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穗举行,除了有专业论坛探讨前沿生物科技,线上线下展会也展示了产业最新成果。从助力疫苗开发的实验猴模型到“微生物铸造厂”,从5G数字化病房到智慧医疗产品“云上方舱”……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生物企业携带“硬核科技”纷纷亮相,展现生物产业的无限可能。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杨朝露、张姝泓、申卉、龙锟、徐雯雯、邓潇丽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3天内快速搭建起“云上方舱”数字化平台
“云上方舱”数字化平台让方舱医院的管理拥有了“智慧大脑”;5G数字化病房打通病区信息流;医疗科研一体化云平台架起临床研究和产业转化的桥梁……走进此次展会里的中国联通智慧医疗军团展厅,一批创新智慧医疗项目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据中国联通智慧医疗军团的首席研发官邱述洪介绍,今年4月,为配合广州方舱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求,该公司在3天内快速搭建起“云上方舱”数字化平台,实现新冠患者救治流程便捷化、方舱医院非接触式智能化管理,以科技赋能抗疫。
“通过我们的整体监控大屏,可以让医务人员掌握方舱医院的整体情况,可以做到对不同病区患者进行体温监测、呼吸和心率监测等,并对患者进行定位,远程诊疗等。”邱述洪介绍,“云上方舱”有收集患者需求信息的特色功能,“比如说某个患者觉得灯太亮,我们可以即时解决。5G机器人可以进行固定路线的配送服务。”
“微生物铸造厂”解读青蒿素量产奥秘
在科普展区,一座“微生物铸造厂”解读了微生物“变身”大药房的背后原理。屠呦呦及其团队分离出黄花蒿中的活性成分青蒿素,后被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但黄花蒿生长慢、占地多、产量低,从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再用化学方法将其转化为药物,效率不高。国际合成生物学产业化先驱、美国工程院院士杰·斯基林则从黄花蒿提取基因放入酵母中,让酵母在大型发酵罐中以糖为原料生产名为青蒿酸的前体,再提纯、化学转化成青蒿素及药物。由此,一颗颗酵母“变身”成细胞工厂,稳定、较低廉的价格和大规模量产得以实现。
“上个月,中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明确将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作为生物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合成生物产业已经成为资本加码的新赛道,其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方式更有助于‘双碳’目标实现。”展区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爽表示。
打造非人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中心
随着实验猴价格飙涨成为热点,蓝岛生物展位上5个食蟹猴、金丝猴、白颊长臂猿标本或模型也成了“明星”。2020年,在新冠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中,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成为关键资源。蓝岛生物先后配合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山大学等开展疫苗研究工作,关于新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和新型纳米颗粒疫苗两个成果被发表在《自然》《免疫学》国际顶尖期刊上。
未来,广东蓝岛从化实验模型动物研发基地将打造非人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中心和国际领先的模型动物快速繁育体系,提供繁育基地、研究中心、资源库、共享平台、实验室、联盟、数据中心、服务平台、产业基金十大板块服务。
万孚生物以“硬核”检测技术打开全球市场
一款长宽高约在30厘米的小巧仪器,占据了万孚生物展区“C位”。“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快速核酸扩增分析系统,可将检测时间缩短到不足一小时,而且无需冷链配合,也无需搭建常规PCR实验室,就能实现‘样本进、结果出’。”万孚生物分子事业部研发工程师黄炯介绍,通过定制不同病原体联检试剂卡盒,系统可以检测新冠病毒、甲流病毒、乙流病毒等。
万孚生物是诞生、成长在广州的国内POCT(即时检验)行业领军企业。黄炯说,希望通过这款产品展示万孚生物已重点布局分子诊断平台,分子诊断能获得较传统免疫荧光、胶体金技术更精确的结果。
当前,猴痘病毒引发全球关注。5月25日,万孚生物猴痘病毒检测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再次走在检测前列。在此之前,其新冠系列检测试剂已销售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国际营销中心公共市场主管李静表示,“随着研发力量不断增强,我们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打开了海外市场,获得越来越多海外客户的认可”。
金域医学实验室基本实现全国覆盖
年检测标本量超过1.5亿例背后的秘密是什么?作为一家以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为核心业务的企业,金域医学目前已在全国搭建了39家医学实验室,构建覆盖全国超2000个专业冷链,打造了全国最大的远程病理协作网。“我们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医学实验室全国覆盖的模式,通过冷链技术将检测样本运送到就近的医学实验室进行检测,可以大幅度提升检验效率。”现场金域医学展区负责人表示。
在成果展示区,“猎鹰号”系列实验室模型、移动实验室模型、钟南山院士亲笔签名的“大白套装”吸引了不少人注意。“2021年5月广州发生疫情,我们和广州实验室、国家呼吸研究中心等合作推出了气膜实验室,在白云广州体育馆搭建的气膜实验室为广州疫情防控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展厅现场金域医学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