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现代化农业在深圳初露峥嵘 “超级作物”正逐渐走向普罗大众

一棵树上能长出“地三鲜”

多年生稻可节约劳动力、减低劳动强度。
多宝茄树上挂满各种茄子。
多宝茄树上挂满各种茄子。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斜阳西挂,陈齐炼熟练地挥动了一下镰刀,一大把水稻齐杆而断。而在他身后,嫩绿的新苗已经从刚收割不久的稻秆旁长出,110天后又将迎来新的丰收季。

  陈齐炼收割的是一种堪称“超级作物”的多年生稻。在深圳这个繁华都市,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现代化农业在这里初露峥嵘,一些“超级作物”在这个城市里生根发芽:多年生的水稻,只需播种一次,就能连续收割七八年;一棵砧木上,能长出茄子、土豆、辣椒,凑成一锅东北名菜“地三鲜”……

  近日,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华大万物试验基地里举行了多年生稻收割开镰仪式,记者也藉此机会走近了这些“超级作物”。

  多年生稻:

  种一次可多年有收获

  多年生稻,顾名思义,就是将稻从一年生变成了多年生,种植一次可以收获多年(季)。这是云南大学胡凤益教授团队,以非洲长雄野生稻为父本、亚洲栽培稻为母本,通过种间远缘杂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过25年探索,原创性地培育出的品种。

  陈齐炼告诉记者,多年生稻是一种新型、高效、轻简的稻作方式,是全球唯一可商业化的多年生粮食作物,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藏粮于技”的有益探索。

  据介绍,多年生稻有两大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一个是无性繁殖特性,利用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不仅可以培育多年生稻,还可以固定杂种优势,是实现“一系”法杂交稻的可选方案。这种方案可以节约杂交稻种子的生产成本和繁杂的制种环节。另一个是周年生产特性,可实现水稻周年生产,节约劳动力、减低劳动强度,缓解农村劳动力匮乏的问题。

  “播种一次,就能连续收割七八年,预计每亩每年能为农民省下五六百元。”陈齐炼自豪地说。他告诉记者,多年生稻具有“一种多收”和“一种两收”生产模式优势。从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2017-2020组织的南方9个省区的试验结果看,现有的多年生稻品种在北纬28度以南的双季稻区可以越冬,实现“一种多收”,种植一次,连续收获多年。而在北纬28度以北双季稻区,可以“一种两收”,只需抢收早稻而避免抢种晚稻,缓解了早晚稻“双抢”期间的早晚稻农事时间间隔短和劳动力短缺等生产和社会问题。

  这是一种可持续的轻简化稻作生产技术,多年生稻以免耕方式进行生产,第二年(季)节省买种、育秧、犁田耙田、栽秧等生产环节,而其他生产环节和一年生水稻大致相同,节省了种子和劳动力投入、降低了劳动强度。

  按照陈齐炼计算,相比一年生水稻,多年生稻的“一种两收”模式每年每亩可以节约成本投入约600元、而“一种多收”模式节约1200元,按推广1亿亩计算,可以分别为社会节约成本600亿元和1200亿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陈齐炼告诉记者,该团队正在研究确认其适宜种植的区域。目前,已知其在我国河南、湖北等南方12个省中超2亿亩水稻种植区域适宜种植。另外,在东南亚和非洲超过10亿亩水稻种植区域也适宜种植。

  多宝茄树:

  一棵树可嫁接上百品种

  东北家常菜“地三鲜”,食材用的是茄子、土豆和青椒。你能想象,一棵树就能长出这三种食材吗?

  在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华大万物试验基地里,记者就见到了这种多宝茄树(茄子树)。这是一种颠覆传统蔬菜生产模式的超级物种,在一棵砧木上除了能嫁接茄子、土豆和青椒之外,还能嫁接西红柿、人参果等。记者现场看到,一棵棵多宝茄树的顶上挂满了圆茄、长茄、白茄等各种茄子,树干中部缠绕着长长的番茄藤。

  华大万物多宝茄树高级农艺工程师周峥杰说,通过嫁接技术,可实现一棵多宝茄树结出五颜六色不同品种的茄科作物,包括茄子、番茄、人参果等超过100个品种及物种。另外,因为茄子、番茄为无限花序,在适应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多宝茄树在一年四季都可以边开花、边结果、边采收,实现连续高产。

  周峥杰如数家珍地指出了这种多宝茄树的优点:多宝茄树种植一次可收益多年,且产量高,大大减少劳动力投入;其本身抗性好,好存活,种植与管理要求简单,种植2~3个月即可丰产,投入当年即可收益;成年多宝茄树一般株高1.5米~10米,寿命可达20余年;多宝茄树根系纵深,能够充分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单株年产量可高达2000斤……

  周峥杰还告诉记者,我们正在持续探索和研发,未来,甚至还有可能把蔷薇科的植物嫁接到这种砧木上,蔷薇科的植物包括苹果、樱桃、杏、桃等等。也就是说,未来的超级物种,能够定制果实,种一棵树就能把水果、蔬菜全长出来。

  另外,这种多宝茄树解决了有茄科“植物癌症”之称的土传性疾病这一根本难题,对茄子常见的病害如青枯病、黄萎病、线虫病等均有非常好的抗性,减少了农药污染,更加绿色健康,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可进行室外种植,温带及寒带地区可在温室种植,生长速度快,四季开花结果,具有极高的观赏和实用价值。适用于产业园、生态园、研学基地、家庭阳台等多个场景。

  在周峥杰看来,也许再过5到10年,这种技术就能成熟,开始走向普罗大众。“希望到时候,我们只要在院子里种上一棵树,一家人的蔬菜、水果就全都解决了。”

  种子繁殖技术:

  为马铃薯带来绿色革命

  在当日举行开镰仪式的稻田旁边,还有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的试验场地,他们在这里开发了马铃薯杂交种子繁殖技术。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对这种技术曾经有过的一份题字:“马铃薯杂交种子繁殖技术是颠覆性创新,将带来马铃薯的绿色革命。”

  我们一般人都知道,马铃薯等块茎植物都是靠切块繁殖的,但这项技术却让马铃薯能靠小小的种子大量繁殖。

  据基因组所的科研人员介绍,为解决马铃薯育种周期长、薯块繁殖成本高、易携带病虫害等产业难题,在农业农村部、深圳市和中国农科院的支持下,基因组所团队联合国内外优势单位发起了“优薯计划”,即用二倍体替代四倍体,并用杂交种子替代薯块繁殖,对马铃薯的育种和繁殖方式进行了颠覆性创新,可将育种周期从10~15年缩短为3~5年,将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为我国每年节省1000万亩种薯繁育用地,并解决1000万吨种薯储运难题。

 
     标题导航
现代化农业在深圳初露峥嵘 “超级作物”正逐渐走向普罗大众~~~
珠海搭建24小时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全力保障管控区群众就医需求~~~
上半年汕头市场采购贸易跑出“加速度”~~~
云浮上半年67个重大项目开工~~~
江西举行“丝路遗珍”——中国古代外销瓷展~~~
~~~工期将持续4个月 周边群众请注意安全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粤韵周刊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国际
   第A12版:区街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体育·文化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一棵树上能长出“地三鲜”
“移动门诊”上门送医送药
市场采购出口总额达14.9亿元
总投资达466.75亿元
15件“南海I号”出水瓷器参展
北江伦洲岛航道实施清淤
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