炎,中西医融合应对疫情,救治患者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刚开始老百姓对中医将信将疑,中医团队一次又一次奔赴一线,边救治、边摸索、边讨论,让一个又一个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让大家从不信到追着医生开中药,再到向身边的亲友、病友真诚地推荐中医药,整个过程虽然艰辛,但结果令他非常欣慰。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这样一名普通医生拥有广阔的天地能够择善而行,能为自己热爱的健康事业尽情发光发热。”德叔说。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防盲治盲办公室主任 梁小玲

  十年玉树“光明行” 医疗队“献血”又“造血”

  2022年8月8日凌晨5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以下简称中山眼科中心)玉树“光明行”眼科医疗队再次出发了,这是中山眼科中心连续第10年第11次远赴青海玉树开展医疗帮扶公益活动。

  梁小玲介绍,此次光明行活动,中山眼科中心选派了一支专业技术强、高原义诊经验丰富的17人医疗队,分别由白内障科、青光眼科等多专科医护人员组成。

  20000人次的眼睛体检、2005例白内障复明手术、近3000人次的免费验光配镜、眼底激光技术治疗培训……一串串扎实的数字,是医疗队过去十年如一日的耕耘和坚持。十年玉树“光明行”,医疗帮扶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和丰富,医疗队不仅“献血”,还“造血”——把发展式医疗帮扶送上高原,开创了多个“率先”。

  实际上,除了青海玉树,这些年中山眼科中心“光明行”医疗队的足迹还遍及广东连州、新疆喀什、西藏林芝、云南凤庆等地。中山眼科中心一直有着防盲治盲、医疗帮扶的文化底色。

  “患者需要的地方,就是我们常在的地方!”梁小玲表示,把光明播撒到需要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眼病患者可以看得见,这是她和团队一直防盲帮扶的初心所在。

  中山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 林天歆

  走出舒适区 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效力

  林天歆既是一名泌尿外科医生,也是一名医学科研工作者。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的患者手术切不干净,容易复发,影响生存;有的人肿瘤切干净了,但排尿等功能不行了,生活痛苦。针对“是否切、切多少、怎么切、怎用药”这四大诊疗难题,他和老师、著名泌尿外科专家黄健教授进行了多年的科研攻关,最终,“膀胱癌微创精准诊疗体系建立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对于一个医生来说,运用新的思路、技术和方案来解决临床痛点,让患者活得久、过得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林天歆说,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效力,意义更大,挑战更多。”

  2019年,林天歆作为广东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队长,在担任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期间,与广东19家三甲医院的100多名援疆专家并肩奋战,实施新技术100多项,提高当地医疗水平,为人们解决就医之急。

  回顾过去十年,林天歆觉得最深的感触是:胸怀“国之大者”,以人民为中心,医生要勇于解决难题,“响应祖国的召唤,我愿随时迎接挑战!”

  广东祈福医院常务院长、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 周颖玲

  做“拓荒牛” 探索公办民营医院的互补之路

  当医生的一些品质,是必须永远持有的。周颖玲认为,作为医生,最基本的品质就是勤奋和肯干,练就过硬的基本功。曾有一位17岁的茂名孩子小涛被转诊到省医心研所心内科,患了严重心内膜炎的小涛,由于左侧额叶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昏迷了过去。小涛在脑部手术后脑出血仍未停止,爸爸觉得撑不下去了。周颖玲再三请家人相信她,并愿意为他们垫付费用,这样的坚定感动了小涛的爸爸。脑出血止住后,小涛接受了心脏手术,顺利康复出院。

  一个人行医只能救一小部分人,建立一个体系则能培育更多的专家,救治更多的生命。这是周颖玲一直以来的信条。全生命周期,是周颖玲任珠海市政协常委时,在2021年的珠海两会上提出的健康管理理念。这正好与广东祈福医院的创始人彭磷基教授搭建的以患者为核心的全人全链条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理念不谋而合。于是在临近退休之年,周颖玲欣然接受彭教授的邀请加盟广东祈福医院担任常务院长。去探索规范化的公立管理经验如何运用于民营医院,公立与民营如何才能起到最好的互补作用,让百姓真正受惠。

  “我就是这样的人,看着屋里也同时看着外面,看着现在也看着未来。”回首自己38年的从医生涯,周颖玲觉得,好的东西就要坚持,要用发展的、正能量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事物。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首席专家 范瑞新

  十年突破创新 填补华南地区心脏大血管外科空白

  范瑞新从事大血管外科手术20年,让他难忘的还是创建期。当时他博士毕业,那时候心研所先心病手术、瓣膜置换等在华南地区已处于领先地位,但心研所甚至华南地区的大血管专业均为空白。科室急需发展大血管专业,范瑞新就毫不犹豫地服从安排——去阜外医院学习1年后回来逐步开展大血管手术。大血管疾病是心血管领域最急危重的疾病,死亡率极高,大家戏称大血管手术是“苦战、夜战、血战、死战”,一般手术时长5~15小时。那时他们只能开一台手术,来了病人就没日没夜,印象最深的是连续几个春节都没有好好吃团圆饭。

  经过10年的努力,范瑞新团队每年在广东省完成的主动脉夹层手术例数就超过200例,占全省主动脉手术一半以上,主动脉手术死亡率下降到5%以内。20年来团队手术救治了心脏大血管疾病患者超过1万人。“我们经历了很多第一”,范瑞新介绍说,包括且不限于:华南首例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华南首例孕妇主动脉夹层手术、首例鱼刺主动脉外伤血管置换术等。

  范瑞新还牵头建立了广东省医学会大血管外科学组,建立了区域大血管手术专业中心网络平台,这一举措帮助广东省及全国很多地市医院开展大血管手术,为那些不能转诊的患者进行救治。

  “一路走来,我无悔我的选择!”范瑞新说,医者的不懈努力,换来的是病人的宝贵生命。希望更多的年轻医生加入心脏大血管行业中,一起与时间赛跑,稳守生命防线。

 
     标题导航
~~~—记2022年“最美医生”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紧跟总书记 奋进新征程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致敬,中国医师
   第A7版:致敬,中国医师
   第A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文化·体育
   第A15版:健康周刊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敬佑生命 甘于奉献
逆行坚守 用生命守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