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2版)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并根据群众意见确定优化方案。整改完成后,根据市的统一部署,我局制定了《12个社区整改工作评估验收指引》,邀请市或项目所在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居民代表等组成评估验收组,按照《指引》评估验收标准、步骤,分别开展了评估验收工作。12个社区评估验收结果,近期也已组织公示。总体而言,社区居民群众对整改成效予以充分认可。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抓好重点项目内树木绿化管养维护工作,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足“绣花”功夫抓好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
市区联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广泛收集名木线索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常绍东:目前全市在册名木仅有13株,是否与广州实际情况不相符?在名木普查方面有什么改进措施?在名木历史文化价值挖掘方面有什么计划?
市林业园林局局长蔡胜:国家林业行业标准明确名木认定需符合如下6项条件:1.国家领袖人物、外国元首或著名政治人物所植树木;2.国内外著名历史文化名人、知名科学家所植或咏题的树木;3.分布在名胜古迹、历史园林、宗教场所、名人故居等,与著名历史文化名人或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树木;4.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内涵的标志性树木;5.树木分类中作为模式标本来源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树木;6.其他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和科学价值或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名木认定基本流程包括:各有关单位提供名木线索、各区绿化部门初核、市级绿化部门审核、由省绿委认定后公布。整改工作以来,为充分挖掘名木资源,我们采取市区联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办法,广泛收集名木线索152条。通过现场访谈、查阅资料等办法,对照名木标准逐一研判核实,初步核查出名木6株。
关于对名木普查的改进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名木认定标准解读和认定流程指引,广泛征集名木线索,增加名木信息收集渠道。二是建立定期普查机制。定期开展名木调查工作,及时对符合条件的树木开展调查和鉴定,并按照相关规定流程入库和挂牌管理。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名木线索收集、各区绿化部门初核、专业机构考证和市级绿化部门复核的工作流程。四是加强申报认定。加强与省主管部门的对接,成熟一批,申报认定一批。
关于挖掘名木历史文化价值。一是编撰《广州市古树名木》,争取今年10月份完成。二是讲好古树名木故事。举办古树名木摄影大赛、古树名木绘画大赛、作文大赛等活动,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古树名木背后的历史故事。三是活化利用名木资源。适时开发明信片、纪念品、手工作品等相关文创产品,活化利用好名木资源。
加快绿化审批,全市半年来办理绿化审批716宗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学军:基层反映,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对涉及树木迁移、保护和砍伐的建设项目不受理或审批缓慢,如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解决好这个问题?
市林业园林局局长蔡胜:今年1月印发实施《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管理规定(试行)》,在建设项目涉及树木迁移砍伐申请及审批工作过程增加了三个环节:一是编制树木保护专章,把树木保护作为建设项目的边界条件;二是征求公众意见,问政于民;三是组织专家论证,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半年来,全市累计办理绿化审批716宗。关于加快绿化审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政策解读宣传,做好对各有关项目主体的政策指导。二是对《规定(试行)》新增的3个环节,做好规范指引。针对树木保护专章,编制发布《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专章编制指引》;针对征求公众意见,规范公示内容、形式、期限等;针对组织专家论证,制定《广州市绿化行政审批项目专家论证工作细则》。三是两次召开省市重点项目绿化审批专题会议,成立重点项目绿化审批服务专班,与省市重点项目业主对接沟通,指导编制树木保护专章,优化树木迁移方案,做好相关审批服务。目前,广汽新能源项目、机场二高、南中高速、地铁纪念堂站等审批已完成,树木保护专章、绿化审批流程基本理顺。同时,工作中我们感到大家爱树护绿的意识明显增强。
增城区副区长罗迎:我区成立城市树木砍伐、迁移、修剪审批小组,制定城市树木审批指引、审批管理办法,明确了申请、勘察现场、公示、专家评审等环节工作要求。今年以来共受理涉城市树木迁移、保护和砍伐审批事项13宗,审批13宗,均在收到申请后在规定时限内批复办结。接下来,一是完善机制,制定出台审批管理办法、审批指引,规范城市树木审批程序。二是加强树木保护的宣传和技术指导,指导项目单位编制树木保护专章。三是完善审批流程,重点突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以及古树保护机制。组建由78名副高级以上林业园林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对树木保护专章进行充分论证。建立全区2017株古树名木数据库并更新挂牌,纳入区林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四是加强批后监管,审批结果及时在信用广州等网站公示。建立长效管养机制,落实管养责任。
珠江两岸公共绿地增加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和本土遮阴树种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谢博能:调研报告指出,部分公共绿地缺乏厕所、驿站和遮阴、纳凉、避雨设施,部分设施老化。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接下来的城市建设管理中,如何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在这方面的需求?
市林业园林局局长蔡胜:一是增加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对重点区域,尤其是珠江两岸公共绿地,按需配套建设厕所和服务设施。计划下半年会同城管局,在临江大道新建厕所2座、二沙岛新建厕所1座;儿童公园新建厕所1座,改造厕所3座。同时,督促各区完善绿地和口袋公园配套便民设施。还将结合市民需求,开展珠江两岸等公共绿地遮阴设施、避雨亭廊、服务驿站等调研和选址。二是增加本土遮阴树种。对市民使用率高的城市绿地进行集中摸查,如临江大道绿地、洲头咀公园、云道沿线等,对遮阴功能缺失的地块,增种冠大荫浓的本土树种,如榕树、秋枫、白兰等,增强遮阴功能。三是提升绿地服务质量。继开放24个公园绿地试点搭建帐篷后,适时推出更多绿地空间,制定《广州市城市公园开放草坪管理指引》,全面提升绿地的管理标准和服务质量。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王宏伟:截至今年6月底,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按照标准和规范,已累计增设无障碍通道98.9千米,完善消防设施6.1万个,完善儿童活动中心及其他儿童功能配套共207个。下一步,市住建局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持续加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站”“长者饭堂”等社区服务设施,丰富社区服务供给。二是加快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对不符合要求的小区,按照高标准实施优先改造。三是坚持人居环境改善,完善“十五分钟生活圈”。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邓堪强:近年来,我局结合老旧小区、商业街区等更新改造,充分利用一些边角地、闲置地,发动社区设计师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和改造示范口袋公园,为市民日常交流、休闲提供公共空间。我们将推进社区设计师工作走深走实,通过聚焦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切口”“小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遮阴纳凉、降光降噪、运动休闲等需求,充分听取专家、群众意见建议,下足绣花功夫做好城市规划建设。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何正清:2018年以来,我局牵头组织实施广州市“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和三年提升计划(2021-2023),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新建、升级改造4757座公共厕所,动员临街机团单位一楼2411座内设厕所对外开放。目前全市各类公共厕所数量达到11346座,较好地解决了市民群众如厕难问题。2020年11月20日,中央台《晚间新闻》报道了广州市“厕所革命”成果,11月21日,《人民日报》也专题介绍了广州市“厕所革命”工作情况。针对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指出“部分公共绿地缺少厕所”的问题,今年6月21日,我局组织召开全市“厕所革命”会议,会同市林业园林局、文化广电旅游局等部门及各区政府,对全市人流量大的主次干道两侧、公共广场、公园景区的公共绿地进行摸查选址,建设一批公共厕所,满足市民群众如厕需求,重点抓好二沙岛、人民公园、临江大道、滨江路和阅江路、儿童公园等公共绿地公厕新建工作。截至7月4日,各区已上报公共绿地公厕选址10座,其中天河区临江大道公共绿地公厕已完成图纸设计,即将施工建设。
印发《广州市树木修剪技术指引》,指导树木修剪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金晏晨:市民和代表反映,部分行道树存在过度修剪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绿化工人在实际工作中对树木修剪的标准把握不一,也导致了部分树木修剪简单粗暴。对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相关部门有什么相应的措施或制度?
市林业园林局局长蔡胜:我市已制定印发《广州市树木修剪技术指引》,要求树木修剪因树因地、少修浅修。但市民和代表反映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强化培训。加强对绿化一线管理及施工人员树木修剪技术培训,提升能力、规范修剪。二是抓好巡查。常态化落实市级抽查、区级巡查、养护单位自查的“三级绿化巡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创新手段。依托广州绿化协会等,在全市绿化施工管养企业推行“育木师”制度,促进修剪专业化队伍建设,提高树木修剪质量。四是考核监督。制定全市绿化管养考核标准,将树木修剪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考核。强化绿化企业诚信管理,未按合同开展绿化修剪的,按程序将相关行为纳入企业信用记录。五是落实经费。加大绿化养护资金投入,督促各区养护经费足额落实,实现勤修、浅修,避免野蛮式修剪,提升绿化管养水平。
黄埔区委副书记陈智勇:我区制定了《黄埔区市政公共绿地养护管理检评》标准,督促指导各养护单位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内部业务培训,讲解树木生长习性、修剪要点、树木修剪养护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提升养护人员专业技能和实操水平。建立完善绿化后期养护管护制度和投入机制,形成了以养护单位自查为基础,管理单位定期巡查、区绿化主管部门不定期抽查的多维度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季度、月度绿化养护例会,提高绿化养护单位日常检评、交叉互检频率,建立养护单位约谈和通报批评制度,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全面提升全区绿化养护管理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