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满元
图/虎门宣供图(署名除外)
“邮通海内外,票展湾区情”,国家级邮展——东莞虎门2022第2届粤港澳大湾区集邮展览将于今年8月26日至29日在东莞市虎门会展中心举行。该展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广东省集邮协会、虎门镇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今年是农历壬寅(虎)年,为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和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5周年,该展以“国家名片——邮票”为载体,通过邮展这种独特的方式,向社会展示与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和社会发展成果。此展的举办,将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推动东莞市和虎门镇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扩大东莞市和虎门镇的国家级影响力,提升东莞市和虎门镇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专题
粤港澳大湾区集邮展“移师”虎门
据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虎门2022第2届粤港澳大湾区集邮展览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王晓强介绍,粤港澳大湾区集邮展览是国家级专项性竞赛类邮展,首届在广州市举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粤港澳大湾区集邮展览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提速发展的强劲势头,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集邮版图中璀璨夺目的区域板块,向世界邮坛展示中国集邮的强大生命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原本要在香港举办的第2届粤港澳大湾区集邮展览今年‘移师’到东莞虎门举办了。”王晓强说,此展得到了东莞市委、市政府以及虎门镇委、镇政府大力支持。
国内外珍邮齐聚莞 近距离感触湾区情
“本届邮展规模大。其中,参展展品800框,展场面积10000平方米。”王晓强说,另外还配有一个2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举办系列活动。
“本届展览内容也非常丰富。”王晓强说,其重头戏就是粤港澳大湾区集邮展览,这是一个全国性竞赛类集邮展品展览。其参展的展品通过组委会向全国的集邮协会会员征集而来。其中相当一部分展品来自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即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这些征集的作品最后均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审批准后入选参展,并由国际邮展评审员和国家级邮展评审员组成的邮展评审委员会对展品实施评审。本届邮展参展展品类别共8个,涉及传统集邮类、邮政历史类、邮政用品类、专题集邮类、极限集邮类、一框集邮类、图画明信片类、试验集邮类。
展览将参照国际集邮联合会(FIP)集邮展览评审规则,根据全国邮展特别规则评出大金奖、金奖、大镀金奖、镀金奖、大银奖、银奖、镀银奖、铜奖8个奖级。
除了粤港澳大湾区竞赛类集邮展览外,活动还将同时举办多个非竞赛类展览,分别是全国获奖集邮精品展、中国珍品邮票特展、世界虎年邮票专题展、近现代东莞虎门历史邮品文书展等。
届时,一些价值高的珍贵邮票(如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等)以及一些极具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特色的邮票将与观众见面,让观众充分感受邮票的风采。
不仅如此,在为期4天的展会上,除了以上的展览外,组委会根据邮展的多元化,设置为不同的主题活动日,将适时举办邮展开闭幕式、全国集邮高峰论坛、邮品拍卖会、“集邮家带你看邮展”导赏、集邮学术讲座、邮票设计家签名会、邮票收藏品专家鉴宝会、新书发布会和邮展颁奖仪式等系列活动。
同时,展会现场还将设立东莞虎门非遗文化展示区。通过展示东莞虎门非遗文化,让更多人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让带着历史印记的民间文学和传统技艺能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湾区大师齐联手 邮展形象特色明
“为了把本届粤港澳大湾区集邮展览办得更具特色,组委会除了在展览内容和主题活动上下功夫外,还对邮展的形象设计格外重视。”王晓强说,组委会特意邀请到两位大师王无邪和靳埭强为邮展进行形象设计。其中,香港艺术大师王无邪老师(东莞虎门籍)担任本届邮展的形象设计顾问;国际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老师担任本届邮展形象总设计师,亲自操刀设计本届邮展展徽、吉祥物、奖牌。不仅如此,本届邮展纪念封戳也交给澳门邮票设计师林子恩来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邮展的展徽、吉祥物、奖牌均极具特色。吉祥物和奖牌采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镇馆文物——国家一级文物“错金铭文铜虎节”为主要设计元素,并以“虎”的形象表现。王晓强介绍说,之所以选择以“虎”的形象来表现,主要有以下考量:2022年是农历壬寅(虎)年;本次展览在虎门举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虎门威远炮台远近闻名;而且铜虎节和湾区邮展的文化内涵也高度契合。
“组委会特意邀请香港和澳门两地的设计大师来对展会的形象进行整体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呈现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整体,且通过这些举措也将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与融合。”王晓强说。
文化科技来助力 创新云端引关注
“组委会将举办线上邮展。届时,线上、线下邮展同步进行,这也将是中国邮展有史以来的一项创新之举。”王晓强说,为了实现这一创举,组委会将通过科技力量和技术手段,把本届邮展搬上云端,实现云观展,体现文化加科技的融合。
线上邮展引入“元宇宙邮展”的概念,通过多种科技手段让观众实现远程观展。观展时,“元宇宙”技术可以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实时互动、线上及线下同步的虚拟现实展览形态。而观众可以使用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创建数字化身在虚拟站进入元宇宙场景,进行游览、欣赏,同时可以通过语音通话等与用户实时交流互动。
线上邮展的举办将吸引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集邮爱好者和文化参与者,更大程度地近距离参观本届邮展,将极大地扩大本届邮展的影响力,引发全球集邮爱好者的关注,为实现文化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东莞邮政发端早 “国家名片”誉全球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今后城市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化的竞争。”王晓强说,有“国家名片”之称的邮票是彰显文化实力的重要平台,申报发行东莞元素邮票是对外宣传的重要举措。为此,在今年东莞两会上,作为东莞市政协委员的他联合东莞市政协常委梁燕玲共同提交了一份《关于通过举办国际邮展申报发行东莞元素邮票的建议》的提案。之所以要提交这样一份提案,是希望借助这个国家级的邮展来进一步提升东莞市的城市形象以及东莞的美誉度,提升东莞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邮票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使者,上可尊为国礼赠友邻之邦,下可贵为地方手信送各方友人,其影响力都不可低估。”王晓强说,通过举办国家级邮展,发行东莞元素邮资票品,传承发展东莞历史文化,也是创新城市文化载体的举措之一。本届邮展将由国家发行一枚JP纪念邮资片,预计全国发行75万枚,并由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邮票设计家王虎鸣设计。
第2届粤港澳大湾区集邮展览今年得以在虎门举办,也得益于东莞的自身优势。当前,东莞具有良好的会展经济基础和接待能力,办展成本相对比较低,这无疑为东莞举办此次粤港澳大湾区集邮展提供了有利的举办条件。
另据了解,东莞近代邮政发端较早。自大清邮政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开办后,东莞便于1902年率先设立了太平、东莞、石龙三大邮政局,并陆续在东莞各镇区设立大大小小几十个邮局,基本覆盖全境,为东莞信息通达全国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在中国集邮界,祖籍东莞的中国第一位国际邮展评审员梁鸿贵和中国著名邮票设计家邓锡清两位集邮大咖也极具影响力。目前,东莞的集邮水平在全国排在地级市前列,东莞集邮家王晓强、沈敦武、骆庆明、徐胜、钟伟成的作品均在国际邮展上斩获大奖,被集邮界誉为“东莞五虎”。
链接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简称全国集邮联(ACPF),于1982年1月3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集邮协会和全国行业性集邮组织自愿结成的全国性社会组织。
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人物简介
●王无邪,广东东莞人,1936年生于东莞虎门太平墟,后移居香港, 曾在香港博物馆任助理馆长,其间推动了香港邮票设计工作。2007年荣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的铜紫荆星章,2016年获颁香港艺术发展“终身成就奖”。
●靳埭强,1942年生于广东番禺,1957年定居香港,是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吉林动画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靳埭强是第一位为香港设计生肖邮票的华人设计师,先后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的铜紫荆星章及银紫荆星章勋衔。
●林子恩,澳门美术协会艺术顾问、澳门理工学院设计及艺术系课程艺术顾问、澳门理工学院文化创意产业教学暨研究中心顾问。2008年度应邀设计澳门邮政局之第三辑十二生肖邮票;2014年设计并发行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纪念金章,作品同时被澳门博物馆永久收藏。
●梁鸿贵出生于1928年,祖籍广东东莞。他从1936年开始集邮,收集中国各时期及外国邮票,曾任中国集邮出版社社长、人民邮电出版社副社长。他是中国第一位国际集邮联合会(FIP)国际邮展评审员,曾担任中国1999世界邮展、中国2009世界邮展评审委员会主任。2003年,他被授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批会士。
●邓锡清,东莞桥头人,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1962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1967年毕业。他设计有《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工艺美术》《中国古代科学家》等10多套邮票。
●王虎鸣,1962年11月出生,属虎,擅长邮票设计。1983年考入中央工艺美院装潢设计系,现为国家邮票印制局设计总监。于2005年荣获“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1987年至今,先后设计了第二轮《虎》《兔》《马》《羊》等生肖邮票以及《中国2019世界邮展》《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邮票共160余套。他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邮票设计者(和张艺谋合作)。
错金铭文铜虎节简介
“节”,是古代外交或驿传的信物,具有关口通行、驿站食宿等用途。广州南越王博物院镇馆文物——国家一级文物“错金铭文铜虎节”长19厘米,高约11.6厘米,用青铜铸成扁平板的蹲踞状老虎形象。它虎口大张、露齿、弓腰,虎尾卷成“8”字形,姿态生动威猛。虎的毛斑铸出弯叶形浅凹槽,嵌入黄金片,双面共用60片,虎眼、虎耳均以细金片勾勒。从文字、纹饰等方面看,应为战国楚地遗珍,也是迄今发现唯一的错金铭文铜虎节。(由广州南越王博物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