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9100万名科技工作者,在全世界排名第一。这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球四大湾区之一以及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载体,是众多科技工作者争相奔赴的科技创新高地。
与传统的科技工作者相比,他们的形象与众不同:他们更青睐科技和互联网行业;他们更在乎“接触前沿技术机会”;他们的奋斗甚至“与钱无瓜”。
近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腾讯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开源技术服务中心、湾加速产业加速器共同发起“湾区科技工作者调研”,共同描绘了一幅大湾区科技工作者群英谱、众生相。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为何选择大湾区?开放、包容、创新氛围浓
随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施、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5G与AI等新兴技术占据世界领先优势等条件促进下,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为核心引擎的粤港澳大湾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正在稳步上升。
调研显示,大湾区科技工作者中,近3成有海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占比29.9%。其中既包括回国留学生,也包括归国就业、创业人群。总体来看,大湾区科技工作者更青睐科技和互联网行业,受访者中有85.4%的人从事科技和互联网相关工作,而在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工作的占比分别为9.7%、2.9%。
这与大湾区科技龙头对科研的重视直接相关。调研中,“大企业重视科研”(61.4%)与“开放程度更高、经济活力更强”(71.3%)、 “整体规划完备,具备科创特色”(49.5%)、“拥有全球顶尖的科研能力和科研人才”(43.6%)等要素一起,构成了大湾区无可比拟的科研氛围。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科技企业研发支出前三名中,来自大湾区的华为、腾讯分列第一和第三位,且腾讯近4年来研发支出增速均超过30%。这从侧面说明了大湾区企业对科研的重视,也意味着在科研经费、科研人员的收入待遇上,大湾区能给予更充足的保障。
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氛围是科技工作者一致的追求。这在影响大湾区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也有体现。调研发现,大湾区提供的“接触前沿技术机会”(84.5%)、“稳定的经费和团队支持”(67%)、“行业前辈的帮助指导”(62.1%)、“在一流机构学习/工作”(55.4%)和“独立承担项目”(50.5%)等机会,对科技工作者具备吸引力。
还有受访者表示,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大湾区逐步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大环境。这给予了科技工作者充足的自由度和试错空间。
“赚钱”还是科研?大湾区科技工作者更加理想主义
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下,大湾区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丰富的科研机会,是他们实现科研理想与抱负的沃土,这意味着,大湾区与科技工作者在某一种程度上算得上是“天造地设”。调研显示,与更看重单纯经济收入的刻板印象不同,大湾区的科技工作者要更偏向理想主义:在奋斗价值观上,有近5成(46.6%)的大湾区科技工作者将“追求理想,挑战自我”放在第一位,另外有24.3%、6.8%追求“社会价值”和“兴趣至上”。只有22.3%的受访者最终目的是“升职加薪,实现财富自由”,这表明,他们会以更多的科研成果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无论是赚钱还是实现理想和社会价值,粤港澳大湾区都是一块理想的沃土。在美国工作多年的郝少刚近年选择回国,目前在腾讯量子实验室带领一个团队从事软件研发,他表示:“在科学界,科学能不能真正地改变人们的生活,结果是不一定的,这个发现可能只被放在了论文中。但在产业界,做出来的产品好不好用,有没有人用,是否愿意花钱用,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科技企业向前一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最终使研究赋能产业,也让这些“产业科学家”们能够在金钱、理想及社会价值实现的追求中找到平衡。
“产业科学家”要同时兼具科技、管理和商业能力。在本次调研中,超9成受访者认为,“探索精神”是科技工作者最重要的精神品质。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82.2%)、“工作热情”(73.3%)、“协同攻关”(72.3%)、“荣誉感和责任感”(69.3%)等特质。
“了解人才”是政府和企业的重要课题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医疗教育资源相对优质,工作机会丰富的地区总是拥有更高的房价。调查数据显示,不少受访对象非常重视住房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大湾区各个城市加大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支持新市民置业安居,大湾区企业也通过提供公租房、住房补贴等手段助力更多大湾区科技工作者“留下来”。
而“事务性工作太多”“办公室政治困扰”“科研不单纯”也分别困扰着45.5%、28.7%、27.7%的大湾区科技工作者。
背后原因不难理解,对于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来说,与人打交道或许远不如在实验室对着实验台或计算机自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科技工作者尽快自我调节,也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合力推动。
在这一点上,相比于其他组织机构而言,大型的科技公司为科技工作者们提供了更纯粹的科研环境,人才的流动性相对较小。
郝少刚表示:“在公司内部,实验室业务很多时候是自下而上推动的,没有KPI,如果认为做某个产品有价值,在充分论证可行性后就能得到推进,哪怕短期内不太会见效益,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
调研报告最后总结认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依托优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发达的制造能力,形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高水平产业化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互联网、高技术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正逐步显现,5G、AI等领域甚至已领先于全球其他顶尖湾区,为人才提供了发展事业的坚实产业基础和条件。
即便如此,人才吸引、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留存、人才激活、人才流动和整个人才生态建设、升级仍是摆在粤港澳大湾区各级政府、各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了解人才,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