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幸端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石忠情
到2025年,东莞滨海湾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500亿元,人口规模达25万人;新区人才资源占人口总数的比例约达60%,引进不少于3个重大科技项目。
昨日,记者从东莞市政府官方网站了解到,《东莞滨海湾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提出五大主要发展目标;同时展望2035年,滨海湾新区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发展目标:
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规划》提出,展望2035年,滨海湾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软实力、开放水平、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作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作用充分显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同时,《规划》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滨海湾新区发展形势和自身条件,聚焦破解制约新区发展的问题和短板,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努力实现五大主要目标。
一、打造科创制造强市新引擎
经济科技实力明显提升,打造科创制造强市新引擎。《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500亿元,人口规模达25万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万元/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
二、打造“未来城市”标杆地区
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打造“未来城市”标杆地区。到2025年,新区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城市空间格局显著优化,智慧城市建设形成基本框架。“一廊三绿心三水系”生态格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建成滨海生态智慧宜居城市,在全市“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三、打造湾区重要高端人才中心
人才创新发展能级明显提升,打造湾区重要高端人才中心。到2025年,新区人才资源占人口总数的比例约达60%,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及高技能人才占比均达到东莞市平均水平之上,引进不少于3个重大科技项目。将加快建设大湾区大学及大学科技园、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统筹推进人才引进、培育、流动、使用、服务以及成果转化、创新孵化、活动聚才、资源对接等多项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人才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配套服务,提升人才发展的软、硬环境,吸引培养形成数量规模大、结构层次高、整体素质优、创新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的人才团队。
四、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
改革开放水平明显提升,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新区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在片区融合、数字政府、财税金融、土地利用等方面形成一批创造型、引领型、集成型改革成果,营商环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的地位不断巩固,制度型开放高地加快形成,与港澳交流合作更加紧密,深度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带一路”建设,初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
五、打造大湾区民生幸福优质生活圈
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打造大湾区民生幸福优质生活圈。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法治新区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并趋于均等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划重点:
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具体来看,滨海湾新区将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围绕“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产业定位,以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在人才方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区。以集聚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发展活力,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将滨海湾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新港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同时,加强区域统筹联动,打造大湾区协同发展特色平台积极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携手周边各镇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提升与市内区域的联系紧密度,全面加强与广深多维度对接,打造合作共赢新生态。
“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建设五大领域
《规划》还提到滨海湾新区“十四五”重点领域及项目。项目类别共分为战略性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发展领域、能源环境领域、道路交通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五大领域共13大项。初步估算总投资额将达2546.36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投资额为822.17亿元。
具体来看,战略性产业领域共有四大项。一是总投资224.72亿元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信息通信)领域,加快发展高端电子信息、5G产业,招引国内外总部企业及头部企业,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基地建设,全力打造世界级信息通信产业高地。
二是总投资65亿元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人工智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培育数字经济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强化创新驱动,培育应用市场,推动数字经济新兴企业成长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创新创业高地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领地。
三是总投资83亿元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创新药等产业,推动建设正中科学园,引进国内外生命健康企业落户,深化与港澳台地区及欧洲等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合作,打造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基地。
四是总投资1012亿元建设现代服务业创新基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