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

考古人要将角色和使命“拔高一些”

易西兵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具体到广州,它的意义体现在哪里?”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说:“我们院确立的初心使命就是:保护广州文化遗产、传承羊城历史记忆、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让考古成果更好地滋养社会

  广州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下文物资源非常丰富。易西兵说,广州的城市考古从1953年开始,在以麦英豪先生为代表的几代考古人的努力下,广州考古取得了丰硕成果。

  易西兵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令整个社会对文物、文化遗产的认识在逐步改变。2013年,新修订的《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正式施行,创下了好几个“全国前列”:一是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二是明确市级国有土地出让的经费由财政支出;三是划定地下文物埋藏区;四是明确大型基本建设工程的概念。法治护航、政府重视、各界关注,推动广州城市考古事业里程碑式发展。

  考古专业机构的扩充,以及在此过程中,考古工作者不断跟社会各界、各个单位,跟公众沟通,传播考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这就让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观念从“被动”到“主动”,认识到原来文物考古和基本建设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我们也感觉现在工作比以前好做多了,很多时候大家都能比较主动地配合考古工作。”他说。

  “一方面做考古,一方面做传播。我们院从1995年成立,早期比较注重文物的抢救、保护、研究。随着大环境的变化,我们又给自己增加了两个角色:就是传播与传承”,易西兵说,“传播不但是传播考古成果,也要传播文物考古知识和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考古人承担了这个职责,就是让我们能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让考古成果可以更好地滋养社会。”

  这几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一直在致力于将考古人的角色和使命“拔高一些”,也在不断地强化大家的职业自信。

  公众考古活动成为品牌活动

  易西兵说,从之前的考古所到今天的考古院,队伍扩大、编制增加,平台更广阔,如何让团队变得更好?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都强调团队作用,首先是要让大家在考古院坚定职业自信,坚守职业情怀,让“单位”与“个人”的发展齐头并进。具体来说,广州的城市考古和文物保护利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博物馆运营服务、海上丝路广州史迹的保护管理研究,以及考古资料整理和学术研究、文物信息化建设,构成了考古院党建引领下的“4+1+1”业务板块,分配到各个部门,让每个部门、每个人明确各自的职责,形成了“研究院-部门-个人”的三级目标制,让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单位的发展目标有机统一,形成整体。

  易西兵说,市考古院非常注重人才培养。目前市考古院67名在编人员,90后占比近40%,属于一支比较年轻的队伍,未来可期。

  目前广州首个考古基地已经决定落户从化流溪河畔。易西兵说,近年来广州考古重点围绕环珠江口地区史前先秦考古即岭南文明探源、广州城发展变迁、海上丝绸之路、各历史时期墓葬体现的广州物质文化史等四个方面展开工作,它们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广州考古的重点方向。同时,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依托南汉二陵博物馆和分布全城的考古工地开展了大量的公众考古活动,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已经成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品牌活动。公众考古活动让公众走近考古现场,了解考古人的故事,及时分享考古成果,帮助公众增进对考古和乡土历史文化的认知,从而增强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A7版:大树底下听古仔⑨
   第A8版:要闻·国际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产业·医药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理论周刊
   第A13版:体育
   第A14版:文创·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小香包’成为我们致富的‘金荷包’”
烟雨长城
考古人要将角色和使命“拔高一些”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为服务“一国两制”大局作出政协贡献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紧抓实防汛防台风工作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香港繁荣稳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