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第15个国际档案日,《光影广州 兰台存迹——广州市档案馆馆藏声像档案展》在市档案馆正式开展。展览以新旧两种视觉,将观众带进历史时空维度,感受广州从一个老城市“转变”为一个中西建筑风格结合的现代化大都市。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除署名外)
老照片将城市亮点经典再现
昨日上午,《光影广州 兰台存迹——广州市档案馆馆藏声像档案展》在市档案馆一期大堂举办开展仪式,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市档案学会、各区档案馆相关负责人及摄影家代表出席了仪式。作为以“喜迎二十大 档案颂辉煌”主题精心组织策划宣传活动之一,本次展览共展出近50张珍贵馆藏照片,主要展示民国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广州城市建设发展变化的历史瞬间,内容涉及广州家喻户晓的地标性建筑和场景,每一幅照片都是岁月的沉淀、时代的缩影。展览以新旧两种视觉,将观众带进历史时空维度,让观众穿越时光,感受广州从一个老城市“转变”为一个中西建筑风格结合的现代化大都市。
广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宛若群星的照片档案。在展览现场能看到一批“从未谋面”的老照片将城市亮点经典再现,包括长堤、六二三路、越秀山、中山纪念堂等城市不同的角落。其中作品《镇海楼一带》,记录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城市风景,照片上的镇海楼、光复纪念亭、海员亭、仲元图书馆清晰可见;20世纪二十年代珠江两岸的风貌,则在作品《珠江两岸风光》中呈现得淋漓尽致。除了来自老照片的回忆,在展览中也看见了广州“新”的一面,无论是美丽乡村“从化阿婆六村”、白鹅潭经济圈、广州国际金融城,还是白云新城、广州南站、广州国际生物岛……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同样成为时代记忆的一部分,出现在镜头之中,浮现在作品之上。
用档案讲好广州故事
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纪实类)获得者叶健强告诉记者,照片是记录时代的最好载体,通过影像能更准确深刻地反映广州的历史变迁,让观众更直观地体验到新与旧的变化,感受广州城市发展的力量。
据悉,本次展览所展出的照片都是经过精心筛选,具有历史性、艺术性、观赏性,力求用档案讲好广州故事,把老城市厚积流光的底蕴原汁原味地展现给观众。市档案馆王海滨馆长表示,“我们利用馆藏声像档案资源,精选出一百多张珍贵照片,策划举办这个展览的目的,就是要再现广州城市变化的历史瞬间,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州人民艰辛探索、铸就辉煌成就的不懈奋斗史,为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广州、读懂广州提供重要渠道。”
《光影广州 兰台存迹——广州市档案馆馆藏声像档案展》自2022年6月9日向公众免费开放,观众可通过该馆微信公众号预约,凭有效身份证件参观。
用“活”档案 讲“活”历史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岚 通讯员刘雅琦)昨日,广东省档案馆以“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为主题,开展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用“活”档案,讲“活”历史,将原本深藏库房的档案资料以新手段呈现,通过微纪录片、虚拟展厅、实践基地、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奋进历程,打造一批为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喜闻乐见的多媒体产品,激发大众对档案文化的兴趣。
广东省档案馆与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合作推出微纪录片系列《我们都是追梦人》之《三代人三座桥 “桥”见大湾区交通变迁》。为进一步丰富观展体验,省档案馆还利用新技术,推出“广东脱贫攻坚档案文献展”虚拟展厅,利用三维模拟技术为参观者提供全新的深度互动的观展体验,拉近与参观者特别是青少年的距离。展览包括五个篇章,通过500多件档案,让参观者如身临其境般体会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脱贫攻坚成果的来之不易。
当天,省档案馆首次在网站上公布近两万条馆藏民国时期的广东省政府民政厅档案文件级目录。这批档案目录内容丰富翔实,包括民国时期广东省民政法律制度建设等综合类档案以及户政业务、风俗变革、华侨管理、行政区域调整等事务类档案,有助于史学、经济学界和有关民政部门系统深入地研究广东民政的历史演变,为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史料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