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对话何超琼:
香港青年要抓住机遇

何超琼
何超琼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程依伦

  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畔的西九文化区,一座外观金色灿然、造型仿似方鼎的巨型建筑,面朝大海,矗立在阳光之下——在采访前一天,何超琼出席了在香港故宫博物馆举办的座谈会。作为香港未来的城市新地标,香港故宫博物馆如同祖国送给香港的一份大礼:珍贵的文物,历经岁月的洗礼,如今在香港落地生根。

  近日,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了如今何氏家族的“掌舵人”、信德集团行政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超琼,谈论她对香港未来发展、香港文化以及香港青年的看法。

  谈香港和大湾区:

  “香港的优势还未完全发挥出来”

  从此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通过、香港选举制度的完善,再到今年经由新制度选举出来的新一届政府团队,香港已实现了它自身的重大转折,正如何超琼所言,回忆是自身创造的,相信往后香港将会拥有更多、更美好的回忆。

  对于未来香港的发展,何超琼认为,香港的优势还未完全发挥出来,未来应该持续发挥其在金融、电子、新能源、新医药等领域的优势,与大湾区共同开发新机会。

  广州日报:您如何评价香港最近几年来的发展?

  何超琼:在过去几年,不仅香港发生着巨变,整个世界实际上也走入了一个巨大的转折期,有合作,也有竞争。香港虽然是一个国际大都会,但她本身也是国家的一部分,这种关系是不能分割的。其间,香港有一些走得稳的地方,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当然,有一部分香港市民也做过一些不太合理的事情,从而给很多内地同胞以至港人本身留下了一个心理烙印,而这个烙印是需要香港整个社会不断去修补的。尤其是疫情前几年,香港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太美丽的回忆,但是幸好随着香港与大湾区的融合,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

  广州日报:在未来香港的发展中,何氏家族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何超琼:作为一位爱国者,我愿意、也有必要去做更多实际工作。一方面是继续支持特区政府,目前在新的班子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来自不同界别和阶层,相信会有效推进具前瞻性的政策。

  另一方面,家族企业作为港澳其中一家知名的爱国企业,我们始终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区的发展。未来我们也将继续作为一个桥梁作用,发挥香港在经济、贸易、科创等不同文化板块上的优势,广开大门、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同时为内地更多有志于创业的青年,提供更多的平台。

  最后是针对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我们也会做好自身定位,坚持发挥联动作用,利用现有搭建的经营网络和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实现在的香港还没有完全地融入大湾区,香港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所以香港其实还有很多新机会,如果你关注大湾区就能发现,光是服务大湾区8600多万的人口,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广州日报:如何看待香港未来的发展?

  何超琼:对于香港未来的发展,我还是很看好的。虽然在疫情之下,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发展也迟缓了,但是政府一直很尽力地与市民一同共克时艰,比如出台相关政策振兴中小企业,尽量避免大规模失业和产业链中断,从目前来看,香港本身的GDP仍有所增长,失业率逐步回落,很多产业板块也开始复苏。

  除此之外,未来的大湾区也将会为香港提供持续的动力,比如科创方面,数码、低碳、新能源、新医药等都是香港的优势产业,深圳很多成功企业的创业者实际都是先在香港读书和创业的。未来,香港有机会和湾区共同开发新机会。

  谈个人:

  如今依然抱有“创”的心态

  1995年,何超琼加入家族企业,成为信德集团董事;1997-1998年,何超琼开始着手自己的第一个项目,并通过与中资企业合作,顺利帮助集团旗下的船务业务成功转型,继而成立了信德中旅船务。到如今成为何氏家族的“掌舵人”、信德集团行政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超琼感慨,自己之所以可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无不因为看准了时代的脉络;而未来,她也将继续跟随时代步伐寻找自身定位,为香港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如今的何超琼,依然抱着“创”的心态,她笑称“创,这不是口号”。

  广州日报:回看过往时,您会有哪些感触?

  何超琼:1995年,我刚刚加入家族的企业,我第一个负责的项目就是企业旗下往来港澳的快速客船业务,直到现在它依然发展得很好——这说明25年前,我们对于“一国两制”下香港会融入国家发展的潜力,看准了。

  一直以来,我的目光和信念都没有改变过。我一直认为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要跟着国家走,两者的步伐一定要同步联结起来。过去20多年,我已经习惯了关注国际国内的政策变动,我也会将自己的个人感悟跟同事们分享。作为一个企业,我想大家不仅是要共同工作,更需要共同分享和学习,保持一致的理念,而我作为舵手,负责做好方向把控,才能让大家跟随好我的步伐。作为一个有着60年历史的企业,我们也同样在这些机会下不断寻找发展动力,甚至直到今天,我也依然是抱着一个创业者的心态,这不是口号,是真的。

  谈青年:

  “要增强青年的文化认同感”

  香港未来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长期以来,何超琼也一直关注着青年成长,并致力于香港青年与内地青年的沟通,以其所在的集团为例,尽管目前因疫情存在通关的限制,但其所聘用的内地青年人才,也在企业总员工中占比达30%。

  对于未来青年的期待,何超琼称:“青年需要有个人的理想,更需要去明白目前的局势,不要仅仅跟着潮流走,而是要有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情怀。”

  广州日报:香港未来的发展,离不开香港青年。您个人也一直关注着文化传承。您认为,对于如今的香港青年,如何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

  何超琼:我想提一下最近刚刚开幕的香港故宫博物馆。前天我也有幸出席了一个在故宫博物馆举办的座谈会,并请到故宫博物馆的王旭东担任主讲。在座谈会上,王旭东就有提到,博物馆它不仅是一个展示古物为主的平台,更应该要是一个为年轻人对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提高青年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认知的平台,因此,如何去应用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由此辐射到自身,去提高自身的文化事业和个人修养,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我认为香港拥有与生俱来的、中西文化交融的优势,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亚洲文化艺术中心,理应我们要有文化自信。

  前一段时间,我和一个出生于1997年的香港男孩聊天,他出生的那年,正是香港回归祖国的那年。这位男孩长期在文化专业领域深耕,很有艺术天赋,他告诉我,他希望开拓一个拥有生活模式、艺术品展览、健身、lifestyle的商业空间,让我很受鼓舞。我认为,青年需要有个人的理想,更需要去明白目前的局势,不要仅仅跟着潮流走,而是要有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情怀,要学会把各方面的文化糅合。

  广州日报:在促进香港青年和内地青年之间的沟通方面,您做了哪些实事工作?

  何超琼:本身我也是北京市政协常委,长期以来,在促进青年交流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建设大量的平台促进香港青年到内地实习、学习;同时也为内地的年轻学生、学者来到香港澳门创业、就业等,打造相应的组织或空间,我认为这个是最能够把年轻人拉在一起互相启发、开拓事业的其中一个方式。

  广州日报:您作为香港青年的榜样,对于未来的香港青年,您有哪些期待和建议?

  何超琼: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我们应该要对自身国家有信心,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我更希望大家以一个融合的心态去看待香港的发展,也希望香港青年未来可以多发挥个人优势,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出一份力。我希望香港的年轻人可以多从健康、正能量的方向出发,不要错失机遇。

 
     标题导航
广东今年荔枝新品频出,有的大如鸡蛋,有的含糖低不上火,有的耐保存,有的8月仍挂果……农科专家眼里:~~~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面整改 出新出彩
   第A3版:要闻
   第A4版: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
   第A5版: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
   第A6版: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
   第A7版: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
   第A8版:评论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度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文化周刊·阅读
   第A16版:文化周刊·诗意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一颗好荔枝需费十年功
对话何超琼:香港青年要抓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