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香港艺人王祖蓝建议香港青年到内地保持谦虚多学习、保持专业拼事业

愿做文化交流那座“桥”

王祖蓝(右)主持《声生不息》节目。
王祖蓝非常看好大湾区文娱产业的发展前景,其公司落户广州发展。
扫码看视频

  “青”爱的港湾

  香港青年访谈录 2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斯其格、黄岸

  视频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宏斌、丁钰洵

  图/受访者提供

  策划:赵东方 余靖  执行:汤新颖 何超

  统筹:黄婉华 章虹 温俊华

  祝福

  有国才有家,祝福祖国国泰民安!

  希望全国的观众朋友,每一家人都平安健康——就像TVB的金句那样,“一家人,最紧要的是齐齐整整”“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开心心”。

  我始终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大家好,我是金曲推荐人王祖蓝。”

  最近,香港演员、歌手、主持人王祖蓝因综艺节目《声生不息》人气高涨。在这档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特别制作的节目里,内地与香港音乐人以歌为桥,希望借此契机让当代年轻人与港乐产生情感共鸣、完成港乐在当下的表达与传承。

  近日,王祖蓝接受广州日报专访时表示,《声生不息》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在香港回归25周年的契机下,从演艺界到文化艺术方面,内地与香港将有更多的交流。王祖蓝表示,“将尽我所能” “只要能为香港打气、能促进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的工作,我都愿意去做。”

  王祖蓝回忆起1997年,还是一名中学生的自己报名前往北京进行文化交流,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国旗升起时的澎湃心情,感受到北京人民对香港年轻学生的热烈欢迎,“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感觉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他鼓励内地与香港的年轻人多交流,“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很幸福,国家就是我们强大的后盾”。

  以音乐为桥,《声生不息》搭起一座交流的桥梁

  你们有没有看《声生不息》、有没有听那些好听的港乐呢?还记得你曾经循环过的那些港乐金曲吗?

  每个人经历不同,喜欢的歌可能会不同。在我心中,不是说哪一首歌能代表“港乐”,而是很多首歌都能唤起我们对不同年代的记忆。比如说,听温拿的《一段情》,我会想起小时候跟爸爸妈妈一起看电影的日子;长大了我也跟大家一样会唱《海阔天空》;我也经常听Beyond、张国荣、陈奕迅的歌……

  作为华语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港乐曾经在华语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声生不息》旨在充当一座沟通音乐人和歌手的音乐交流桥梁,让当代年轻人与港乐产生情感共鸣、建立情绪联结,完成港乐在当下的表达与传承。

  今年时逢香港回归25周年,我一直在想着能为此做些什么。正好,我十年的好兄弟、也是这个节目的总导演洪啸打来电话说,他们想制作一档创新音乐综艺,于是我们一拍即合,便有了关于《声生不息》的最初想法,并最终达成了芒果TV与TVB的此番合作。相信大家今天都已经感受到,我们班底和阵容的强大与璀璨!

  现在这个节目在内地很受欢迎,在香港的反馈也非常好,它是目前TVB收视率最高的一个综艺节目。

  我非常开心的是,这个节目在全球华人圈有很好的反馈,很多身处海外的华人朋友都在追这个节目,大家的感情因为这个节目联结起来了。而且,这种情感联结还打破了年龄的界限。有朋友和我说,祖蓝你知道吗,我们现在每周都是三代人一起追这个节目。年轻的朋友了解到原来老人家年轻的时候听的是这首歌,年长的朋友也在感叹,原来炎明熹和曾比特也唱得不错耶……不同年代的观众因为这个节目增进了沟通和了解。从大的范围来说是全球华人的共鸣,从小的范围来说是一家人的共情——这是我从节目中得到的意外收获,非常满足。

  内地与香港节目各有优势,互相吸取经验

  既看内地综艺、也看TVB综艺的观众可能会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其实内地与香港的综艺节目、娱乐文化是很不一样的,运作系统也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我就是内地与香港影视制作交流的一个案例。

  此前参加《百变大咖秀》的时候,我把在TVB“福禄寿”节目的经验带到湖南台,拿模仿文化来跟他们交流。又比如说参加《跑男》节目的时候,当时内地综艺给人的感觉是比较认真,演员参加综艺或多或少是有包袱的,但是你看到在香港的“奖门人”“福禄寿”这些综艺节目里,艺人是没有包袱的,王菲、刘德华他们参加“奖门人”的时候都玩得很开,放飞自我,我们把这样的娱乐精神也带到内地综艺里,慢慢地大家就放下包袱,越来越玩得开,越来越搞笑。我就发挥自己的所长,把香港的经验介绍到内地来。

  一直以来,我对中华传统文化都很感兴趣。比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借星河的美景写出爱情的坚贞美好,我特别喜欢。其实,早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就与《鹊桥仙》结下 “不解之缘”。林声翕先生谱曲的《鹊桥仙》恢宏大气,意境优美,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把这颗文化的种子扎根在我心里。最近我又登上央视《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的舞台,以粤语与普通话交替的方式演绎《念奴娇·过洞庭》,又是另一番韵味。以前我就曾经翻唱过谭咏麟“谭校长”的《定风波》,因而得到以粤语形式来演唱古诗词的启发。由于粤语的“六调九声”相较于普通话保留了古音的入声等发音方式,因而更接近古音抑扬顿挫的语调。不管是舞台表演还是戏剧演出的形式,我都希望以多样的形式,促进文化的碰撞和共融。

  而且,我在内地参加节目,也有很大的收获。内地的电视台、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都非常多。通过内地的节目和资源,我们得以接触到国际化的资源,比如通过《跑男》可以跟韩国团队交流,扩大自己的视野。此外,内地新媒体发展很快,数码科技怎么去影响我们的节目?这是这个年代我们需要去学习的东西。我把学到的制作经验也带回到香港去,让本地的制作也有更大的进步。

  只要能为香港打气、能促进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的工作,我都愿意去做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在歌、舞、剧方面,我都会给观众带来一些新的作品。

  其中,“歌”的方面就是《声生不息》。“剧”的方面,我们和东方卫视合作《开播!情景喜剧》,我希望TVB的年轻艺人有机会在内地被更多人认识,希望TVB电视剧拍摄的专业度和制作水平能让观众看到。“舞”的方面,我把一些香港年轻素人选手推荐给内地舞蹈节目,他们的才华值得被看见。

  我要特别感谢香港演艺界内地发展协进会各位前辈们的努力。成龙大哥是协进会会长,汪明荃、谭咏麟“谭校长”是副会长,志伟哥是执行会长,我是秘书长,内地与香港有很多的交流合作,比如现在大家能看到的合作制作节目、同步播出的节目,就是前辈们默默努力、默默耕耘的成果。

  对我本人来说,只要能为香港打气、能促进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的工作,我都愿意去做。还记得1997年,美心集团的老板娘、我们都很喜欢的爱国企业家伍淑清办了一个交流团,带100多个中学生到北京进行文化交流。那时候正在读中学的我报名参加了这个交流团,在香港回归那一年的国庆,在北京看了升旗仪式,充分感受到北京人民对香港年轻学生的欢迎,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感觉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所以,我希望尽我所能,如果能成为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的桥梁,我觉得非常荣幸。

  非常看好大湾区文娱产业发展前景

  希望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式运作

  广州日报:在大湾区文化共融方面,你除了自己在表演上的尝试和努力外,我们留意到,去年,海西传媒集团&香港手工艺创作华南总部在广州落户,助推大湾区华南文娱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什么选择广州?未来跟广州有没有一些相关的合作呢?

  王祖蓝:我非常看好大湾区文娱产业的发展前景。

  广州地理位置很好,有很多很好的、历史悠久的传媒集团,语言方面跟香港一样是粤语,还有很好的人才储备,我觉得广州人也非常踏实,我的工作团队成员很多来自广州。广州有这么多的优点,未来演艺事业在这里一定有高速的发展,所以我决定落户广州,未来也希望跟大湾区各个城市在演艺方面有更多的合作。

  广州日报:你曾经说过,希望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式运作,把香港的资源和大湾区的市场进行深度的整合。现在距离落户过去了大半年,“粤港澳大湾区式运作”有一些怎样的进展?

  王祖蓝:大湾区有很多机会。现在海西传媒、香港手工艺和广东地区合作,我致力于推荐一些香港艺人和内地艺人合作,做一些文旅宣传的工作,拍一些综艺节目等,推广广东地区的文化,这是我擅长的工作。

  另外,我发挥个人经验,把这些综艺推广到大湾区和内地不同地方,让更多地区的观众能看见。这是我希望自己能贡献的一点点力量。

  广州日报:如今,越来越多香港青年在大湾区生活、工作、创业,你有什么经验可以跟他们分享一下吗?

  王祖蓝:第一,一定要谦虚。这是我师父、TVB总经理志伟哥跟我们说的。不要因为自己在香港有一些小成功就自以为是。比如我们平时觉得港产片很无厘头、很好笑,来到内地可能就看不懂“二人转”的笑点,那你就要去学习。原来我不认识葫芦娃,也是后来到湖南台工作才认识的,那我也要去了解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葫芦娃,所以要去学习、去了解。来内地发展,就一定要去了解和学习当地的文化,了解内地观众的心态。

  第二,还是要保留在香港成长所培养的优点。比如TVB艺人是很专业的,他们真的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觉一直拍剧,这些不怕苦、反应快的特质还是要保持。

  第三,有机会要去多了解、多认识不同地方的文化和人群,去不同地方多走走、多看看。

  人物简介

  1980年1月9日出生于中国香港,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代表作品包括《你咪理,我爱你!》《矮仔多情》《老表,你好Hea!》《荃加福禄寿》《百变大咖秀》《奔跑吧兄弟》等。

  近年来,作为海西传媒集团核心创始人、香港手工艺创作行政总裁、香港演艺界内地发展协进会秘书长,王祖蓝致力于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的工作。

 
     标题导航
香港艺人王祖蓝建议香港青年到内地保持谦虚多学习、保持专业拼事业~~~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大湾区 大未来——南沙,向世界
   第A4版:大湾区 大未来——南沙,向世界
   第A5版:大湾区 大未来——南沙,向世界
   第A6版:要闻
   第A7版:香港回归25周年
   第A8版:廉洁广州
   第A9版:大树底下听古仔⑧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深度
   第A13版:产业·医药
   第A14版:经济
   第A15版:理论周刊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
   第A18版:广东
   第A19版:文创·闲情
   第A20版:生活周刊·港·湾
   第A21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22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A23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24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DGA17版:东莞新闻
   第FSA17版:佛山新闻
   第SZA17版:深圳新闻
愿做文化交流那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