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他们把青春刻进莫高窟的DNA

王娇在莫高窟第259窟做洞窟记录。(记者陈斌摄)
杨金礼正在修复出现病害的壁画。(记者杜哲宇摄)
刘小同在比照临摹壁画的细节。(记者陈斌摄)

  敦煌是个小城,开车从市中心出发,10分钟就出了城。道路两边整齐的行道树,很快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取代。

  空中鸟瞰,沙丘,戈壁,远处的三危山苍凉静默。一条狭长蜿蜒的绿洲,古老的石窟隐隐若现。我们向工作人员请教时得知,绿洲中的树木,很多都是在莫高窟工作的老先生种下的。

  “一代又一代,才有了莫高窟今天的繁荫。”

  我为莫高窟“修史”

  王娇是敦煌人,2014年从中山大学考古学专业研究生毕业,2015年进入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7年来一直从事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

  20世纪以来,“敦煌学”研究成果丰硕,各种相关出版物层出不穷,但一直缺少一部权威、翔实、成体系的科学档案资料,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旨在填补这一空白。

  一部大部头作品,背后的辛苦可想而知。王娇作为考古报告工作团队一员,参与编写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9窟考古报告》,总计30余万字,已历时十余年。而根据计划,这样的考古报告要做100卷。

  “一个遗迹现象,要反复去洞窟观察核实,每个细节都可能蕴含着重要历史信息。”

  从洞窟回来,紧接着就是大量的案头工作。考古报告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团队工作,翔实的文字记录、严谨的测绘图、全面的摄影图版、科学的分析报告缺一不可。

  王娇最大的压力还不在工作本身。《敦煌石窟全集》第三卷、第四卷的撰写工作已经开始筹备,参与者大多是90后、95后,王娇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老一辈研究者的接力棒,必须得接住”。

  对王娇和她的同事们来说,在洞窟中发现从未被发现的细节和信息,经过整理介绍给更多的研究者,是他们最有成就感的事。

  我在莫高窟“面壁”

  第一次见到杨金礼,是在莫高窟第231窟——这是一个中唐时期开凿的洞窟,距今已超过1200年。虽然洞窟外气温已经超过30摄氏度,但在窟内还要穿上厚厚的外套和护膝。杨金礼坐在小板凳上,面向南壁,正对一幅经变画。他专心致志地盯着壁画,半天都没动一下。

  作为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的壁画修复工作者,他考虑的是如何对出现病害的壁画进行修复。由于年代久远,壁画会产生许多病害,包括起甲、空鼓、酥碱、微生物污染等等,如果不及时修复,就会有损毁消失的危险。

  “比如起甲壁画,颜料层起翘后会自然脱落,如果不用专业技术手段干预,壁画一点点地脱落,很快就不复存在。”

  1987年出生的杨金礼,19岁就来到莫高窟,刚开始师父从不让他碰壁画。两年过去,师父把杨金礼叫到身边,决定带他一起修复,“对待壁画一定要认真,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十几年之后,杨金礼依然记得这句话。

  “干这一行,心要沉得下,屁股要坐得住。”杨金礼说,莫高窟的壁画修复每年从3月开始一直到10月,一个中等大小的石窟,一个修复团队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

  20世纪70年代是敦煌研究院自主修复壁画的起点,也是莫高窟的“抢救性保护期”。众多莫高窟工作者克服物质材料的极度匮乏,在缺乏成熟技术和理论的背景下,在黑暗中摸索,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修复流程。

  莫高窟的保护修复经验,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也被运用于众多石窟寺的保护修复工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没有前辈们吃的苦,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环境。”杨金礼感叹。

  我替莫高窟“画像”

  刘小同来到莫高窟,成为一名临摹师,用他的话说,“合适”。

  2014年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刘小同背上画板和行囊,买了张北京到敦煌的硬座车票,坐了二十几个小时,来到了莫高窟。

  “静”是刘小同对莫高窟的第一印象。戈壁滩上的时间好像慢了下来,这样的节奏,除了画画,“心无杂念”。作为壁画保存保护的重要手段,临摹分为客观临摹、整理临摹、复原临摹。即使在数字化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临摹依然具有它的不可替代性。

  “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都不一样,大到风格构图,小到弹线晕染,都不尽相同。”刘小同说,数字化技术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尤其对于一些有损毁的壁画,想要恢复只能靠临摹师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

  顺利入职研究院后,画室变成了家,安个折叠床,置办个冰箱,了却后顾之忧,一头扎进了莫高窟的世界。斑驳的色彩、交织的线条、深邃的笔触,厚重的历史被娓娓道来。

  走进古人的世界,揣摩古人的用意,真实完整地恢复壁画原貌,是一代代莫高窟美术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如今刘小同正和同事们一起,致力完成莫高窟第172窟的整窟复原临摹,这项工作从2017年开始,预计到2023年结束。据新华社电(记者 刘金海)

 
     标题导航
~~~广州市少年宫探索特殊儿童教育近四十年 累计提供免费学位超22000个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大湾区 大未来 ——南沙,向世界
   第A3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A4版:要闻
   第A5版:都市新闻
   第A6版:深度
   第A7版:美术·闲情
   第A8版:体育
免费“特教班”:一起感悟生命
他们把青春刻进莫高窟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