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新语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关键环节。广州围绕超大城市治理的实践命题,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市级统筹协调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全面提升广州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水平,形成了“广州街坊”“三人小组”、市域社会治理“红棉指数”等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新征程上,广州应进一步守正创新、激发动力、整合资源,完善常态化和应急处突动态衔接机制,形成市域社会治理强大合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水准,为超大城市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广州方案”,为推动全国进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广州样本”。
守正创新,党建引领推动全域发展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党建引领,注重社会秩序与社会活力建构,守正创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年来,广州直面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强化底线思维,补齐治理短板,构建强大的组织网络,实现党组织在网格、楼宇、项目上全覆盖,在进一步推进“重点创”和“全面建”的基础上,逐渐实现“民有所呼、党政必应”,扎实推动广州市域社会治理的全域发展、高质量发展。但对于地处“两个前沿”的广州而言,市域社会治理依然存在任务重、难度大等难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强组织、稳基层、重引领等改革,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试点成效,助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一是着力推进党建引领的制度建设。形成闭环处理机制,健全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市-区-街-社区”四级联动治理组织网络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在市域社会治理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全面覆盖;出台完善制度文件,明确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任务和责任,做到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相容共生、执行有力,打造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二是着力夯实党建引领的基层基础。统筹建强基层组织,完善优化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党群联席会议制度、基层党支部“应建尽建”等举措,将住地在职党员干部全员编入社区网格,强化村(社区)带头人队伍建设,打造社会治理基础工作体系,让基层治理扎实有力;抓好源头末端治理,继续探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方法、新模式,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将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着力树立党建引领的创新标杆。加大品牌培育力度,聚焦市域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全流程培育群众喜闻乐见的市域社会治理品牌项目,打造广州市域社会治理的“示范特色品牌”,以品牌项目牵引试点工作;发挥示范引领效应,依托党建项目制,深化拓展“党建+”模式,推动党建实践,打造市域社会治理风景,以典型效应全面推进广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激发动力,以点带面推动全员参与
人民群众是市域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广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广州常住人口达1881万人,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规模超2200万人,如何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已成为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广州主动延伸治理链条,构建逾2万网格,建成2.3万个“最小应急单元”,形成了“广州街坊”“综合网格+专业警格”等工作模式,为群众办好自己的事创造机会、提供平台,显著增强了市域社会治理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但广州依然处于人口结构复杂、利益主体多元等治理情境,需要进一步通过专业队伍带动、激发参与动力、推动全员参与,统筹凝聚全市共建共治的力量,真正做到以点带面,提升广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水平。
一是着力打造城乡群防共治队伍。强化群防共治理念,扩大“广州街坊”等具有广州本土特色的队伍的覆盖面,以专业队伍带动更多群众共同参与,增强民众公共意识,有效发挥“地缘”“业缘”“趣缘”为纽带聚合作用,让市域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固化群防共治机制,探索协商共治、群防联治、行业自治等新模式,在服务群众生活、解决群众问题、调解群众纠纷、满足群众需求中,整合更多的群众自治优势力量,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之时,防止风险外溢扩散上行,有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实践。二是着力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动力。提供参与治理动能,有效划分不同主体的需求,将市域社会治理事项与各主体进行关联,如通过优化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政社合作模式,解决不同主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强化参与者的参与动力;激发民众参与热情,聚焦群众关注的核心问题,持续创新治理方式,优化民生实事协商平台,引导城乡社区多元主体有序、广泛、深度参与,在保障参与者权益的同时,让参与者切身享受到治理成效。三是着力推动全社会参与式治理。创设沉浸式参与感,依托不同形式的载体和活动,让更多群众有实实在在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激发治理活力,扩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全民参与共创共享,形成人人参与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创建的良好氛围,构筑“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让市域社会治理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
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推动全面落实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要善于运用系统思维,通过系统革新的方式,整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治理体系等治理资源,上下联动推动顶层设计的目标实现。近年来,广州采取纵横交互的方式,打造综合指挥中心,推进网格化与信息化建设,建成四级综治中心,实现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信息系统、基础数据、视频图像资源一体运行,多维度、多渠道、多手段破解市域治理“痛点”“堵点”“难点”,助推千年商都出新出彩。但社会治理属地化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回应性不足、协同治理不力和资源利用碎片化等症结,仍是广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唤醒沉睡资源、优化有限资源、强化技术赋能,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是着力唤醒沉睡资源释放活力。坚持做好市级统筹,把社会治理中的资源要素进行全方位梳理、汇总、盘活,唤醒市域层面的各种行政资源、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发挥市域作为宏观和微观转承点的优势;建立闲置资源台账,向存量要效益,将现有资源转化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优势,为市域社会治理注入活力。二是着力优化有限资源提质增效。做好市级资源统筹,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努力将长板拉长,推动市域社会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社会治理的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中;集中力量创新创优,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支持和政策保障,吸纳资源投入到社会治理的场域中来,实现上下联动、主体互通、组织协同。三是着力整合数字资源精准发力。不断强化技术赋能,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红棉指数”升级版,发挥数字化在市域社会治理中“把脉问诊”的功能,对城市安全治理进行全景呈现、精准预警、高效处置和有机闭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创新数字治理模式,以“大数据+智能算法+人脑智慧”为基点,精准有效对接群众的所需所盼,以智慧建设整合全市治理资源,将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入数字技术应用的多领域、全过程,实现社会治理“智治共治”。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未来,广州需要进一步探索具有广州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超大城市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将城市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具有示范效应的“广州样本”。
【文宏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林仁镇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本文系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广东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效果评价及推进策略研究”(GD21CGL01)、广州市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提升广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研究”(2022JCZX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