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布的《广州夜间消费报告》显示,夜间消费对多行业的营收日益重要,其中,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文娱业为夜间消费贡献最大的三个行业。
每天傍晚时分,是广州塔旅游区最“多变”的时候:伴随着夕阳逐渐落入珠江水面,上一刻往往还是暮霭沉沉,下一刻两岸的街区已经开始亮起明灯,直至夜色开幕,这里才迎来它夏日中最为热闹繁华的时候:行夜市、品美食、登游船、打卡博物馆之夜、游赏海心沙之美……对许多游客和市民而言,到广州塔旅游区开展夜间文旅活动早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根据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123个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项目名单,广州塔旅游区位列其中。获得“国家级”荣誉之后的广州塔旅游区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在消费场景和生活方式上进一步创新,为广州夜经济再添新动力。
广州塔旅游区发展多年,如今它有哪些“新意”?市民、游客又对它有哪些期望?未来的广州塔旅游区还能如何发展?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游客、专家以及相关人士。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 实习生 文字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忧子(除署名外)
记者走访:
广州塔夜游受追捧 带动周边区域餐饮消费
7月27日下午5时30分,白天的暑气还尚未消退,位于广州塔旁的潮墟市集里已迎来了它的第一批游客;乘坐广州塔APM线和地铁3号线前来广州塔进行观光的乘客也陆陆续续集聚起来。
近两年,为满足市民游客在夜经济方面的消费需求,广州塔旅游区依托“广州塔”“珠江游”两大城市名片,不断探索夜游、夜宴、夜购、夜展、夜演等多元业态。
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来到广州塔旅游区夜游。尤其是晚上6时后,即便是非周末时间这里也是人头攒动,从海心桥到广州塔下都聚集了不少游客以及散步的市民,记者当天预约海心桥登桥名额时就发现,当晚6时至10时能够预约登桥的剩余名额已不多。
7月27日晚上,记者在财富码头遇见了来自福建的游客吴女士等四人,正兴致盎然地在财富码头前与“珠江王子”号游船合影留念。据了解,从2021年11月起,“珠江公主”和“珠江王子”两艘纯电动游船投入运营,截至今年7月底共计接待游客12万人次。
同样的夜游盛况还呈现在花城广场区域,夜跑、夜读、夜听……夜间文化消费也越来越受追捧。7月29日晚,广东省博物馆正举行每周五的“博物馆之夜”,主题有文创专场、古琴音乐会、敦煌艺术沙龙等,令人应接不暇。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凌丽莉介绍,进入7月暑游高峰期后,基本上7天之内的门票都是“秒空”。应观众需求,广东省博物馆不仅将日间名额从6000个增至8000个,还开放每周五晚2000个名额,让更多观众可以在炎热夏季感受文博艺术之美。
除了来广州塔看美景,夜食也是不少游客的消费选择。记者留意到,广州塔旅游区的火爆也带动了周边区域的餐饮消费,不仅有游客在广州塔下的商场内用餐,还有更多的游客选择去到周边的潮墟以及琶醍、丽影广场、猎人坊和花城汇等区域用餐。
从2020年8月至今,潮墟恰好已开墟两年,面朝珠江对岸的CBD,近望小蛮腰,背倚广州国际媒体港,这个涵盖了广州非遗文创、广府美食、艺术集市、直播节目等内容的一站式文旅融合创新体验区如今已成为游客和市民夜间文旅消费的打卡之地。每逢傍晚时分放眼望去,这里就已支起大大小小几十家摊位,其中既有广府非遗特色的餐饮美食,也有适合年轻人逛街购物的文创产品。7月29日傍晚,赵先生和他的朋友两家共10多人开着车从东莞来到广州游玩,潮墟是他们的第一站。“这里我们已经来过好几次了,正好孩子们放暑假,于是我们一起请假出来带孩子玩一圈,打算在这里吃一顿饭,再去周边逛逛,晚上再开车回家。”
主打夜食文化的还有与潮墟相隔1.5公里的琶醍,以及广州塔对岸的猎人坊风情街。在走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作为美食集聚地,一直以来这两个区域除了游客以外,也吸引了很多本地市民前往。在琶醍附近工作的吴女士就告诉记者,每周总有一两次,她都会和同事相约前往琶醍进行餐饮消费。
从美食到游玩路线
游客期待体验更“集中化”
从广州塔到琶醍,再从花城广场到海心沙,广州塔旅游区内值得夜游打卡的区域着实不少。不过也有游客表示,想要短时间内“玩转”广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午4时登广州塔,坐摩天轮、赏夕阳;晚上7时乘坐游轮,品尝游轮点心、赏珠江两岸美景;晚上9时再返回越秀区,用一顿老字号美食作为夜宵犒劳自己——这是市民吴女士的夜游规划。吴女士告诉记者,广州塔旅游区胜在地标性建筑和繁华的江景、夜景体验,但由于游客们的时间普遍紧凑,因此她也希望广州塔旅游区实现“升级”后,未来在该片区可以品尝到更多的老字号美食,从而实现在体验上更趋“集中化”。
来自成都的胡女士是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7月29日晚,恰逢每周五的广东省博物馆的“博物馆之夜”,胡女士身穿汉服前去参加活动。她告诉记者,她来到广州已经三个月,广州塔旅游区是她开始认识广州的第一站。“有美食,有风景,也有丰富的夜间文化活动,比如博物馆之夜、夜间剧院以及广州塔的名家周末大舞台等。”胡女士也表示,希望广州塔旅游区的文化活动信息可以更加集中,“如果通过一个App或者一个公众号就能了解区域内所有的活动信息,可能会让公众得到更好的文化普及。”
智囊圆桌会:
既打造“集聚区” 也强调“差异化管理”
作为拥有美食、设计、公共艺术等多领域优势的城市,广州夜间文旅的发展离不开多个平台的共同参与,一直以来广州也都在积极探索夜经济的发展模式。如何让各个平台之间基于各自的专业优势以及未来发展需求,从而开展深度合作,助力广州夜经济不断蓬勃发展,是不少平台所思考和向往的。对此,记者采访了多名专家,共同对广州塔旅游区的夜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推进品质化管理
开展文商旅高度融合
“每一个片区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像广州塔片区是以广州塔为核心吸引力,集聚大量游客和市民。”广州塔旅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李明华表示,广州塔片区作为地标核心区域,应该从广州塔观光旅游出发,推进品质化管理,带动片区夜经济发展。
“广州塔片区的发展过去是依赖于广州塔自身的核心吸引力,但是到后期需要由片区的整体质量提升来推动,因此这离不开片区的聚集效应。”李明华认为,所谓的聚集效应就是“客源带动”,这需要通过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一方面是广州塔自身的配套,另一方面则是业态配套,包括周边的餐饮、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我们需要把广州塔打造成广州的城市客厅,开展文商旅的高度融合。目前广州‘夜游’已经成型,我们已经有了珠江夜游、珠江红船、江塔联游等产品;而‘夜演’方面还可以更丰富。”李明华表示。
打造消费场景
把更多游客变为消费者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教授王先庆则告诉记者,目前的广州塔主要还是观光景点,需要进一步拉动消费,把更多的游客变为消费者。
王先庆称,广州塔作为地标性建筑物受到游客和市民们的普遍喜爱,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聚集力。“但不少市民和游客来广州塔普遍都只是‘转一圈’,随后他们往往会前往琶醍或丽影广场等地甚至其他片区进行其他夜间消费。”他解释,如果广州塔能打造更多有关消费、社交的空间和场景,进一步配套商场、餐厅等基础设施,再结合夜景资源,便可以将白天的游客继续留下来,转变为夜经济的消费者。因此他认为,想要激活广州塔片区的发展潜力,一方面是打造消费场景,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点位联动,提升广州塔片区的消费体验。
“如通过商场、餐厅等商业设施配套打造消费场所,并通过灯光秀、文娱演出活动等吸引消费者;同时还可以利用广州塔附近的赤岗塔、海心桥等景点,做成较大规模的文旅消费产品,激发大家的好奇心,实现各个消费点之间的联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广州塔设置类似于国潮馆、国潮中心的消费窗口,让游客即使在广州塔也可以集中体验广州传统文化。”
片区联动:
突破区域限制打造“集聚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论是广州塔、广东省博物馆还是花城广场等场所,均对于打造“集聚区”和增强联动充满期待。不少专家分析,如海心沙广场、广州大剧院等场所对于广州塔片区夜经济的整体联动而言都是重要一环,因此可以加强对这些场地的利用。
“片区内同类场所还可以针对不同群体,比如大剧院面向中高端消费人群,广州塔面向大众进行大众性、惠民性的动画展示,游轮上做旅游演艺,未来南广场的剧场再做其他层面的演艺,这样不同的产品系列也会更加明晰。” 王先庆说。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凌丽莉表示,广东省博物馆毗邻花城广场、广州大剧院等景点,未来也将继续创新,思考如何发挥与周边场所的联动效应,在开放夜间博物馆的同时探索与夜间旅游新业态的融合,促进文博事业与旅游事业的深度融合。“平台之间的联动,应当不限于区域和形式,此前我们也验证过,如广东省博物院与广州花园酒店联名推出的文创产品,同样可以带动一定的消费力。”
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夜间经济品牌主理人李文则认为,如今的夜经济最重要的是需要打破界限。“从空间上看,城市夜游的消费潜力正是在于打破空间和功能界限,将景区、街区、园区、社区、商区融为一体,构成独特的城市沉浸式体验空间,而不是将夜经济单纯地理解为‘夜间吃喝’,而是要延伸到艺术展、各种文化和亲子活动等。”李文说。
李文建议,可以通过线下规划一个有效的旅游动线,如以珠江游船为载体,加强游船和各街区之间的联动,提升游船的动线和码头的接驳功能。“如增加水上巴士和跨江大桥上的接驳巴士,或是延长地铁的运营时间和增加班次等,既能延长夜游的产业链条,也可以有效将游客进行分流;至于广州塔下方的商业区,也可进一步打造成一个文化中心,从而与广州塔周边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业态形成差异化互补,才能更好发挥广州塔的地标魅力和影响力。”
寻求虚实交互创新
打造“24小时广州”名片
除了线下进一步提升,不少受访专家也表示,要重视线上的消费。
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广东省华南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文丹枫就指出:“关于场景,大家往往更注重线下场景而忽略了线上场景,尤其是夜经济参与的人群,消费分层和消费分级很关键。”文丹枫解释,线下夜经济包括各类夜市、市场、电影院、演出、体育比赛、夜店等;而线上夜经济包括外卖服务、生活服务、各类电商、直播、在线视频等,“互联网是永不打烊的商场,24小时都在运转。所以,围绕夜经济的核心消费人群——年轻化群体,应重点进行线上线下的场景融合。”
文丹枫提及,目前在线下,夜经济有三大“主力”:酒吧饭店、音乐厅剧院、大型商业综合体,而这三点在广州塔旅游区里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可以推进打造‘24小时广州’这张城市名片,比如丰富24小时营业的餐厅、剧院和健身房等。”
对于激活线上消费这个问题,文丹枫认为目前最佳切入口就是“元宇宙”这个热门话题,“目前黄埔、南沙都出台了‘元宇宙’政策,文旅产业界目前比较可行的是在‘虚实交互’和‘虚实融生’等方面寻求创新。广州塔旅游区有这个示范契机,可以出台相应的文旅‘元宇宙’政策,来引领广州的文旅线上消费发展。”
此外,李文认为还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开发一款旅游小程序或App,让市民成为导赏,从而打通景区和街区,通过分享各自眼中独特城市文化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游客和市民对广州的认知深度,“这也可以形成一个文化社交的产业。”
进行时:广州塔南广场在建 未来消费层次将更丰富
采访中记者发现,以广州塔作为地标,广州塔旅游区实则可以辐射的范围格外广:从花城广场区域到磨碟沙甚至丽影广场区域;从琶醍到海心桥,甚至动线上还包括了珠江夜游所经过的大沙头区域……这些区域共同联动,拓宽了“广州塔旅游区”的范围概念。
作为城市名片,不少市民和专家都表示,广州塔旅游区应当在提升区域联动的同时,保持其原有的品质和特色,无论是休闲娱乐还是旅游餐饮,并且在走中高端消费路线的基础上推出更多大众型消费项目。
而如何让更多的游客转变成消费者,据记者了解,目前广州塔方面也在不断发力。
据客流统计,夜晚6时至10时正是广州塔的游客到访高峰期,目前广州塔在保留旋转餐厅等高端餐饮的同时,也正瞄准大众夜间餐饮领域。“目前,我们广州塔的南广场建设正在推进当中,目标在于丰富游客购物、餐饮的不同消费层次,将广州塔片区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让更多人即使不登上广州塔也能产生消费动力,从而实现把更多游客变成消费者。”广州塔旅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在片区联动方面,为了丰富游客体验,充分利用夜间“黄金四小时”来促进旅游消费,同时便利游客市民,广州塔旅游区也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公共交通和酒店等。接下来,如何以空间为载体,让各个点位之间合理联动,进一步挖掘广州塔旅游区的夜间文化消费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