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团队选育出松茸在广东“最佳替身”——中科1号红松茸

以“粤式松茸”开拓冬季“尝鲜”路

段俊研究员在田间观察红松茸的生长情况。
“红松茸”因其菇盖呈红色且口感接近野生松茸而得名。

  松茸作为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食用菌,一直是公认的高端食材。近年来,通过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团队的不懈努力,终于选育出松茸在广东的“最佳替身”,让广东消费者终于能够品尝到一口“新鲜的味道”。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

  图片由华南国家植物园提供

  尝鲜:广东消费者也能品尝到新鲜“松茸”的味道

  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且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全球能够商业化栽培的食用菌有60余种,人工规模化生产的食用菌主要有香菇、草菇、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灵芝等,基本上以设施栽培为主。其中,松茸作为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食用菌,一直是公认的高端食材。

  据了解,分布在我国境内的松茸产地主要有四个,分别是云南的香格里拉、四川的甘孜州雅江、甘孜州丹巴县斯达纳和阿坝州小金。然而即使在产地,松茸的人工种植技术尚未攻克,产量极为有限且价格昂贵,一般消费者难有机会品尝。尤其对于广东消费者来说,想要一尝松茸的味道,更加是“难上加难”。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否可以人工培育一种口感接近野生松茸但价格适中的食用菌品种呢?经过多年的努力,华南国家植物园段俊研究员团队终于选育出松茸在广东的“最佳替身”——中科1号红松茸。随着这种口感接近野生松茸的高档食用菌的出现,广东的消费者终于能够品尝到新鲜的“松茸”味道。

  “中科1号红松茸”是华南国家植物园段俊研究员团队利用科学系统的选育方法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以食用菌大球盖菇为亲本,针对广东省气候条件培育出的新型高档食用菌品种,而“红松茸”则因其菇盖呈红色且口感接近野生松茸而得名。

  据悉,经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测试中心检测,“中科1号红松茸”鲜品中蛋白质含量3.37%,膳食纤维2.75%,氨基酸含量2.66%,此外还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多糖、黄酮、多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成分。“红松茸的种植方式和生长环境接近野生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口感极佳,对野生食材爱好者而言,是不可多得的野生松茸的替代品。”段俊说。

  攻关:开创广东省冬季野外规模化种植食用菌先河

  松茸之所以珍贵,是由于其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通常生长于海拔3000米以上没有任何污染的原始森林中,想要吃到并非那么容易。但相对而言,红松茸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唾手可得”的。

  段俊告诉记者,“中科1号红松茸”品种的种植基质来源丰富,稻草与玉米秆等农作物秸秆、木屑(刨花)等林业废弃物,都可以作为种植基质。同时该品种对种植场地要求较低,在广东省既可以作为冬种作物直接在冬闲地(田)、林下和果园露天条件下种植,也可以在大棚里种植。“最适宜的种植时间是10月-11月,出菇时间为12月到来年4月,正是农业生产中的冬闲时段。”

  据悉,目前“中科1号红松茸”已在广东省茂名、阳春、云浮、德庆、广州、清远、河源、梅州等示范试种,且表现良好。今年,广州从化区、茂名电白区和河源龙川县等地,都已将其列入“乡村振兴”项目准备实施。

  “广东省是食用菌生产大省,但以往食用菌的生产都是以设施种植为主,比如在室内或大棚中进行,这主要与选用的品种只适合设施种植有关。”段俊告诉记者,“我们这一研究工作,开创了广东省冬季在野外规模化种植食用菌的先例。”

  段俊表示,目前红松茸种植在广东省还处于推广阶段,年种植面积不足1000亩,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该领域的发展空间相当广阔。

  增益:种植技术高产高效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存

  今年3月,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发的“广东冬种红松茸高产高效种植技术”通过广东省种子协会组织的专家现场评价。专家组认为,该成果包括了栽培基质配方、种植时间与高产高效种植管理等冬种红松茸种植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能有力促进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冬种红松茸产业,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段俊告诉记者,“中科1号红松茸”种植不仅难度不大,而且经济效益很高,单季亩产值可超3万元,亩收益可超过1万元/季。“可以利用稻草、玉米秆、谷壳、园林植物修剪物等废弃物为基质种植,不仅可以通过有效利用这些废弃物,从而解决减少污染环境的问题,种植过后的基质还可以作为良好的有机质(肥)直接还田还地、改良土壤,种植的生态效益很好。”

  据了解,“中科1号红松茸”的种植技术难度不大,大部分农民通过简单培训后就可胜任,并且是一种轻体力劳动,老人小孩和体弱者均能胜任,可促进农民尤其是老年人就业,带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因此其种植的社会效益也很好。

  段俊表示,“中科1号红松茸”品种对种植土壤要求不高,并且是冬种,因此与别的主要农作物基本上不存在争夺土地资源的问题,从而可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广东,冬种红松茸结束出菇的时间是3月下旬左右,不影响来年水稻等作物的种植。种植过红松茸后的基质可就地还田(地),成为下茬作物的肥料。”

  华南国家植物园段俊研究员团队研发的红松茸品种和种植技术,不但解决了食用菌在广东省冬闲季节野外种植的关键技术问题,还为稻草、谷壳、花生壳、木屑(刨花)等农林产业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标题导航
~~~番禺珠宝首饰产业实施“链长制” “链”出行业新生态
~~~
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团队选育出松茸在广东“最佳替身”——中科1号红松茸~~~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体育·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汽车·时尚
   第A16版:生活周刊·楼市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第ZSA13版:深圳新闻
串“珠”成“链”助转型
延链、补链、强链 “链长”肩负重任
以“粤式松茸”开拓冬季“尝鲜”路
首批“数据经纪人”用数据赋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