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为中小学生编织社会支持网的驻校社工:

和孩子一起面对成长的“烦恼”

驻校社工带领学生开展沟通协作活动。

  关注未成年人保护

  上午9时许,广州市海珠区绿翠现代实验学校的下课铃响起,篮球场旁一个写着“青年地带社工站”的小小空间热闹了起来,三五成群的学生找到社工,天南地北、无所顾忌地聊天……在校园里,这是区别于老师、班主任以及心理咨询师的新角色。社工需要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进而开展个案或团体工作,并且所做的一切从来不是为了成绩和分数。

  在社工行业待了十多年,见证广州驻校社工从无到有的董沛兴觉得,和孩子一起面对成长可能遇到的行为偏差、情感困惑、挫折和伤害,寻找“分数”之外的价值。“但也遇到了很多瓶颈和挑战。”董沛兴说,如何在学校、家长、学生和社区之间搭建一张围绕孩子的支持网络,让全社会正视超前预防工作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林欣潼

  图/受访者提供

  培养抗逆力:社工系大学生带着小学生“做游戏”

  2005年9月,一批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走进了广州市文德路小学、东山培正小学、农林下路小学和永曜北小学。课室里,面对讲台下水汪汪的大眼睛,他们没有传授考上名校的“读书经”,也没有介绍大学里的生活百态,而是首次将社会工作手法引入小学课堂,发起小学生抗逆力(心理学概念,是指当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地做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和处理方法)培养计划——当起“老师”做起“游戏”,在游戏中向孩子们传授正面克服困难、控制情绪和冲动、尊重他人的能力,并引导孩子建立对学校及家庭社区的归属感。那一年,距离中山大学首开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不过四年。

  “孩子的精神健康状况和抗逆力有较高的相关性。小学生抗逆力培养计划就是中大社工专业教授罗观翠为学生们搭建的一个社会实践平台。”2005年,董沛兴还在中山大学修读社会工作专业,她回忆道。彼时,社工专业的三名研究生和若干本科生每周会在四所试点学校里向20名学生展开辅导。董沛兴说,“游戏并非指出问题,而是引导孩子挖掘提升自身抗逆力的内、外部资源,寻找自我效能感、归属感和乐观感,并提供正面的联结关系、坚定清晰的规范、生活知识及社交技巧、关怀支持的气氛、合理而高的期望以及有意义的参与机会。”

  这群走进广州小学课堂的大学生,悄然开辟了一个驻校社工的新天地,他们研发出了适应广州本土的抗逆力辅导工具,还梳理总结出一系列抗逆力儿童体验游戏、课堂转化应用、亲子互动小方法。董沛兴说,“当时我们要和兴趣课‘抢时间’,但很多家长看到了抗逆力的作用,而学校也是在看到学生的变化后,大家逐渐认可这份工作。”

  驻校社工:学生透露的心事是“秘密”不外传

  2007年,广州市海珠区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试点,海珠区政府委托团海珠区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青年地带”社工站的建设,并首次引入“驻校社工”概念,在绿翠现代实验学校和赤岗中学试点,承接方正是由罗观翠和学生们共同创立的广州首家社工机构——广州市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即后来的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绿翠中学的社工站就建在篮球场旁,那时候有驻校社工接受媒体采访说,“社工站人气很旺,以前学生下课放学喜欢聚集在‘士多’门口‘八卦’,现在喜欢来社工站。每天都有40多人来站里。”而在赤岗中学,在社工站的“标准配置”基础上,还专门设置了信箱,学生们可将心中烦恼、秘密写下,投入箱内并留下联系方式。社工将根据这些信息约学生谈心,提供一定帮助。

  “在社工和学生之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学生透露的心事是‘秘密’,不外传。这种关系区别于师生、亲子关系,更像没有隔阂的朋友。”如今已是海珠区“青年地带”社工服务项目负责人的刘玉珊说,过去这些年,驻校社工会直面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患有抑郁症,有的面临校园欺凌,还有的家庭关系较差,但这些问题其实掩盖了学生的真实需求,“这些需求需要被看见,也需要被回应。”过去这些年,资料库记下了早期社工们介入的许多个案。有初一男生被老师和同学称为“混世小魔王”,而社工与同学建立了专业关系,针对他的情况进行班级和家庭访视,学会管理情绪以及培养自信,摆脱了“混世小魔王”的称号;有时常被人排斥的轻度智力障碍初中生在社工的介入帮助下,学会通过游戏与同龄人交朋友,参与社工机构志愿服务小组,成为服务者,成长为阳光青年,后来还被一家四星级酒店录用。

  持续探索:社工不是那张网而是织网人

  如今,广州注册社工人数早已突破2万人,但驻校社工依旧披着“神秘的面纱”。2021年,教育部明确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少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驻校社工的角色定位是重叠的,驻校社工可以被取代,但我们并不这么认为。”长期扎根学校的社工雷婷告诉记者,“现在的中小学生面临较大的情绪心理健康挑战,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要负责心理治疗,大部分学生需要社工干预。”

  雷婷告诉记者,一名社工如果专注做个案,一年最多可以处理40个个案,而一个学校一般配备2名社工,“社工的工作不仅仅是个案,还包括个案的甄别和发现、团体辅导和气氛的营造,这时,驻校社工背后的团队支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团队可以支持迅速地大范围评估,同时,将社区、家庭和学校联动起来,搭建起一张完整的社会支持网络。”刘玉珊曾负责驻校社工的支援工作,她说,其实社工并不是学生问题的“答案”,相反,真正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一直都是学生自己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这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外在环境。“我们会带学生到社区参加活动,也会联动社区资源为一些家庭提供具体服务,当这些外在环境对孩子是友好的,孩子才有可能获得持续的成长支持。”在刘玉珊看来,社工并不是兜底的那张网,而是织网人,这个角色,很多时候也只有社工才有可能做成。

 
     标题导航
为中小学生编织社会支持网的驻校社工:~~~
茂名以开展露天矿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示范工程 引领绿色发展~~~
~~~
~~~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担起广州责任 展现广州作为
   第A8版:粤韵周刊
   第A10版:要闻·国际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要闻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美术
   第A16版:视觉
   第A17版:体育
   第A18版:文化·闲情
   第A19版:教育周刊·校园
   第A20版:教育周刊
   第DGA17版:东莞新闻
   第FSA17版:佛山新闻
   第SZA17版:深圳新闻
和孩子一起面对成长的“烦恼”
昔日“城市伤疤” 今日“矿山公园”
猪肉价格止降回升
广州天气
精明主妇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