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传好脱贫攻坚接力棒
启航乡村振兴新征程

——广州市派驻清远市驻镇帮镇扶村一周年真帮实扶结硕果
为村民创造“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带动村民积极开展撂荒地复耕专项整治保障粮食安全。
驻连南县寨岗工作队帮助村民修复塌方道路。
驻连山县永和镇工作队帮扶卢屋寨村打深水井解决缺水问题。
驻佛冈县迳头镇工作队为该镇井冈村打深水井,村民喝上放心水。
驻阳山县大崀镇工作队调研茶叶基地。
清远美丽乡村

  7月的清远,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石径村农民合作社的果园里,黄金奈李挂满果树枝头,惹人喜爱,村民唐金朋正组织亲友们热火朝天地采摘。在广州市派驻清远市连南县寨岗镇工作队的帮助下,短短两天时间,他已经卖出了122箱、1220斤黄金奈李,合计金额近11000元,后续还有很多订单。唐金朋此前担心滞销的心情一扫而空,丰收且增收的喜悦溢于言表。在他看来,如果没有驻镇工作队帮他大力推广、拓展销路,果子是不可能销得这么快、这么好的。

  广清手牵手,帮扶一家亲。2021年7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工作要求,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高位谋划、精心组织下,全市3个区、31个市直单位和9家国企的130名干部尽锐出战,进驻清远市7个县(市、区)的24个镇,和98名金融助理、“三支一扶”人员、高校毕业生志愿者以及农村科技特派员一起,组建24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开展“组团式”结对帮扶。

  到今年7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开展整整一周年。这一年来,广州派驻清远驻镇帮镇扶村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和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赓续脱贫攻坚精神,坚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把脱贫成果“巩固好”、把富民产业“发展好”、把美丽圩镇“建设好”、把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好”、把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好”五件实事,和清远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并肩作战,奋力谱写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新篇章。

  文/陈志成、曹菁

  入“驻”之初:强组织、深调研、明方向

  2021年7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团队全部准时到位。入驻后,指挥部第一时间建章立制强组织、带队伍、聚人心,开展大走访、察民情、摸家底。

  坚持党建引领,各工作队迅速组建临时党支部,建立党支部工作制度,积极开展组织生活,建强帮扶一线的战斗堡垒,有效提升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工作队中遴选47名优秀队员到重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宣讲乡村振兴最新政策、探讨乡村振兴之路,营造全村上下齐心协力谋振兴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结对共建模式,推动实现精准解决当地难题。驻阳山县小江镇、驻连南县大麦山镇、驻连山县太保镇等工作队组团帮扶单位以“广州机关党支部+国企党支部”形式与帮扶镇各行政村党组织结对共建,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帮扶。

  坚持把深入调研、摸清底数作为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重要前提。在指挥部的统一组织下,工作队对24个镇297个行政村集中开展两轮全覆盖走访调研,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做到“四掌握、四关注”,即掌握镇情村情,关注民心所向;掌握资源禀赋,关注潜力所在;掌握产业状况,关注发展所趋;掌握短板弱项,关注振兴所需。通过调研,形成“1(作战图)+1(总报告)+24(各工作队报告)”的调研成果,各工作队结合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建立了涵盖防止返贫致贫、乡村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乡村风貌带建设、农村基层党建等六个方面共561个项目的项目库,为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奠定了良好基础。

  因地制宜谋划振兴规划。结合调研情况,引进专业规划设计机构,积极参与镇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利用各工作队自身资源,累计邀请超140家企业、科研机构、金融单位等到帮扶地考察,谋划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和发展乡村振兴特色旅游,将各镇资源禀赋转化为振兴项目。

  “镇”守底线:防返贫、稳就业、治撂荒

  经过之前五年脱贫攻坚,清远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提前一年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省定贫困村如期出列,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从脱贫攻坚到驻镇帮镇扶村,首要任务就是要守住底线,落实防返贫监测,防止脱贫人口因病因灾因疫致贫返贫,这也是重大的政治任务。

  立足“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指挥部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制定《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战图》,标明监测户类别、存在风险点以及具体帮扶措施等,明确帮扶责任人压实责任。各工作队数轮遍访原建档立卡脱贫户14487户33064人,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特别是今年6月清远遭遇强降水以来,各工作队积极投身防汛救灾,全面排查致贫返贫风险,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目前,24个帮扶镇共有监测对象219户467人,均已纳入监测预警并按照“一户一策”精准落实帮扶措施。

  创新采取“人才驿站培训+乡村振兴车间就业”等产业就业开发式帮扶方式,为有劳动能力监测户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大力保障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增收。一年来共组织职业技能培训1800人次、建成乡村振兴车间5个、提供就业岗位1084个、帮助实现就业1084人。

  在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连山”)太保镇莲塘村,每天下午1时50分左右,三三两两的妇女撑着伞,赶着到原莲塘小学教学点去“上课”。从今年5月下旬起,太保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以下简称“人才驿站”)在莲塘村开办传统文化民间手工艺制作培训班,65名村民参加免费培训后,他们还可以在乡村振兴车间就业,实现增收。目前,连山已设立乡村振兴人才驿站9个(县级1个、县级直属分站 1 个、镇级7个),形成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服务体系和专家服务队服务机制初步模式。除了结合当地情况开展特色培训,连山各人才驿站还将培训与就业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培训一批技术过硬的新农人,还为村民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在太保镇原莲塘小学教学点,除了开设醒狮制作的手札、彩绘和缝纫3个培训班,还对应设有3个车间,村民上手后就能在这里就业。村民接受免费培训后,可以自愿接单,估计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

  耕地是最宝贵的资源。一年来,为解决好“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的矛盾,有效遏制撂荒地,夯实耕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后劲,指挥部和各工作队积极开展撂荒地复耕专项整治保障粮食安全,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筹资474.13万元修缮水渠等田间灌排设施66处、修建机耕路15条,为撂荒地复耕提供基本条件。撂荒地整合连片后,通过实施规模化、机械化经营,降低耕作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对水稻生产节本增效、高产稳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大力招引培育实施主体,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动复耕复种,共引入龙头企业5家,扶持种植合作社2家,投资157万元整合流转复耕撂荒地7600余亩。

  英德市西牛镇赤米村原有高低不平、灌溉设施不完善的300多亩撂荒地被搁置。驻西牛镇工作队筹措资金30万元用于整治这片撂荒地。通过整治,原本高低不平的撂荒地转变成一片“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良田。并由村“两委”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整合360亩土地种植水稻。同时,在全村公开选拔致富带头人,从中优选富有经验和精力的“土专家”担任合作社项目运营执行人。这一举措开创了“以镇级奖补、合作社、经营执行人”的新发展模式。种植水稻所产生的收益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增添新途径。

  “帮”在要处:广推介、强产业、促增收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指挥部和各工作队牢牢把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围绕清远市打造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麻竹笋五个百亿产值农业产业的发展战略,立足各镇产业基础,推动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发展方向的传统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条完善,集中力量打造镇域特色优势产业。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当地“造血”功能为主攻方向,在着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实现联农带农富农中当好“三大员”,帮助24个对口帮扶镇2021年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14.15万元、同比增长5.83%,农民人均可支配平均收入1.96万元、同比增长20.25%。

  当好招商推介员。着力打造农村集体资产经营主体,推动在村成立农民合作社、在镇成立集体企业,统筹盘活分散、闲置的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为市场要素,联结农户和市场,以村企合作、镇企合作等方式招商引资,推进产业合作项目。截至目前,累计邀请63家企业、单位到帮扶镇考察,达成合作意向企业、单位28家,引进乡村振兴项目18个,预计投资额6.3亿元。着力构建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近26亿元,联农带农近5万户。

  当好营商服务员。畅通冷链物流配送渠道,与中国邮政集团清远市分公司合作打造三级“农产品大流通平台”,推动村级乡村振兴服务站、镇级大流通中心和广州市中心销售门店试点建设。落实金融惠农政策,拓宽产业发展融资渠道,创新“整镇授信”“整村授信”模式,累计协助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申请涉农优惠授信近2亿元、已发放近6000万元。

  当好产品推销员。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茶罐子”,提升品牌竞争力,推动建成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21个、专业镇2个,5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前方后方对接、政府企业合力,广泛对接拓展消费帮扶,着力推动市场赋能,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一年来累计消费帮扶各类农特产品1100余吨、近2000万元,带动近24万农民增收,带动村集体增收115万余元。牵线广州善待家农业集团公司与连山金爵米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共建基地、共创品牌、共享渠道等方式5年内带动销售连山丝苗米1.5亿元。

  经过一年的谋划,基本形成粮食种植加工、特色文旅康养、新能源开发利用为主的产业发展体系,包括阳山七拱七彩稻田公园、连南三排排瑶古寨康养基地、阳山太平农光一体光伏基地等在内的十大产业项目,预计投资额达15亿元。

  “扶”稳民生:保供水、解愁盼、靓村居

  炎炎盛夏,阳山县小江镇大坪村以及下坪村的外洞片区水质提质提标工程顺利完工,清澈甘甜的自来水流进家家户户,28个自然村9769人的饮水难题得到解决,百姓喝在嘴里,甜在心头,纷纷点赞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实干成效。

  入驻不久,指挥部和各工作队都集中接到同一问题反映:村里百姓“喝水有困难”。为此,指挥部着眼健全农村供水保障长效机制,坚持“一个专班强力推进、一本指引提供方案、一条链条全面帮扶”,联合广州市水投集团成立工作专班,编制《广州帮扶清远农村集中供水提质提标 创新长效运维管护模式工作指引(第一版)》,围绕水源水质、工程建设、技术指导和运营管理开展全链条帮扶,选取试点镇探索推进依托集体企业承接农村供水设施管护项目,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一年来,累计筹集帮扶资金1400.1万元,通过打深水井、加装一体化净水设施等方式,解决60455名村民的季节性和水质性缺水问题;以阳山县小江镇为试点,探索建立以镇域集体企业提供服务的农村供水长效保障机制,并将逐步承接农村污水处理、绿化保养、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等项目,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运维、群众参与”的“小江模式”,计划在24个镇有序推广,力争形成全方位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管理水平。

  聚焦当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发挥后方组团单位作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大力推动教育帮扶,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完善村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累计筹措教育帮扶款项330万元,捐赠各类书籍超1.1万册,资助90余名家庭困难学生入学,组织广州对口帮扶24个镇50名乡村骨干教师到广州各区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协调“长颈鹿教室”线上支教项目落地阳山县太平镇。积极开展医疗帮扶,推动改善帮扶地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助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累计发动捐赠医疗设施用品约250万元。

  切实做好“畅行”“增亮”“保洁”等实事惠民生,各工作队筹集帮扶资金1130.2万元,修缮建设道路84条,解决41865名村民出行问题;筹集帮扶资金324.7万元,架设路灯664余盏,解决149200名村民照明问题;筹集帮扶资金4528.3万,大力改善137条村的村容村貌,有效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水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广州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将不忘初心,加倍实干,情系群众爱洒乡村,携手清远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扎实做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围绕强化兜底保障,加强返贫动态监测和稳岗就业保障,抓实供水攻坚行动;围绕推动农业发展,大力支持经营主体,携力培育壮大种养殖、乡村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深化消费协作,增强“造血”功能;围绕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党建共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用智慧和汗水为清远高质量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贡献广州力量。

 
     标题导航
~~~——广州市派驻清远市驻镇帮镇扶村一周年真帮实扶结硕果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紧跟总书记 奋进新征程
   第A3版:紧跟总书记 奋进新征程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6版:专题
   第A7版:专题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都市新闻
   第A12版:经济
   第A13版:视觉
   第A14版:体育·闲情
   第A15版:深锐周刊
   第A16版:深锐周刊
   第A17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A18版:生活周刊·旅游·汽车
   第A19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20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DGA17版:东莞新闻
   第FSA17版:佛山新闻
   第SZA17版:深圳新闻
   第JMA17版:江门新闻
传好脱贫攻坚接力棒启航乡村振兴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