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筑岭南 古建守护人
之花阶砖匠人
策划/秦晖、王俊
统筹/肖桂来、嵇沈玲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钻莹、何瑞琪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花阶砖传入广州,因其纹饰丰富、色彩多样、耐磨防潮的特点迅速风靡。花阶砖的流行让人们重新审视了踩在脚下的地面,改变了中国建筑的地面审美;同时其防水防潮的性能也十分适应岭南的湿热气候。
如今,花阶砖早已被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瓷砖替代,但在不少历史建筑里,这些纹饰丰富的花阶砖仍在讲述着那一段熠熠生辉的历史。
铺砖现场 沿着旧砖的边和纹饰镜像铺设
广州永庆坊吉祥坊52号民居是一栋建于民国时期的两层民房。推开棕红色的木门,映入眼前的是棕红色的水泥楼梯、棕红色的木扶手、白净的墙壁和红木边框的玻璃窗,若低头看踩在脚下的地面,会发现那是由20×20cm、白色和绿色拼色、镜像铺设的花阶砖铺设成的,大面积的几何图形与整间屋子的内饰搭配起来,整体颇显美观。无论墙面还是窗,甚至地面都是这份清新、简约的美的组成元素,缺一皆不可。
如今,这栋广州市历史建筑需重新修缮后对公众开放。修缮时要尽可能恢复每个元素的原样,包括踩在脚下的那一小块花阶砖。修复花阶砖的工序交给了拥有近40年从业经验的铺砖匠吴文进。
57岁的吴文进是江门开平人,家中叔伯兄弟皆从事建筑行业。1982年,吴文进开始跟着铺砖的叔叔学艺,两年后便开始独立接活。工地里的活儿,他最擅长的还是铺砖,既铺过新房地面,也修过开平碉楼专业的老建筑,都是又快又平整。
吴文进回想起第一次踏入这间屋子时,“当时地上花阶砖有的烂了、有的旧了,近一半都损坏了。”雇主从别的老房子内寻得规格和式样都一样的旧砖,吴文进便用这些旧砖按完整的那一半样式重新铺设。
比起建筑业的其他活儿,铺砖多在室内,免受风吹日晒,但脏累是难免的,铺砖匠双手总是沾满泥浆,切割时溅起的灰尘也常常让他们不得不戴着防尘口罩作业。
采访当日正逢大雨天气,屋外雨水倾盆,屋内的吴文进仍在专心致志地铺设阶砖。只见他双手拿着一块花阶砖,小心翼翼地沿着旧阶砖的边对齐,按照花纹的样式,绿色的色块对准绿色的色块,镜像铺设。每块阶砖之间还得空出2~3毫米的缝隙,后期用石灰浆填充。
吴文进说,铺砖最讲究平整。每铺好一块阶砖,他便需用橡胶锤子敲打,先敲中间,再敲四周,最后再检查一遍平整度。如今可以用水平尺来辅助完成这一步骤,但吴文进还是会配以经验和手感反复查验,以求精准地掌握砖与砖之间的平齐度。
演变历史
改变了中国建筑的地面审美
走进一栋栋岭南历史建筑,踏上一块块精美的花阶砖,仿佛误入浪漫的“花海”。
传统的中国建筑,因工艺限制和审美取向不同,地面的铺设一般比较简朴,没有过于繁复华丽的花纹,但花阶砖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这一观念。花阶砖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期间流传到南洋,又被南洋华侨带回国内,带着中西文化碰撞的灿烂火花走入了万千家庭的生活。
吴文进说,传统民居铺设地面,直接用砌墙的红砖或者青砖,特性是具有吸水性,所以每逢雨季屋内弥漫着一股湿气,甚至会在角落里悄然长出青苔。然而,花阶砖由水泥制成,一块花阶砖一般厚度为2厘米,分为三层,表面是2毫米的纯水泥层,紧接着还有两层水泥和沙的混合层,接近表层的水泥多些,底层的沙多些。水泥为主原料的花阶砖天然就隔水,加上下面再铺一层石灰浆打底,更能防潮,所以在岭南地区广受欢迎。
可以说,有了水泥,才有花阶砖。当时的水泥基本是进口货,能用得上花阶砖的地方,集中在华侨、政要的聚居地。
除了实用性,花阶砖更以艺术性见长。与色彩更加绚丽的西方花砖相比,岭南花阶砖风情不一,进行了本土化审美的创新。花阶砖的样式相对优雅、简约、清新,有的则把兰花、牡丹花乃至蝙蝠这种美好吉祥的象征融入进来,形成“遍地是福”的寓意。
而在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欧阳仑看来,花阶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融合后的审美。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或写意、或见物,进入近现代后,建筑开始大量出现抽象的几何造型,花阶砖的图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单个花阶砖内饰有简单的线条或者色块,而在砖与砖的拼接中,又形成了对称的几何造型。有4块的花阶砖组,也有更加复杂的9块乃至16块组合,形成固定式、旋转式、镜像式的效果,连缀成整个空间的美丽篇章。
踏着美丽的花砖,岭南建筑百年变迁史就在“足下生花”中娓娓道来。
精心设计
一间房的地面就是一幅画卷
越秀区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是民国时期华侨、政要的聚居地,里头林立着493栋民国时期的洋楼。如今,在这些糅合了传统岭南大屋和西洋风格的洋楼里,仍可以瞧见花阶砖这门精致工艺。
踏入越秀区恤孤院路12号的柏园,这套建于民国时期的洋楼里头满是充满民国风格的建筑元素。如今柏园正在修缮当中,掀开覆盖严实的地布,房子始建时的美丽花阶砖便现于眼前。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副教授蔡凌主持柏园的修缮工程。早在修缮之前,她和团队成员就将柏园每一层楼的各类阶砖都绘制下来。蔡凌发现,虽然整栋三层的洋楼用的都是20×20cm的阶砖,但每层的大厅、房间和阳台的花阶砖纹饰是不一样的,各层的纹饰也有区别,越往上层纹饰越复杂。“二层和三层是相似的图案,但是三层的花阶砖中间有一个像树叶一样的花,二层的是没有的。”
细看这些铺在地上的花阶砖,蔡凌禁不住被当时的匠人匠心所折服。她说:“一踏进屋子见到的第一块砖到最里头的砖,每一块几乎都是完整的,可见,当时的设计师和工匠多用心。”
花阶砖整块整块地大面积铺设,一块块纹饰相同的阶砖组合在一起,靠近墙的位置铺上用作镶边的花阶砖,而四条镶边的拐角处那块花阶砖又经过专门设计,纹饰兼顾衔接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两块花阶砖。如此,整个房间地面组成了完整的花式,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现阶段,修缮工程进行到拆除屋内后期加建木质隔墙这一步骤,这些整体性很强的花阶砖地面能很好地帮助判断房子原来的布局。“如果地面的图案被打断了,就证明这堵墙是后期加建的。”蔡凌说。
紧挨着柏园的简园在修缮时也是参考了地面的花阶砖图案才得以完美还原始建的格局。简园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2015年,简园进行全面修复与整治,一、二层地面的花阶砖基本没破损,但旧时的住户在其间加建了简易房、厨房、厕所等。
经过修缮,如今踏入简园,从负一层到二层,每一层都有纹饰各异的花阶砖,每个房间的地面也都保留了完整的花砖画卷,搭配上白净墙面、花玻璃、木窗框、木楼梯,整体显得雅致而大气。在此地办公,除了浸润在舒适的环境中,蔡凌还观察到,即便是诸如“回南天”的时节,墙面有了凝结水时,地面仍可基本保持干爽。
乱花渐欲迷人眼
传承有责
呼吁重视保护传统工艺
今年,在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举办了一场“足下生花——水泥花阶砖的故事”展览,通过132件(套)展品和大量历史图片,全方位讲述水泥花阶砖的历史、工艺、应用等知识,将花阶砖带回到大众视野里。市面难得一见的水泥花阶砖的模具的展出更为人们揭开了花阶砖制作之谜。
传统的砖都是从砖窑烧制出来的,但花阶砖是通过图样模具手工压制而成。匠人将白水泥混合天然色料,导入模具的不同格子中,再通过极高的压力使彩色水泥密实凝结,花阶砖就此诞生。特殊的制作工艺让花阶砖的硬度高又耐磨,保养得当,越踩就越光滑。
回溯花阶砖在广州的生产之路也颇为曲折。据广东省地方史志编撰的《建材工业志》介绍,1909年广州河南士敏土场引进了一套花阶砖生产设备,但由于所引进的设备工艺陈旧,生产不稳定,产品质量远不如进口花阶砖,很快就停产,机械也被拆毁。
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提升,花阶砖不再依赖进口,开始呈现“百花齐放”之美。早期的花阶砖多数是20×20cm的规格,后期能制作得更大,珠三角一带的厂家一时订单火热。直到更加光亮、且能大批量机械生产的瓷砖出现后,花阶砖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随之制作技术也逐步式微。
如今古建筑修缮领域大热,每逢地面需要修复花阶砖时,匠人们都十分头疼,因为市面上基本没有花阶砖生产厂家。
当年东山的逵园在修缮花阶砖时,修缮团队联系了10多家工厂,才最后在佛山南海找到一家能生产的厂家。对方说做完这批就是最后一批了,因为材料都全部用光了。
现在很多古建筑进行修缮时,多半是要找到一些被拆除的老房子保留下来的花阶砖。因此,每回修缮老屋铺花阶砖,吴文进都会格外小心,因为“铺一块少一块。”曾有归国华侨或者香港人找过吴文进修复老房子里的花阶砖,若是花阶砖只是磨损了边角的,吴文进会在原阶砖上仔细修补,损坏程度太高的才会重铺。
但“以旧换旧”终究不是长远之道。欧阳仑呼吁,花阶砖作为岭南地区近现代古建筑的特征性装饰艺术材料,应好好地传承及研究制作技法,复原花阶砖的美丽图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