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古今对话”,活化非遗

  11日上午,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中山)暨石岐龙舟文化周启动仪式在中山市举行。在启动仪式上,梅州的杯花舞、清远的瑶族长鼓舞与中山的醉龙舞共舞一台,共同演绎岭南非遗的多元魅力。此外,广东省非遗产品墟市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嘉年华”。(6月12日《广州日报》)

  这场“非遗嘉年华”是广东非遗保护成果的集中展示。近年来,广东在非遗保护工作建章立制、传承传播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探索与实践,成绩斐然。截至目前,广东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6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6项。

  而“嘉年华”本身,其实也是对非遗的一种保护,因为唯有“连接现代生活”,非遗才能“绽放迷人光彩”。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说白了就是“古人”的生活,而生活是相通的,尽管有着时间的重重阻隔。非遗要连接现代生活,就要通过“古今对话”冲破岁月阻隔,与现代人生活产生互动,从而真正“活”起来。

  那么,如何“古今对话”?

  首先,要接地气,离老百姓近一点、再近些。就像本次“非遗嘉年华”,不仅让老百姓能够“一站式”体验非遗技艺,感受岭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而且还举办“非遗购物节”,集中展示销售广东特色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相关美食、文博文创产品等,让老百姓能将非遗带回家。还有“永不落幕的非遗嘉年华”——非遗街区,也是绝佳的“古今对话”桥梁。以广州为例,继2020年8月成立首个非遗街区永庆坊后,又于今年推出非遗街区(北京路),融非遗展示、传承人展演、数字体验、文创消费等于一炉。

  其次,要接“今”气,要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以现代人更能接受的方式展示非遗之美。这一点在吸引年轻群体时尤为重要,而能否赢得年轻人的心,让拥抱和热爱传统文化的理念在年轻人中生根发芽,关系着非遗的未来。一方面,要瞄准年轻群体兴趣点,不断创新表达形式。如佛山木版年画新一代传承人刘钟萍,不仅开微信公众号传播年画文化,而且还将网络流行用语和传统年画结合起来,就在6月7日高考首日,她在朋友圈里发的“逢考必过”年画图片收获了大量点赞和转发。另一方面,要贴近年轻群体,不断寻求非遗保护传承路径突破。据悉,广东将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各类主体参与+专业机构组织+媒体立体传播”的非遗传承新模式,实现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的转变。

  保护、传承好非遗,就是守护昨天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明天的希望。要通过“古今对话”,让“活”起来的非遗全方位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让保护传承非遗成为一种自觉。        (胡俊)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担起广州责任 展现广州作为
   第A3版:第十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大树底下听古仔⑥
   第A8版:都市新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广东
   第A11版:深度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体育
   第A14版:文化周刊
   第A15版:文化周刊·诗意
   第A16版:文化周刊·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以唯物史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古今对话”,活化非遗
小心“药骗子”!
医改攻坚须答好几道“关键题”
声音
微评
论文致谢因何打动人心?
让非遗焕发新的生命力
规范以房养老,防治“以房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