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主题与离题

倪西赟

  我的一位朋友在一家有名的培训公司任培训师。最近他告诉我很苦恼,原因是他讲课的时候很少有人一直认真听,互动也不热烈,很挫伤积极性、自尊心。我对他说,周日,区图书馆经常有一些讲堂,很火爆,咱们去瞧瞧。

  离开讲还有20分钟,讲堂已坐满人。这位讲师是区作协的会员,讲的是大众写作。在朋友看来,这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可等这位讲师开讲起来,却收到很多掌声。讲师在讲课的时候,很少有人进进出出,大家把目光像手电筒一样聚焦在这位讲师身上。

  听完课出来,我问朋友感觉怎么样?朋友说了一个字:“服!”我问:“服在哪里?”朋友说,这位讲师“把主题和离题拿捏了”。朋友解释说,这位讲师之所以受到热烈欢迎,是因为他的这堂课不全是讲写作内容,看到下面的人稍有精力不集中,稍有疲惫之色,便很快把所讲主题变成“非主题”内容。他会“插播”一些养生知识、作家趣事、历史解密,甚至是美食、美容之类的内容,新鲜感让那些不集中精力的人又精神起来。我说:“这不是离题了吗?”朋友说:一堂课的时间有两三个小时,而很多人的注意力一般在半个小时后开始减退。让大家全程都集中精力不太可能,好方法是半个小时左右让大家身心休息一下、轻松一下。所以,适当离题,增加新鲜感,是为主题服务的,但又不能游离太远,太远就真的是离题了。要像手中拽着风筝的线,随时可以收回来,继续讲主题内容。

  我恍然大悟。朋友还说,这位讲师水平高,拿捏得很到位,离题的部分也是写作知识的扩充,当离题部分引起很多人想继续听下去的时候,又戛然而止,让离题部分顿生悬念。此时,讲师又“直奔主题”地继续讲写作课。所以,听众很少人离场或是窃窃私语,都认认真真听主题部分。一方面是对讲师尊重,另一方面是因为离题的部分,讲师可能随时会再讲起来。

  朋友的话给我很大的启发。很多时候,自己在做一些事时也是直奔“主题”,不懂方式方法,不懂得适当“离题”一下,让脑筋得到休息,效果反而不是很好。其实,适当游离一下主题,看似走偏了方向,实则是蹊径有景、有奇、有趣,有曲折回旋之美。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主题”如大道,天远地宽,一望无边,但走久了多少有些寡淡。“离题”则如小道、曲径,坑洼弯曲却别有洞天。凡事掌握好度,不用担心走偏走远太多,因为多数小道都会通向大道,多数的游离也都能游回到主题。   

  (倪西赟)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担起广州责任 展现广州作为
   第A3版:要闻
   第A4版:平安高考 健康高考 暖心高考
   第A5版:平安高考 健康高考 暖心高考
   第A6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产业·医药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理论周刊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创·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新潮”《大道》展现话剧舞台无限可能
着汉服看《白蛇传·情》体验国风之美
走出“心灵雾霾带”
后半截
主题与离题
箴言
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