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挖掘广州本土文化,广州将在流溪河畔建设全市第一个考古基地。该项目的建设将填补广州考古基地建设空白,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穗规资宣
6月13日,《从化区温泉镇卫东村地块(广州从化流溪河流域横岭考古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上审议通过,据悉,考古基地按照“节俭、实用、美观、科普”等要求开展规划,功能上以考古研究、交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
广州流溪河流域是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先秦遗址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是探索岭南文化、南越国文化的重要源头,具有极其丰富的遗址资源。目前,广州正在开展先秦两汉遗址考古工作,但横岭遗址保护设施简陋,遗址保护及考古情况堪忧。本次考古基地项目选址从化温泉镇广州南方学院石牌坊旁地块,处于国道G105和中山路交汇处附近,临近规划中的地铁37号线。项目地块全部位于从化区储备用地,东北侧两宗用地为已出让地块。
2021年11月,《广州市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强对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工作,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其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发掘和保护流溪河流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等。项目地块距离秦岭遗址约6公里,经国道G105约12分钟车程,交通便利。横岭考古基地的建设将有利于流溪河流域考古工作的开展,同时弥补广州在考古基地上的缺失和空白,助力广州提升考古和历史文化保护工作。
兼顾考古研究、交流展示和科普教育
根据规划,这一综合性考古基地有三大定位:考古研究、交流展示和科普教育。规划中透露,考古基地项目在国内未有具体建设标准,本项目主要参考博物馆建设规范,并根据从化流溪河流域考古资源丰富程度、考古基地功能定位和参考国内其他地区考古基地建设情况确定项目建设规模。经过建设方案需求分析及专家评估,考古基地总建筑面积需求为8929平方米,为适当预留弹性空间,本次规划乘以1.2倍系数作为上限,确定计容建筑面积上限为10715平方米。在8929平方米的面积需求中,2000平方米为文物库房,1000平方米为文物标本陈列室,400平方米为公众考古体验中心,400平方米为文物与考古学术交流中心等。
整个建筑根据考古基地的考古研究、交流展示、科普教育主要功能进行空间布局。室内空间主要设置文物库房、器材室、图书室、档案室、实习用房等,室外空间主要包括停车位、室外文化广场、下沉广场等。整个建筑的设计思路上,规划强调造型与岭南建筑相呼应。规委会专家则建议,该地块为广州重要的景观地区,建筑要出精品,除了岭南建筑元素外,应该挖掘先秦两汉的元素,这一考古基地无论在外观与结构上,需要更高的定位,功能上应该更多地考虑公共性。
项目概况
总用地面积14983平方米,其中教育科研用地面积10448平方米,建设量10715平方米,容积率1.03;防护绿地用地面积4535平方米。
环境
为了使建筑更好地融入周边环境,规划提出,控制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且建筑周边种植密林。通过优化建筑形态和场地景观设计,位于国道G105的主入口视点可以看到大部分山体,使得建筑很好地融入山林景观。此外,建筑与G105国道预留足够的绿化空间,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界面。
交通与停车
项目依托国道G105进出,也可通过距离约1公里的温泉出入口便捷联系大广高速;同时项目地块旁有卫东公交站。为优化项目地块出入问题,西南侧新增一条6米宽疏散通道连接中山路,具体以实际方案为准。
停车位方面,依照《广州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指标规定》标准进行设置,结合内部交通设置停车泊位,地面停车泊位25个,地下停车泊位60个,临时停车位6个,旅游巴士停车位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