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界树屹立四百年 当年跨过它 就算到了家

406岁的老樟树,枝叶在阳光下自由舒展。
老樟树生长的区域,自古就是通衢之地。
扫码观看古树故事

  非凡十年·变迁

  广州天河区天平架沙和路有一棵老樟树,年龄已达406岁,却依然枝叶繁茂、绿意盎然,纵观沧海桑田、世间变幻。

  从唐宋开始,天河的先祖便扎根于此,开垦出富饶的土地,造就星罗棋布的村落。而老樟树就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生根发芽,舒展开庞大的树冠,伴随着沙东村一代代人成长,也见证着土地的变迁。作为曾经广州城区的“分界树”,它更是一个代表归属的符号——每当游子跨过了它,便算是回到家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钧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伟浓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子良

  古树名片

  香樟:二级古树,树高20米,胸围716厘米,平均冠幅25.5米,东西冠幅25米,南北冠幅26米。2022年2月,广州市天河区政府为它挂牌“广州市古树名木”,树龄406岁。

  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沙东街道天平架沙和路

  生甘溪之畔 证商都之旺

  “所有人在它面前都是小朋友。”这是天河区沙东街居民对这棵古樟树最大的感受。这是一棵让人无法忽视的树,庞大的树身须五六人才能合抱,20多米高的主干直插蓝天,轻松压过了旁边延绵的高架桥。

  古樟树的历史要从沙东开村说起。据《沙东村志》记载,沙东的村庄多数建于1740年前后,当时还属于番禺县管辖,距今不到300年。也就是说,沙东开村的时候,古樟树就已经有100多岁了。据村民推断,它应该是野生乡土树种,几百年天生天养的一个庞然巨物。

  70年前,此处尚存3棵大樟树,每棵都差不多大,而现在这棵位居正中间。据村民介绍,当时紧挨着这些古树的是成片的马尾松和村屋;距离古树往南十米远则是成片的耕地。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如今仅剩这棵古樟树,历尽沧桑仍屹立不倒。

  “可以说,古樟树是看着我长大的。”沙东街“70后”村民池剑文说,小时候,古樟树下是村民连排的房子,他的奶奶就居住于此。“那时,古樟树就已经虬曲苍劲。茂密的枝叶,把我奶奶家和邻居的房子全部遮蔽起来,就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我们的村民。据说,樟木会散发出特殊的气味,可以驱虫驱蚊。现在想起来,小时候去奶奶家玩,确实蚊虫很少。”

  对于喜欢研究历史的人来说,这棵树还是一件“绿色古董”,见证过不少广州的故事。毕竟,它是广州市内年纪最大的樟树之一。因为生长在旧时出入城区的要道上,所以知名度很高——古时,广州“河道如巷,水系成网”,其中著名的“甘溪”就发源于白云山东麓菖蒲涧滴水岩,当年因为可以通航大船而热闹非凡。古樟树就生长在甘溪河畔,见证过千年商都的兴旺历史。如今,虽然甘溪已消失无踪,但古樟仍在,并已然成了记录当地历史文化、环境变迁和植物分布的“活化石”。

  昔日地标树 曾迎游子归

  界树,是沙东村老村民对古樟树的又一个印象。因为这棵树位于旧广从公路,刚好在广州市中心和白云区的交界上面。过去,白云区算是比较偏僻的郊区了。因此,古樟树前曾立了个大牌子,朝北的一面写着“欢迎您来到广州”,朝南的一面写着“欢迎您再来广州”。游子一旦跨过它,就算是回到家了。直到上个世纪末,随着城市不断地发展,这块牌子才被撤了下来。

  池剑文告诉记者,过去进出城区,这里就是必经之路,“广州向来是商业重镇。沙河地区正是出入广州城的桥头堡。历史上,这里的人流量和车流量都很大。很多货车司机会将沙东视为中转站。恰好,离这棵古樟树十多米处就有一座2万多平方米的沙东停车场,进城的货车司机往往都会在这里稍作歇息。天长日久,古樟树就成了一座‘灯塔’,来者皆以此树作为地标。20世纪80年代,这一带还汇集了沙河电影院、沙河饭店等娱乐场所,盛极一时。”

  广州市沙东有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李文智是从小在沙东村长大的居民,他说:“过去进城的货车络绎不绝,也没有导航。当需要一个地标引路时,只要说‘大樟树前’,大家就都知道了。我曾听他们说‘到了这棵大樟树,前面就是停车场’,由此可见其知名度了。”

  现在,沙东停车场已不见踪影。五号服装小镇随之拔地而起,被打造成服装直播孵化基地,成为沙东街集合上下游产业的全链条生态小镇。而过去的沙东村,如今也成立沙东有利集团有限公司了。

  “古樟树见证着沙东村的变迁,也见证了沙东产业的成长。” 李文智说,古樟树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智慧老人,守护着沙东,看着沙东一点点变得繁荣。它是村民的集体记忆,也是团结村民的纽带,像亲人一般勾连着大家内心的情感,“每当我感到迷茫失落的时候,都会过去看看古樟树。有这样的古树和我们相伴,沙东街居民都感到很幸运。”

  当年病害救治 纳入经典案例

  2022年2月,广州市天河区政府为古樟树挂上了“广州市古树名木”的牌子。在过去400多年间,古樟树吸收着阳光雨露,也经历过风吹雨打。如今,它受到了良好的养护:树前有一片绿植,外加围栏,撑起了一个专门的生存空间。

  1985年,广州市公布首批古树名木保护名单时,这棵编号“31”的大树,曾因为蚁患等原因而健康状况不佳。当时,广州市拨出17万元资金,对古树进行专门救治,让大树恢复了生机。后来,这成了广州市较早纳入记载的抢救古树名木的案例之一。

  1999年,沙和路扩建时,关于这棵树的处理问题一度引发争议。相关部门考虑到要对古树进行有效保护,建议工程向西移动10米——但这样会增加不少费用,因此遭到一部分市民反对,称古樟树应该做移植处理。当时,这一建议差点就被实施了,但随后专家否定了迁移设想,最终设计出折中方案:在该处路中间保留了一块绿地,使古樟得以保存,也给周边居民群众留出了一块阴凉的日常休闲场所。

  池剑文说,虽然现在古树被围了起来,但居民仍然会在茶余饭后来到树下纳凉闲聊。“现在不仅有这棵大樟树,沿路还栽种了不少新树木,并开辟出公共区域,设置了石板凳,居民有更多的地方可以休息了。”

  天河区沙东街城市管理办公室主任郑狄杰表示,街道为了加强古樟树保护,多次邀请园林绿化专家到辖内实地考察树木绿化管养情况,对进一步优化提升街道科学绿化水平提出意见建议,并通过加装人车分离通道、升级改造古樟树护栏、统一整饰周边商铺招牌、拆除周边原有破旧的遮阳棚顶和雕塑造型设施、合理调整古樟树下公共厕所设置等方式,优化提升古樟树周边市容环境。

  同时,街道还为古樟树做好资料编制,并通过组织辖内小学开展“护林小队”活动,与百年樟树“结对子”,运用“学、访、讲、唱、画”等形式进行红色立体研学,不断提高对古樟树的保护力度。

  沙东街社工站社工麦淑琪告诉记者,古樟树见证着城市发展变迁,同时也是居民的情感纽带,社工站因此结合党带团、党带群众,发动了党员、社区青少年、小学生等一起针对古樟树进行学习、宣讲、作品征集等活动。前期通过数次的工作坊,由社工、党员和志愿者带领青少年了解社区情况,学习如何策划活动。目前已建立了一支包含党员、志愿者和青少年的十人队伍。

  未来,社工站还将针对青少年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爱林、护林”观念,营造社区“爱护古树、文明城市”氛围。同时持续发动并培育社区居民作为志愿者,进行传承倡导及教育活动,让古樟树的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记者手记

  留住根脉

  活化记忆

  每个广州人的儿时记忆都少不了一棵参天大树。在树下,他们听老人家“讲古仔”,又或是喝着汽水,吃着西瓜乘凉,听夏日的蝉鸣……点点滴滴,共同组成了大家关于“童年”的集体回忆。

  在沙东村,记者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老村民把故事娓娓道来,无论是儿时的调皮捣蛋,还是对住在树下的奶奶的思念,都多多少少和古樟树勾连在一起,让它成为乡愁和记忆的厚重载体。

  文脉乡愁的传承,至今还在不断继续。今年5月~6月,沙东街社工站带领青少年到树下开展实地学习,前后共开展5次“青春行动”青少年社区巡护活动,社工及社区退休党员,退休志愿者带领青少年走进社区,如古树所在的范屋社区、沙和社区大院等,认识沙东街,了解沙东街,让珍贵的记忆流传下来。

  尽管6月雨水繁多,但同学们仍热情满满。在街道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东风东路小学三年4班春苗中队向阳小队的同学们来到这棵古樟树旁参加“护古树行动”,“小林长们”围绕着古樟树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红色立体研学活动。

  令记者印象深刻的还有古樟树周边的各种民间传说,例如“炮打瘦狗岭”“仙人称量天平架”等,无不趣味盎然。这一切是鲜活的文化,也是连接村民的情感所在。正如村民所说,哪怕远行,只要回到沙东村,见到古樟树,就像见到了老朋友;只要摸着大树的纹理,一幕幕记忆,便浮现眼前……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大树底下听古仔12
   第A6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都市新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度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文化周刊·诗意
   第A16版: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界树屹立四百年 当年跨过它 就算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