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深圳地铁12号线赤湾停车场首次引爆“开山炮”,至今已历经1300多个日夜。记者昨日从深圳地铁集团了解到,深圳地铁在建最大规模停车场12号线赤湾停车场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完工,将于年底与深圳地铁12号线同步投入运营。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偲 通讯员姜立公
系地铁12号线配套工程
深圳地铁12号线南起左炮台站,北至海上田园东站,自南向北串联蛇口自贸区、南山中心片区、宝安中心片区、西乡片区、机场东片区、福永片区、大空港片区及会展片区,是支撑深圳西部发展轴的轨道交通骨干线。线路共设车站33座,其中换乘站18座,堪称“换乘大王”。
深圳地铁12号线赤湾停车场紧靠深圳第二大货运码头——蛇口码头,是深圳地铁12号线的配套工程,也是目前深圳在建的规模最大的地铁停车场。建成后,将承担12号线部分车辆的停放、列检、洗刷、双周三月检等工作。该停车场长1050米,最宽处370米,最窄处90米,总占地面积24.1公顷,相当于34座足球场的大小。该停车场将于年底与深圳地铁12号线同步投入运营。
据悉,赤湾停车场立柱约1221根,梁板将近10万平方米,混凝土用量达到32.8万立方米。为保证工程质量,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案、仓面设计、钢筋配比、标准化大模板、过程控制到后续的混凝土温控防裂、养护,每一个环节都通过试验先行、样板引路制度不断进行提升。深圳地铁和中国电建定期召开提升总结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案。
项目科研技术成果获3项专利
国企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家战略,而智慧建造正成为建筑行业产业升级的有力手段。在新基建大潮下,赤湾停车场也积极推进新一代施工信息技术与项目生产深度融合。
记者了解到,深圳地铁与中国电建双方在赤湾停车场共同建立“智慧工地信息中心”,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借助智能终端和智能传感设备对工程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各要素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实现了现场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项目配备了AI人脸识别系统,可通过智能摄像头抓拍、警示现场不安全、不规范行为。同时,通过新技术应用,实现对塔吊的智能实时监测,保障塔吊群安全运行。
BIM技术应用是赤湾停车场项目的一大亮点。赤湾停车场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项目BIM工作室以“BIM+互/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作为手段,对项目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监管。同时,BIM工作室以规范建模为原则,依据工程动态实时绘制场地布置图,保证方案与现场的一致性,更好地指导项目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工程量计量管理、进度管理、技术管理等。
据介绍,赤湾停车场在科研技术应用上取得丰硕成果,成功申请专利证书3项,发表系列研究论文7篇,其中科研技术成果“全盖地铁场段工程免装饰混凝土绿色建造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创新二等奖,《深圳地铁工程12号线场段一工区施工BIM应用》获得深圳地铁第一届BIM应用大赛施工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