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西:

描绘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画卷

  非凡十年  

  新华社南昌7月23日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江西考察,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指明“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方向。江西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发作为、奋勇争先,加快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探索绿色崛起新路,聚力改善民生福祉,让老区焕发新活力、老区人民过上新生活。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地处中部、发展不足、产业不优,江西曾给外界这样的印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江西着力培育壮大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航空、新能源、中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加快国资国企、绿色金融等改革步伐。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这一重要指示,为江西加快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路径。

  十年间,江西的面貌在逐渐改变:

  ——区位条件优化:十年间,江西获批成为全国第三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高铁里程从0公里增加到2000公里,赣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赣东北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赣西北携手长江中游省份互助共进,四通八达的开放大通道体系逐步完善。

  ——产业层次提升:2021年,江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6688亿元,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十年间,南昌已成为国内电子信息行业重镇之一,LED芯片产能全球前三,手机闪光灯和移动照明出货量全球第一。国产大飞机C919四分之一机身“南昌造”。宜春,仅2020年以来就签约上百个2000万元以上锂电新能源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锂都”。鹰潭市委书记许南吉介绍,鹰潭自2017年成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试点示范核心基地以来,已聚集420多家物联网企业,物联网连接数超200万个。

  ——创新能力增强:十年间,江西主动对接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等70多个高端研发平台相继落地,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团队研发的黄光LED技术实现“国际领跑”,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在全国排名实现“七连进”。

  过去十年,江西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总量由全国第19位上升到第15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保持全国前列。2021年,江西数字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35%,较上年增速位列全国第三。

  努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1吨好空气能“卖”50元。

  这是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集团显示屏上标注的江西林业碳汇交易价格。在森林覆盖率高达88.3%的崇义县,当地核算出3.8万余亩山林可用于林业碳汇交易,预计未来10年的固碳量达30万吨,按这一价格可“卖”1500万元。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作为国家首批三个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江西牢记嘱托,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绿色发展新路。

  一场场力度空前的生态修复行动在江西各地展开——

  在九江,临江1公里范围之内的小化工企业全部关停退出,5公里范围内一律不许新建任何重化工园区;在赣州,当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累计治理崩岗4675座、水土流失4310平方公里……

  “长江的微笑”江豚,从鄱阳湖游进赣江;鄱阳湖近十年来首次发现大规模刀鱼群体;近乎绝迹的鳤再现“江湖”……今日江西,越来越多“老朋友”正不断回归。

  既加强生态修复,又用制度守护生态——

  7月10日,宜春市靖安县一起涉嫌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在5分钟内得到处理。当地整合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力量,建立综合执法机制,提升环境执法效率。

  近年来,江西推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全流域生态补偿、国土空间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等35项生态文明试点改革不断显现成效。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江西创新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不断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

  今年1月,万年县挂牌成立湿地资源运营中心,完成全省首笔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交易面积270亩、交易金额1890万元。“人们看到保护生态是有效益的,保护意识自然更强了。”万年县林业局湿地办副主任曹中有说。

  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江西生态“成绩单”同样亮眼:2021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保持全国第二位,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实现设区市全覆盖;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6.1%,位居中部第一;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5.5%,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

  “开窗见绿、推门见景”,今天的赣鄱大地是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画卷。

  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大土楼村72岁的吴传寿家珍藏着两张照片:一张是10年前他在自家土坯房前拍的,身后是裸露的土墙、逼仄的木板门;一张是他和现在住的二层半小楼的合影,身后是贴着瓷砖的外墙、双开的铝合金大门。

  随处可见的土坯房,曾是赣南山村的普遍面貌。江西曾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到2011年底全省仍有25个贫困县,赣南171万农户中40%以上仍住在土坯房中。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江西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政治责任,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齐上阵,1.22万名驻村第一书记、3.97万名驻村工作队员、30.2万名结对干部倾心帮扶,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25个贫困县、3058个贫困村、281万贫困人口陆续脱贫,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391元……十年间,不仅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江西还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努力让老区人民腰包“鼓起来”。

  从“稳得住”到“发展好”,产业始终是重中之重。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拿山,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脍炙人口的歌曲《十送红军》中的井冈山拿山镇,一条国道旁草莓基地、灵芝产业园、黄桃合作社、猕猴桃基地连成亮丽风景。

  “我们成立了产业联盟,周边农民每年能从这里拿到上千万元租金、薪金和股金,各村村集体一年也都有10多万元收入。”拿山镇党委书记王小辉说。

  现代种养、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蓬勃涌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7355亿元,26家企业入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居中部第一;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103元增至1.87万元……十年来,江西因地制宜引导各地乡村发展特色产业,让老区群众安居乐业。

  不仅村容变美、村民变富,乡村治理也更加有序、乡风更加文明。

  在江西石城县,在红白理事会的倡议下,“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正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自觉。石城县副县长司广宇说:“我们在全县156个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通过村规民约倡导新风,以前家家户户都有的礼簿正逐渐消失。”

  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赣鄱大地越来越多“理事会”“评议会”参与乡村治理,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做出贡献。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江西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凝心聚力、拼搏实干,奋力迈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更大步伐。(记者沈锡权、李兴文、郭强、余贤红)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深度
   第A6版:美术·闲情
   第A7版:体育
   第A8版:这一周
描绘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画卷
构建四大美丽河湖新格局建成美丽中国样本城市
十九届中央第九轮巡视完成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