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佛山约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迈上数字化转型“新赛道”——

产业跃迁 点金有“数”

    星联精密工厂车间
在非夕科技佛山生产基地,自适应机器人在做产品测试。(受访者供图)
精铟海工
佛山正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图为佛山新城。

  开篇语: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年多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携手同心、破浪前行,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不断迈进。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 “一核一带一区”发展也迈上了新台阶。  产业发展带来的动力、文化建设展现的魅力、乡村振兴蕴藏的活力……各种力汇聚成巨大的向心力,推动着大湾区建设蹄疾步稳、奔腾向前。从今日起,《广州日报·大湾区观察》将推出“聚力大湾区”系列报道,通过全景扫描式采访,为您揭开这巨大的向心力背后的故事。首先推出的“聚力大湾区·动力”系列,将聚焦制造业发展,通过对各地重点产业和企业的走访,展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无穷动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艺明、黄健源、陈钰凤、刘鹏飞、黄子宁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除署名外)

  一句“有家就有佛山造”,让佛山制造名扬海内外。

  制造业是佛山经济基础,也是最响亮的“名片”。近年来,佛山坚持制造业立市、兴市、强市,逐步建立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新一轮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之际,佛山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的飞跃。目前,佛山94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有3000多家迈上了数字化转型的“新赛道”。今年7月5日,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在佛山举行,佛山经验被总结推广。

  在佛山,除了美的、格兰仕、海天等耳熟能详的企业外,还有大量“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企业。他们作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也一直把数字化、智能化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并且以新技术孵化新动能,享受到转型升级带来的“红利”。究竟佛山数字化转型的“底气”从何而来,佛企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连日来,广州日报兵分多路深入企业,为你揭示佛山“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的“佛山样本”。

  样本:

  1.“超前”数字化转型成为“冠军”

  作为中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是国内最早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城市之一。早在2015年,佛山首次把“工业4.0”写入市委全会报告,大力推动企业开展自动化改造。在佛山,有企业甚至在近20年前就开始了自动化、数字化转型,比其他企业更早一步享受到数字化转型升级带来的“红利”。

  位于南海桂城的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联精密)一直深耕食品饮料包装模具生产,其精密吹瓶模具和注坯模具产品,在全球高端饮料包装市场分别占据20%和15%的市场份额,均位居全球第二,全国第一。凭借在细分领域上的领先地位,星联精密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称号,其研发的一款模具也获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单项冠军产品”称号。

  星联精密董事、总经理姜晓平认为,星联精密的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坚持了“长期主义”,并始终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数字化建设。

  从2003年开始,星联精密就改变模具传统生产方式,在一些产品和工序上推进自动化转型,这也为星联精密后来实施全流程全系统数字化改造打下了基础。随着数字化脚步加快,模具工的身影从企业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握图纸,敲着键盘的车间管理员。

  随着转型为制造环节带来了领先优势,星联精密又考虑前、后端需求,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放在了高质量研发上,然后又延伸到高质量的服务上来。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体量小,可调配资源少,因此在数字化转型中,一定要抓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核心竞争力入手,再逐步对周边相关模块进行数字化升级,最终形成企业的数字化体系。”姜晓平表示,回头看近20年前,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数字化之路,无疑是正确的。

  2.核心技术创新缔造10倍“奇迹”

  数字化转型,不是企业大船内部的修修补补,而是规划航线、定位目标、组织全体船员的工作方式。成功的数字化转型,也是核心技术自主掌控的前提条件。佛山非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从制造到“智造”(以下简称“非夕科技”)所缔造的10倍“奇迹”,正是佛山奋力迈向产业链中高端的缩影。

  今年6月,非夕科技入选佛山“专精特新”公示名单。作为全球首家将自适应机器人实现产品化的企业,非夕自适应机器人具有误差容忍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智能可迁移这三大领先世界的创新技术优势。非夕科技副总经理杨壮林介绍,自适应机器人具备本质的安全性和强大的通用性,已规模化应用于通用组装、精密装配、表面处理和移动操作(复合机器人)等应用场景中,可以有效满足汽车、3C电子、一般工业、医疗、农业、科研等不同行业的自动化需求。

  “2021年,非夕机器人销量比2020年增长十倍。”杨壮林表示,在佛山实现量产以来,非夕发展势头迅猛,2022年产值还有望比2021年翻一番,这除了市场和政策因素外,更得益于他们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并针对行业痛点进行技术创新。目前,非夕已申请逾百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其自适应机器人的软件系统100%自主开发,核心零部件90%自主研发。

  “我们希望围绕佛山生产基地,利用广佛及周边优质产业资源,构建稳健高效的产业链。”杨壮林表示,非夕科技未来将紧跟佛山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以及产业导向趋势,与当地形成更好的联动协作,努力成为本土的高端智能制造企业。目前,在广工大研究院和机器人集创中心的助力下,非夕科技在佛山的生产基地面积扩至逾7000平方米。

  3.在“必答题”中寻找新“蓝海”

  即使是已在“蓝海”翱翔多年的冠军企业,若要不断寻找新的“蓝海”,数字化转型仍是绕不开的“必答题”。在佛山,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传统制造业企业开始意识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在广东阳江近海,伴随自升式海上平台吊臂起吊,一个重达200多吨的叶轮缓缓上升至100多米高空,并完成与风电机舱的精准对接。这座创下国内多个“最”的风电安装平台便是“海龙兴业号”,由位于佛山南海的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铟海工”)自主研发设计。尽管风大浪大,但它就像一块可移动的海上陆地,支撑着技术人员进行海上风电安装施工。

  作为我国海洋工程升降系统领域中少有的民营企业之一,精铟海工在2007年成立之初就瞄准了当时这片面朝大海的“蓝海”,并研发出首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海洋钻井平台升降系统、创下国内多个“最”的海上风电安装运维平台。其中包括精铟海工的第一个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精铟01”,采用的便是国内首创的连续式升降系统。

  董事长李光远介绍,经过多年研发投入,精铟海工已经成长为海洋工程核心装备龙头企业。2017年,精铟海工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在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中,精铟海工也在持续寻找着自己的新“蓝海”,不断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我们在做强做大主业的同时,也在探索向海上文旅、海洋牧场等新业态拓展。”李光远说,精铟海工所取得成就并非通过弯道超车,而是十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直道”追赶。

  分析:

  佛山数字化转型 “底气”从何而来?

  “硬件”:

  现代产业链让企业满怀信心

  位于佛山市顺德区的广东敏卓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敏卓机电”),是一家打入国际企业供应链、成为细分电机产品“隐形冠军”的高新技术企业。敏卓机电董事长兼总经理邱意想透露,除了继续保持传统电机优势,公司已着手布局高端设备电机产品,另外将持续投入进行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拥抱产业升级的“大潮”。

  今年,该公司在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拿下了一块工业用地,继续投入布局一个电机数智化工厂项目。在邱意想看来,佛山的制造业产业链和产业环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一是距离优势,我们与大企业之间距离短,市场反应速度会更快;二是链条优势,例如大宗原材料,周边配套美的的企业,我们也可以用得上;三是人才优势,背靠产业链及产业集群效应,在北滘找一个终端技术应用人才,应该问题不大。”

  为了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佛山近年来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同时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前沿新材料等战新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正因如此,与邱意想一样,因为产业链和产业环境,满怀信心融入数智化大潮的企业家并不在少数。

  “软件”:

  政府密集出台“礼包”助推转型

  除了做实自身“硬件”,佛山也为促进企业数智化转型给予了大量政策扶持。“制造业是佛山经济的根和魂,走数字化智能化道路是‘佛山制造’未来几年的重要路径。”佛山市工信局副局长钟端章说。去年以来,佛山市、区联动,密集出台“政策礼包”助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佛山未来3年市、区将合力投入100亿元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两个制造业强区——顺德、南海在市级政策上再加码,分别提出3年安排资金55亿元、65亿元用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佛山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推进。去年7月,佛山市委书记郑轲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大会上表示,要笃定心志、凝聚力量,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转型发展的成效体现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责任和担当;今年4月,《佛山市产业“六大升级行动”方案》印发,佛山提出一系列产业升级目标,比如到202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等。

  把脉:

  对外加强区域融合 对内做好“存量”“增量”

  “佛山传统制造业实力雄厚,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基础好。”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江认为,佛山市民有较高购买力,愿意接受新产品、新服务,对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和服务有较大需求。从需求角度来看,佛山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也有坚实基础。

  在林江看来,佛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人才、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大型项目较少,难以形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示范效应。此外,佛山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需要与区域融合发展同步推进。

  “一方面,佛山要对自身准确定位,通过区域合作、产城互动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林江表示,“另一方面,在佛山五区也要更好地融合发展,优化市内的资源配置。”

  林江建议,面向大湾区,佛山要加强区域融合,以“都市圈”的模式推动数字经济、数字产业的发展。同时,在佛山市内,要整合各区资源,既要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存量”,也要做大新兴产业“从0到1”的“增量”。

 
     标题导航
佛山约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迈上数字化转型“新赛道”——~~~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担起广州责任 展现广州作为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娱·体育
   第A15版:健康周刊·百科
   第A16版:健康周刊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产业跃迁 点金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