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还是烈日炎炎,转头就电闪雷鸣下大雨。在昨天两场雷雨作用下,广州退出了高温群聊,然而新生成的热带低压将会带来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晴雨
本次高温过程强度极端
受稳定维持的副热带高压影响,7月9日至7月31日广州出现持续高温过程,具有“时间长、范围广、强度极端”的特点。期间全市有99.7%的测站录得35℃以上高温,95.3%的测站录得37℃以上高温,66.8%的测站录得39℃以上高温。其中花都国家气象站7月25日最高气温达39.3℃,与该站历史最高值持平,也是1951年以来全市国家气象站录得的第二高值(番禺国家气象站2017年8月22日39.7℃为最高值);7月26日花都国家气象站录得最低气温高达31.1℃,打破全市国家气象站最低气温的最高纪录;7月29日花都梯面录得全市最高气温43.7℃。此次高温过程已达到特别严重影响等级,高温过程综合影响指数为0.991,为广州1951年以来最强高温天气过程。到7月31日,这次过程持续达23天,已是广州1951年以来最长高温过程。算上8月头两天,这次高温过程比原最长过程——2007年的21天多出了4天。
广东多县区解除高温预警
随着雨水陆续到货,高温过程暂告一段落。昨天白天,广东大部出现了阵雨或雷阵雨,局部暴雨到大暴雨。据气象水文监测,昨天8时到17时,全省有6个镇街录得超过100毫米的大暴雨,有39个镇街录得50毫米~100毫米的暴雨,有132个镇街录得25毫米~50毫米的大雨,各市雨量最大的镇街有:佛山三水区西南街道130.6毫米、揭阳揭西县良田乡113.5毫米、河源龙川县赤光镇107.5毫米、汕尾陆丰市桥冲镇101.5毫米、肇庆四会市大沙镇100.8毫米。
昨天白天,雷州半岛最高气温和前一天基本持平,受降水影响,广东其余市县最高气温较2日普遍下降了1℃~5℃。湛江遂溪录得全省最高气温36.3℃。
截至昨天17时,除湛江和茂名,广东大部分县区高温预警信号已解除,全省仍有19个区县维持森林火险黄色预警信号。
广州市区昨天白天多云,有阵雨局部大雨,五山观测站录得48.3毫米降水。昨天白天最高气温33.5℃,下降了3.6℃;早晨最低气温25.5℃,下降了3.8℃。
热带低压将带来降雨
在晴热天气下线后,热带气旋变得活跃。昨天17时,南海北部的东风波动加强为热带低压,其中心位于广州东南方向约430公里左右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6级(13米/秒)。预计,热带低压将以15公里左右的时速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略有加强,逐渐趋向珠江口东侧沿海。
气象台预计,8月4日至5日,受东风波影响,广东自东向西有一次较明显降水并伴随强对流天气过程,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明显缓解。
受热带低压环流影响,8月4日-5日,广州有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并伴有8级左右阵风和强雷电。
今年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3.6天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记者黄垚)截至目前,今年全国平均高温日数8.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3.6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今年高温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第三强,仅次于2013年和2017年。
在中国气象局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绍,刚刚过去的7月,全国平均气温23.2℃,较常年同期偏高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全国有245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7月历史极值。7月,全国平均高温日数5.6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西南地区东部、华中、华东和华南大部地区以及新疆西南部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5至10天,部分地区偏多10天以上。
肖潺说,高温是夏季常见的高影响天气,进入21世纪以来,北半球夏季高温热浪事件日渐频繁。全球变暖是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而大气环流异常则是直接原因,高压系统强盛导致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
入夏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整体较常年同期偏强偏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大西洋高压带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形成了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暖高压带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加之大范围高压带作用下空气较为干燥,不易形成云,也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导致高温频发且强度较强,进而造成北半球多地出现持续高温热浪事件。
此外,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9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0.6%,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少,西藏、四川、云南均为历史同期最少。受温高雨少影响,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出现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
预计8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华东大部、华中大部、西南东北部、青藏高原大部及新疆北部等地偏高1℃至2℃,东北大部和内蒙古东部气温偏低。
气温变化
●2021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1℃,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七个最暖年份之一。
●2021年,我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7℃,为1901年以来最高。1901年以来的10个最暖年份,除1998年,其余9个均出现在21世纪。
●我国地表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在1951年至2021年均呈上升趋势,且年平均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更为显著。
●2021年,我国地表年平均最高气温较常年值偏高1.01℃,与2007年并列为1951年以来最高;年平均最低气温较常年值偏高1.2℃,也为1951年以来最高。
●1961年至2021年,我国平均年暖昼日数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6.0天,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更为明显。
●2021年,我国平均暖昼日数为81.3天,较常年值偏多37.6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相关数据来自《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
降水变化
1961年至2021年,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5毫米,且年际变化特征明显。
20世纪90年代,我国平均年降水量以偏多为主,21世纪最初10年总体偏少,2012年以来持续偏多。
20世纪90年代,我国平均年降水量以偏多为主,21世纪最初10年总体偏少,2012年以来持续偏多。
2021年,我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值偏多6.7%,其中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多,而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近10年最少。
1961年至2021年,我国年累计暴雨站日数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5%。
我国极端日降水量事件的频次在1961年至2021年也呈增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