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有规有矩,才能“玩好”预售

  预售制已成为一种电商“新玩法”。然而现实中,有些商家拖延发货、随意更改发货日期甚至单方面撤单、不接受退换货。有些商家打着预售幌子,实为将产品备货的库存成本、时间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把预售制“玩坏了”。(6月9日《工人日报》)

  预售,顾名思义,是指产品还未正式进入市场前进行的销售行为。通俗说,就是商家对产品的一次市场试水,看看市场“水温”如何。按理说,通过预售这一带有市场调研性质的营销手段,可以有效预判产品销量、规避批量生产带来的风险。但知易行难。看似简单的“先收集需求,后进行生产销售”的预售模式,需要商家具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尤其是在电商高速发展的今日,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快了”,恨不得即日下单即日到货。可要“快”,恰恰也是电商预售中最昂贵的成本。

  只可惜的是,眼下有些电商商家,不愿意承担这一部分成本(或者根本无力承担),只想稳赚不赔。越拖越长的预售时间,夏装冬穿的发货速度,不打招呼的撤单行为,解释权归商家所有……种种离谱操作,不仅为消费者重新定义了“预售”,也在不断挑战消费者的容忍度。

  与其说有些商家把预售制“玩坏了”,倒不如说,电商领域的预售规则尚未成熟,以至于一些不够格的“玩家”入场,假借预售之名,行转嫁风险之实,败坏了预售的名声。加之,目前法律对这类网购交易的形式,尚未有明确限定,让消费者在维权上可能底气不足,最后不了了之,从此对“预售”绕道而行。

  其实,预售在营销上是存在“双赢”的可能,但如果占主导的一方总是想多赢,甚至是单赢,最终结果可能只会是“双输”。想把预售玩好的道理也正在于此。毕竟,对消费者而言,想要的无非是好品质、好服务。而商家在保证品质与服务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流通-销售”效率,同样可以赢得口碑、赢得市场。

  当然,对某些商家而言,与其谈大道理、算长远账,不如让它直接算算违法账来得实际些。一方面,预售怎么玩,不能由商家单方说了算。监管部门应在发布相关规则指引的同时,对预售期限、细则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另一方面,对违规预售者,不妨进一步提高其违法失信成本。此外,相关平台理应担起责任,强化审核,完善预售机制,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投诉和纠纷解决通道,如有必要,应积极主动协助消费者维权。    (陈文杰)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担起广州责任 展现广州作为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平安高考 健康高考 暖心高考
   第A6版:专题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体育·文娱
   第A15版:健康周刊·百科
   第A16版:广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政策加码,助外贸保稳提质
让父老乡亲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微评
把“普惠算力”转化为数字生产力
走出校园,用脚步丈量大地
“三线”整治美化城市天际线
有规有矩,才能“玩好”预售
依法依规守护“安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