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德中心城区,大良街道南华社区历经三百多年发展,今天依旧繁华。凭借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优势,数百年来,此地商贸往来频繁,素有“商埠城南,盛世繁华”的美誉,是顺德老城“商贸原点”。
顺德老城“城南往事”如何驻留?昨日,该社区举办“共创城南”历史文化传承计划成果展,展示了近年来社区文化传承成果。据悉,为传承好社区独特的历史文化,该社区依托居民、社工力量,组建“城南文化传承队”,并培育一批本土“导赏员”,讲好“家门口”的历史文化故事。 另外,依托区街两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南华社区内的老街巷正逐步展现新“颜值”,焕发新活力。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组建“城南文化传承队” 挖掘“家门口”的历史
昨日,南华社区举办“共创城南”历史文化传承计划成果展,以表彰颁奖、共创城南摊位互动、社区故事博物馆等形式,进一步带动居民认识、关注社区历史与未来发展,强化社区凝聚力,共同参与社区营造工作。
活动现场,记者看到,现场设有鉴江竞渡主题手工、广绣展品、老时光皮影戏制作等体验摊位,还发起城南旧事故事征集,直接呼吁更多居民参与到这一“共创计划”之中。
据悉,近年来,该社区邀请对社区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居民加入“城南文化传承队”,培育一批本土“导赏员”,通过对社区导赏员培训等形式,提升成员参与社区服务的能力,传承社区文化,强化社区凝聚力。
“这些年来,社区文化传承队队员深入到社区,挖掘不少社区历史。此次选取了部分故事,通过‘社区故事博物馆’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大家进一步深入了解‘城南往事’。”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称。
在传承形式上,该社区还进一步探索创新。通过整合、串联“城南文化传承队”、社区商企、研学团队、社区居民等多方资源,开展多个主题的“城南漫游”、城南研学游等特色活动,让居民加深对社区文化的了解。
财政投入升级街巷 让老街焕发“新活力”
除了挖掘这一百年商贸重镇的历史故事、文化元素,依托区街两级财政等的支持,南华社区内的老街巷正逐步展现新“颜值”。
据悉,南华社区内的莘村大街,连着一旁的金榜大街全长达1.2公里。而仅有一公里的街巷中,却走出了多位历史名人、大家。但大街的部分建筑逐渐老旧、结构受损,现有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为保护这一具有意义的历史文化街区,留住昔日顺德的“城南往事”,近年来,顺德区及大良街道进行投入,对莘村大街等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升级。就在今年初,莘村大街的新牌坊正式揭牌“亮相”。
据大良街道南华社区党委书记韩丹介绍,大良街道自2021年起已计划投入3000万元分期对莘村大街和金榜大街的两端出入口、莘村大街道路、市政通信管网等进行提升改造。“截至去年底,已经投入了超过1000万元对两端出入口牌坊进行了建设。”韩丹称,南华社区还向街道额外申请了经费,对莘村大街内的苏巷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保护、改造。“今年将继续对莘村、金榜大街进行二期改造。”
走访
百年商贸重镇的“顺德故事”
旧时的南华,因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优势,成为商贸繁盛之地,素有大良“商埠城南,盛世繁华”的美称,是顺德老城“商贸原点”。辖区内的“十九楼”(凤城酒店)、第一码头、莘村大街牌坊等,依旧是顺德重要的文化地标,见证了顺德城区数百年的发展,是城市记忆的“活化石”。
据历史记载,这里在清代就已经成为大良的商业中心,设有碧鉴大墟市。商铺云集、货物如山、人客交织,是由古至今顺德人的“南华印象”。位于海旁街的“十八间”与果栏路的杂货果批,是当时顺德各镇街粮油副食、山货海鲜、新奇玩意的输出口与集散地。“有不少街坊回忆起大良河边的第一码头、果栏路,都对当时的繁华景象有深刻的记忆,尤其是当年的灯光夜市,更是大家每天晚上经常去休闲娱乐的地方。”社区文化传承队队员如是记载。
值得一说的还有“第一码头”。据历史记载,“第一码头”是清末民初建成的客货兼运码头,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有“小火轮”载客载货运输船只往来大良、广州、中山等地。陆路上,这里有顺德至中山的公路,以及汇聚在华盖路、碧鉴路、果栏路的国道口,旧时称“交通柱”。
因水陆交通优势,“第一码头”商贸往来繁盛。每天凌晨5时,“第一码头”和“交通柱”就开始人头攒动,出埠来访和货物交收的业务也十分繁忙。此外,社区内还有大良塑织厂的工业遗址。昔日,这一塑织厂为城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如今厂区旧址成了顺企小熊电器的营销中心“织梦园”,老厂实现“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