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有一艘独木舟,它充满着神奇色彩,长6.8米宽0.6米,头尖尾宽。该独木舟是由一根大树木开挖而成,舟身没有任何缝接的痕迹且找不到一颗铁钉。船头清晰可见树木的年轮,一圈一圈地从船头往舟肚扩展、延伸。更神奇的是,整艘独木舟有明显的凿痕,这些凿痕是以石斧或铁器人工开凿而成,全身上下有粗细不一的纹路。令人惊奇的是,这艘独木舟还会“变色”,独木舟表面呈浅黄泥土色泽,但是把它泡在水里,就立即显露出色彩斑驳的花纹。这些花纹颜色异常突出,十分漂亮,自然的花纹纵横交错,如行云流水,一团团、一簇簇,美不胜收。
这艘独木舟是20年前在江门台山市大江镇发现的,它深埋在地下3米多深,出土后存放了20年,目前独木舟表面干枯,有一处开裂。根据独木舟出水前后的线索,记者几经走访,试图揭开这艘独木舟之谜。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20年前独木舟出土
2002年,江门台山市一位渔民在开挖鱼塘时,从3米多深的地下挖出来了一艘独木舟。出土地址是在台山市大江镇渡头河边,一位姓雷的渔民在开挖鱼塘时,从三米多深的地下把这艘独木舟挖了出来。
几经辗转,记者日前找到了这位渔民,他对独木舟出土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当挖到3米多深时,一块尖尖的船头露了出来。出于好奇,我们继续小心翼翼地扒开泥土,经过几天清理,这艘小船终于露出了原形。我们把它拖了上岸,它当时完整无缺,船头尖尖的,船尾又扁又平,整艘船只由一棵树造成。随后消息传开,附近许多村民闻讯而来,啧啧称奇!”雷先生说。“当时除了出土这艘船只外,还出土了不少大树头,都是从地下二至三米深挖出来的。”雷先生说。
记者发现,独木舟出土旁边有一条20多米宽的小河,这条河流是开平市潭江支流。当地居民介绍,这里是著名的侨乡,早在几百年前,此处河涌交错。近百年来,沿着这些河涌,海外华侨回到家乡落地生根,建成了一个个侨墟,在独木舟出土的附近,便有一个由数百座洋楼组成的“侨墟”。
十分灵活 速度极快
独木舟出土后,当地渔民并不了解这艘独木舟,把它放到了鱼塘边。不久后,张先生经过时发现了它,细细观察之下觉得很有收藏价值,便花800元买了下来。
昨天,记者在新会双水镇找到了张先生,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把这艘独木舟运回新会区双水镇自己经营的餐厅里,刚好餐厅旁边有一条小河,河面宽阔、水质清澈,我们把独木舟放在河里,6个人坐在船上,划出河面,顺流而下。独木舟在水里十分灵活,很好把控,速度极快。”
由于张先生经营的餐厅位置偏僻,导致生意冷清,两年后他突发灵感,在独木舟船身写上“古船”两字,并吊在餐厅中央,供吃客观赏,一摆就是8年。但可惜的是,自从这艘独木舟出土后,由于离开水面慢慢风化, 船头起翘部位木质风化脱落,船身上边的船板有一小块已风干脱落,还有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了开裂现象。
当时许多吃客慕名而来,这艘独木舟为张先生带来了不少生意。2012年,餐厅搬迁,他把独木舟交给了经常光顾餐厅的吃客黄先生。黄先生存放了两年后,又把独木舟交给了江门市蓬江区岭南古民俗文化传承馆,由馆长雷先生收藏。
“来到传承馆时,独木舟‘体重’已经减少了300公斤。”雷馆长向记者介绍。据了解,在独木舟出土后运到新会,过地磅时有500公斤,十年后只剩下200公斤。
“当时,我专门把独木舟单独放置在一间60平方米的展馆里,让学生和游客进行观赏,但是许多到访的专家和游客都说不清它的出处。”雷馆长说。
这些年来,独木舟虽然没有继续腐烂,但船身上出现了一些虫孔,船身表皮一些木屑开始脱落。对于如何进一步保护这艘独木舟,雷馆长表示:“要让它不再继续风化,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护理。”
本月初,雷馆长把这艘在民俗馆存放了8年的独木舟,交给了另一位专业人士,希望让这艘独木舟重生。
这艘独木舟能被修复么?
记者发现,由于缺乏保护,目前独木舟出现风化、干裂现象,那独木舟还能修复并使用么?据介绍,独木舟其实是可以保护的,由于独木舟长期掩埋在泥土里,与世隔绝,千百年来没有氧化,出土时仍保持良好状态,依旧可以使用,但出土后由于环境改变,木质亦会发生变化,因此,凡是从河底、泥土里打捞上来的千年木头、船只,都应该保持恒温、恒湿的状态。
对于目前独木舟出现虫蛀、霉烂的现象,应该立即进行杀虫以及表面防腐等处理。
谜团重重
记者了解到,这艘独木舟身上还有着许多未解谜团。首先是独木舟取材之谜,为何它表面呈土灰色,但泡在水里却是五颜六色?为何船身是由一木而成,但却有石斧或铁斧开凿的痕迹?为何在台山地下3米多深的泥土里发现?独木舟究竟在地下埋藏了多少年?如何反映当地社会民情和生活方式?为何出土后会风化开裂?带着这些谜团,记者联系了文物修复、红木家具、博物馆等专家,一探究竟。
专家剖析
观点一:是古代先民交通工具
江门市蓬江区岭南民俗博物馆馆长雷伟亮认为,这是江门古代先民的交通工具。他说,台山市广海地区、铜古湾等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沙丘遗址,这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距今已有五千多年。这些遗址里,还出土了石凿、石斧等。他认为这艘独木舟上有明显的凿痕,这应该是台山古代先民用石器开凿而成的。如果这艘独木舟是台山市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已有5000年历史。
他表示,从台山市各地发现的遗址和遗物看,当时生活在台山的部落居民以渔猎、捕捞经济为主,在台山沿海一带的沙丘遗址,则多属半定居或流动性栖息的遗址。由此可见,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台山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是那时期使用的原始工具,那时用石斧砍树并制造凹凸不平的独木舟,这艘独木舟正是台山古代先民交通工具。“台山大江镇临近大海,属于冲积泥土层,独木舟被泥土覆盖,表面泥土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厚达3米多深,正因为深埋在泥土里面,使得这艘独木舟保存完好。”雷伟亮说。
观点二:是两千年前的龙舟
中国文物修复专家委员会成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职称工艺师林宇成在研究了这艘独木舟后认为,这是一艘两千年前的龙舟。林宇成介绍,龙舟起源于春秋时期,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
他介绍,广州扒龙舟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每年农历端午节都会举行龙舟竞渡。到了明、清两代是广州龙舟竞渡的鼎盛期,江门台山市属于广府地区,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
林宇成介绍,台山各地河流交错,当地人善于驾驶独木舟。独木龙舟所用龙船长度在6至8米,独木龙舟用料为直径1米、高30米以上的大树,由单个大木挖空制成,而用单根树干挖成的小舟,需要借助桨驱动。现代的龙舟则缺乏大树,极少见到独木制作的。他认为,这艘独木舟是春秋至西汉时期,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
林宇成的说法亦得到了当地民间的印证。居住在大江镇,今年70岁的雷均先生向记者介绍,台山大江镇历史上有赛龙舟的传统,赛龙舟风俗传承久远。“每逢端午节,大江镇鞭炮齐鸣、千帆竞渡,好不热闹。”雷均对记者说。
观点三:是中国船只的始祖
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常务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认为,这是一艘难得一见的独木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过研究这艘独木舟,可以了解当地社会民俗民情。伍炳亮介绍,目前全国多处已发掘出土多艘独木舟,最早的独木舟可以追溯到5000年以前。从时间上看,这是一艘唐代之前的独木舟,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他介绍,唐代之后,中国的造船业开始发达,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中国制造的船只漂洋过海。从制作工艺上研究,这艘独木舟是用铁器或石器制作的。如果是铁器制作,独木舟则有2000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代。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用一棵大树制作需要10多名工匠,历时数年时间才能完成。
伍炳亮还介绍,这艘独木舟是中国船只的始祖,也是船只的原形。唐代以后,行走在海上丝路的福船、广船的造船技术以及船只形状,都有独木舟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