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彩云之南描绘新画卷

  (上接1版)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腾冲市和顺古镇考察调研。他来到和顺图书馆,了解古镇历史文化,察看古丝路上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他沿着古镇小巷步行,与游客亲切交谈。古镇里笑声阵阵,暖意融融。

  “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更坚定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乡村振兴离不开优秀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我们通过和顺图书馆、艾思奇纪念馆等,传承乡村文脉,让群众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和顺镇党委书记普亚增说。

  近年来,云南省大力实施特色村镇建设项目,已建设30个特色乡镇、780个特色村寨,其中247个特色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民族团结进步描绘出云岭大地靓丽风景。目前云南已有11个市(州)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33个县(市、区)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51个单位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云南是“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云南的生态保护。2015年1月,在云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并明确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新定位。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又一次明确指出,云南生态地位重要,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履行好保护的职责。

  洱海是大理的母亲湖,然而长期污染曾一度导致洱海湖水富营养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洱海边,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强调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重任在肩,云南铁腕治湖。“十三五”期间,大理州累计投入329.8亿元治理洱海,拆除环湖1806户生态搬迁户的房屋,腾退近岸土地1029亩。如今,全长129公里的环洱海生态廊道全线贯通,并彻底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模式。2020年、2021年,洱海连续两年实现水质评价为“优”。

  洱海之变,源自治理理念、发展方式之变。“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我们认识到,为子孙后代保护好这绿水青山是我们的责任。这几年,保护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生活在洱海边的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李德昌说。

  不只是洱海,云南锚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九大高原湖泊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2021年水质实现稳中向好;建成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累计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16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年平均值连续5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6%……如今的云南,水清、山绿、天蓝。

  目前,云南已建成1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打出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其中绿色能源已成为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2021年全省绿色能源装机突破9500万千瓦。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1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成功在昆明举办,“大象北上南归”成为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

  “用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具有连接南亚东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

  2015年1月、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云南考察,先后对云南提出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努力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希望,并强调,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新发展理念破除老观念,用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

  牢记总书记嘱托,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搭建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推出贸易、电商等“八个跨境”创新举措,自贸试验区2021年新设注册企业近2万户,同比增长7.8%。

  加快构建国际大通道体系。中老铁路通车让“山不再高、路不再长”;以临沧为主要节点城市的中缅印度洋海公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取得关键性进展,实现集装箱运输“零”的突破。

  中老铁路是中国、老挝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出席中老铁路通车仪式时指出,要“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统计显示,从去年12月开通到今年6月2日,中老铁路运营满半年来,累计发送旅客327万人次、货物403万吨,客货运输量质齐升,国际黄金物流大通道作用日益显现。

  深挖贸易合作潜力、打造高水平合作平台、提升便利化水平……今年1月印发的《云南省加快对接RCEP行动计划》,推出5个方面21条措施,以推动外贸稳增长、提质量。

  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十三五”时期,云南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1万亿元、增长7.3%。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彩云之南正在描绘更美好的新画卷。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4版: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担起广州责任 展现广州作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深度
   第A11版:理论周刊
   第A12版:理论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创·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的意见
胸怀天下谋大同
彩云之南描绘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