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JM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物种宝库”再现宝物

位于恩平的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到两只中华穿山甲在野外活动 近年来珍稀野生动物频频亮相七星坑
黄文生
   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里的桫椤,它被称为恐龙时代的植物。经过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桫椤仅在一些低纬度的适宜生态环境里残存并繁衍至今,成为世界上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是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
    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珠三角珍贵的“物种宝库”,植物分布呈现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
此次在七星坑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
此次在七星坑还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李渊深、梁俊杰摄影报道)记者昨天从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日前,该保护区工作人员通过分布在保护区的35台红外相机,监测到两只中华穿山甲在野外活动。

  经动物专家鉴定,此次监测到的中华穿山甲均为成年体。“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护区再次发现野生穿山甲的踪迹。”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宣教科负责人陈小芸说。

  还监测到其他保护动物

  据了解,恩平七星坑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3年,200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恩平市西部,总面积8060.3公顷。经过十多年的严格保护,保护区内森林生态逐步完善,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据悉,在这次保护区收集的监测视频中,除穿山甲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褐翅鸦鹃、凤头鹰以及国家“三有”(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保护动物鼬獾、果子狸、野猪、灰胸竹鸡、红嘴蓝鹊等。

  据悉,近年来,珍稀野生动物频频亮相七星坑,去年10月,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开展野外调查工作时,巧遇30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栗喉蜂虎。

  这是该地首次记录到这一物种。栗喉蜂虎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小鸟”,栗喉蜂虎主要繁殖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我国海南、广东和福建的部分沿海等地区有分布。它主要以蜂类、蜻蜓、蝴蝶等昆虫为食,专门捕捉飞行中的昆虫,被称为“蜂虎”。它颜值高,实力强,飞行技术高超,能做出急速飞行、滑翔、悬停、急速回转和仰俯等高难度动作。

  七星坑是珠三角“物种宝库”

  据介绍,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3200多公顷,占总面积的40.7%。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原生性的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热带常绿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以及其他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水资源。

  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珠三角珍贵的“物种宝库”。目前,保护区记录到野生动物619种,隶属44目175科,其中昆虫377种、野生鱼类41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01种。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小灵猫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蟒蛇、黑冠鳽、褐翅鸦鹃、香港瘰螈等34种。

  另外,七星坑自然保护区植物分布呈现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维管植物就有1053种,比如桫椤、苏铁蕨等11种珍稀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以及乌檀、七叶一枝花两种省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在动物资源方面,七星坑自然保护区内有陆生野生动物162种,种类涵盖兽类、鸟类、爬行类以及两栖类。

  近年来,恩平市大力推动生态保护建设,积极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累计完成县级生态公益林扩面13266.67公顷,搭建“城乡绿廊有机串联”的市域公园体系,生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标题导航
~~~
~~~位于恩平的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到两只中华穿山甲在野外活动 近年来珍稀野生动物频频亮相七星坑
它是“增城挂绿”的“直系亲属”~~~
~~~市民只需持身份证即可办理14项证明
“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功能升级~~~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7版:要闻
   第A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9版:要闻·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生活周刊·时尚·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第SS1版:时尚荟
   第SS2版:调色板
   第SS3版:时光计
   第SS4版:专页
江门艺术季大幕再启
“物种宝库”再现宝物
恩平“龙门挂绿”熟了
江门推出“一证即办”公证服务
新增34项涉税费自办功能
兴业银行江门分行开展廉政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