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古私塾种出“桃花源”

“巧姐”以巧思雕琢捡回的弃花残枝 给古朴的私塾增添动人色彩
日新家塾里让人惊艳的小花园。

  推开古雅的中式大门,满园春色映入眼帘。繁花似锦、藤蔓攀援、吊挂成串,大大小小的盆栽姿态各异,让人恍然走入一方安静脱俗的小天地。“欢迎来到我的‘桃花源’。”广州黄埔区非遗项目乞巧人罗惠娟笑着说。这个让人惊艳的小花园,位于黄埔大沙街知名的横沙书香街里。自从“巧姐”罗惠娟把工作室搬入日新家塾后,她按捺不住天生的巧手和巧思,从外面捡回弃花残枝,精心呵护出万物灿烂,也让古建筑焕发出旺盛的生机。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

  四处捡花草“捡”出新天地

  早晨,横沙书香街是被络绎不绝的读者唤醒的。人们前往位于星堂罗公祠内的大沙街图书馆,品读悠悠书香。同一个院子的另一侧,日新家塾静静矗立。它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迄今已有174年历史,旧时作延请施教之用,上世纪开办过幼儿园和小学,2019年修缮后活化利用为大沙街文化站,并为罗惠娟提供了工作间。

  日新家塾坐西朝东,三间两进,建筑占地总面积200平方米。中间露天位置有二三十平方米,太阳照进来时暖洋洋的,适合植物生长。

  一开始,罗惠娟从芳村花鸟鱼虫市场买了几盆盆栽,浇浇水、施施肥,见花草长势旺盛甚是喜人,她觉得种花好像也没有那么难。

  罗惠娟是个闲不住的人,当时周边不少人搬家丢弃花草,她一溜达出门,转手就能提几盆回来。自己也不“挑肥拣瘦”,没有养过的品种多多益善,广州街坊过完年处理掉的年桔也欣然挪入,即便是一块假石、一桩木头、一段枯枝,在她眼中都可以为“桃花源”增色。

  “捡东西是有乐趣的。我到从化徒步,看到好靓的一个烂树根,刚好可以垫在植物下面,说啥都要抱回来,”沉浸在“变废为宝”世界中的罗惠娟一发不可自拔,甚至去泰国旅游都捡回过一些贝壳作为配件。

  一时间,古私塾里的花园很是漂亮,几十种弃置的植物在这里重获了生机,如同这位忙碌着的惜花人一样,在平凡的角落创造出不平凡的天地。

  小花园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形形色色、真真假假,赏玩起来分外有趣。不留神的话,人们很容易被门口一棵苍翠欲滴“小松树”骗了过去。“它是假的!”罗惠娟笑道,其实是将仿真叶子插到已枯死的枝条上,栩栩如生的造型,重现了松树的古朴与刚直。

  随手拾起的物件,她都可以别出心裁拗造型。一段巨大的枯木最是吸睛,轻轻托起了一串已经晒干的荔枝。荔枝干陈褐色的外观与枯木浑然一体,而颗颗饱满又似悬挂的珍珠,仿佛凝固了它最甜美的一刻。“这捆荔枝是清远的朋友没吃完随手塞给我的,我就带了回来,自然风干多好看”,每一棵植物都唤起她的一段回忆。

  大到树根、巨石,小到细叶、饰件,件件小物看似平凡普通,一点一滴汇聚无限创意,经过组合拼装后转眼变成优雅的艺术品,给古朴的日新家塾增添动人的色彩。

  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说,几乎每一位来到这里的访客,都会惊呼一声“好漂亮”。这里不只是视觉的享受,更有嗅觉的鲜活。每到开花的季节,院子里的茶花、桂花争相绽放,小院里溢满香气,缭绕在古色古香的私塾里,给每一位访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巧姐档案

  罗惠娟是黄埔区远近闻名的“巧姐”,从事乞巧二十多年,作品极具个人特色,擅长从民俗风情取材。为了与时俱进积累素材,她一有空就到旁边星堂罗公祠内的图书馆看报纸,尤其喜爱搜集登报图片。多年来,《二十四节气》、《广州百里丝路风情》等作品在广州市乞巧文化节上斩获金奖。

  和喜欢捡花如出一辙,她的作品八成是用捡来的废料做成的。“你看这个底板,就是个泡沫板,这条小船用的是纸壳,船帆用的是旧帆布袋……”用废料做乞巧工艺品,既环保又省钱,在滔滔不绝的讲述中,罗惠娟骄傲的神情溢于言表。

 
     标题导航
~~~“巧姐”以巧思雕琢捡回的弃花残枝 给古朴的私塾增添动人色彩
~~~
河北省公安厅通报——~~~
~~~
~~~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粤韵周刊
   第A8版: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担起广州责任 展现广州作为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经济
   第A13版:都市新闻·国内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体育
   第A16版:文化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古私塾种出“桃花源”
夏至已至 丰收在望
“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侦办进展
潜藏境外“蛇头”落网
气温快速上升
精明主妇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