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华侨博物馆今起正式开放

是全国唯一一家利用百年老建筑建设的华侨博物馆
“志在冲天”场景
清代外国人物折扇
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广彩椭圆大盘
十九世纪末法国人物彩绘烛台座钟
清代瓷板画
20世纪初美国爱迪生小喇叭蜡筒留声机
广州华侨博物馆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著名侨乡潮州、汕头的传统文化和华侨文化时明确指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在报告中提出要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广东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侨务资源底蕴丰厚,侨乡优势始终在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广州则是全国最大的都市侨乡,毗邻港澳、华侨众多,有超过400多万海外乡亲,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直以来广大侨胞都希望建设一座铭记广府华侨历史与贡献的博物馆。经过多年的筹建,广州华侨博物馆于去年7月建成试运行,今天起正式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方晴

  上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

  右图及大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记者探营

  馆内保留旧址的钢柱和墙面

  “我们馆里最大的看点其实是所在的建筑。”广州华侨博物馆副馆长、广州华侨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炬原介绍。

  广州华侨博物馆选址在五仙门发电厂旧址,该厂始建于1901年,是华南地区最早的火力发电厂。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华侨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利用百年老建筑建设的华侨博物馆,在展示历史的同时,自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是研究广州工业建筑历史的重要文物。

  在馆内,大家不仅可以看到,从1887年中华会馆的布告、孙中山致广府华侨的亲笔信,到钟南山院士亲笔签名的抗疫防护服、巴拿马总统亲笔签名的致当地华侨抗疫感谢信等一大批实物史料,还可以在馆内找到五仙门发电厂原有的钢柱、墙面等。据讲解员介绍,这些钢柱当年都是从美国、英国进口,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钢结构建造技术,至今仍有承重的作用。

  建筑面积展陈面积居全国前列

  据了解,全国目前共有10多座华侨博物馆,广州华侨博物馆的建筑面积、展陈面积居全国前列,软硬件设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与广州全国最大都市侨乡的地位相匹配。广州华侨博物馆建设融入“云山、珠水、木棉、骑楼”等元素,突出广府区域特色、华侨特色、文化特色,通过历史老建筑注入侨务新功能。

  据悉,广州华侨博物馆未来将以国家二级博物馆为目标,以侨为桥,以馆为媒,弘扬华侨华人文化,传承华侨华人精神,生动讲述好中国故事、广州故事,努力打造成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为一体的国际交流新名片,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和广府华侨华人精神家园。

  从五仙门发电厂到广州华侨博物馆,这栋百年建筑的重新“苏醒”,正与周边的广州解放纪念像、广交会旧址、广州宾馆等历史建筑一起,承载着海内外广府人的共同记忆,成为广州弘扬华侨华人文化、传承华侨华人精神、生动讲述好中国故事广州故事的一张国际交流新名片。

  华侨博物馆是广州打造新时代枢纽型侨都的重要工程之一。未来,广州还将进一步树立广府文化活动侨字品牌,拓展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品牌,强化海外联谊交流活动品牌,擦亮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活动品牌,开拓海外青年侨领涵养活动品牌。

  馆内展陈以“广州华侨与历史贡献”为主题,以“尊重历史,以物叙事,以点带面,突出特色”为原则,设立“华侨史话”“家国情怀”“情暖侨心”“记住乡愁”四个基本展厅以及“五仙门发电厂的故事”专题展厅,全方位展示广府华侨华人的突出贡献。

  看点1:

  华工开挖巴拿马运河的场景复原

  在“华侨史话”展厅,博物馆搭建了“华人抵达巴拿马150周年的纪念碑”的模型,并还原了当年华工开挖巴拿马运河的场景。巴拿马运河被称为人类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建设过程中,广州花都的华工功不可没。现巴拿马华人占全国总人口约10%,而祖籍花都的约占华人七成。

  看点2:

  “志在冲天”场景

  抗战爆发后,中国既缺飞机,又缺飞行员。海外侨胞急祖国之所急,成立航空救国会,在侨居地创办华侨航空学校,开展各种募捐和“献机”运动,为祖国培育航空飞行人才。

  看点3:

  “我和祖国有个约会”原件

  在“记住乡愁”展厅,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著名爱国人士马万祺先生题写“我和祖国有个约会”,鼓励和寄望广大侨胞和海外学子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坚定家国情怀,心系祖国,报效祖国。

  看点4:

  清代广州市井风情粉彩瓷板画专题展

  在首层专题展厅,博物馆举办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馆藏清代广州市井风情粉彩瓷板画专题展”。本次展出的瓷板画,由英国籍华人收藏家赵泰来先生捐赠。

  侨界故事

  “祖国”二字是最坚实的后盾、最强大的靠山

  昨日,“我和祖国有个约会”广州侨界故事分享会在广州华侨博物馆召开,场所在地正是原来五仙门发电厂的主要厂房。现场,七位嘉宾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和心得。

  广州华侨博物馆副馆长何炬原:

  馆址建筑就是展出的最大文物

  “广州华侨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利用百年老建筑建设的华侨专题博物馆,馆址建筑就是展出的最大文物。”何炬原是第一位分享者,他从事侨务工作已30年。

  2012年,广州将广州华侨博物馆纳入市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3年11月,明确选址市文物保护单位——五仙门发电厂旧址。历经多年建设,广州华侨博物馆克服了建筑结构复杂、文物修缮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影响,于2021年7月建成。终于,广州华侨博物馆正式开馆了。

  何炬原表示,五仙门发电厂这颗江畔明珠华丽转身,不仅是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者,更是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亲历者。广州华侨博物馆的建成充分体现了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的绣花功夫。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振江:

  广州的开放包容有特别的“侨味”

  “海外华人是‘最勇敢的人’、‘最可爱的人’,更是‘最值得敬佩的人’!”张振江分享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小说《沙国之梦——契约华工在秘鲁的命运》主人公金福历尽磨难最终成就事业的故事;一个是被誉为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濠头乡濠头村人郑藻如,在美维护华人权益,在秘鲁设立了中国最早的一个华人社团组织的故事。

  张振江认为,广州的华侨华人与广州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持、相互塑造的互动关系。故事中的金福代表的是广大华侨华人,郑藻如则是支持和保护华侨华人的广州力量。

  一方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和千年商都的广州,为国人提供了重要的出洋通道。千余年来广州的发展影响了华南地区民众出国方式,也影响了华侨华人的流向和流量。另一方面,华侨华人也为广州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例如广州文化中的开放包容,就有着特别的“侨味”。

  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马志达:

  我们每个人都与祖国有个约会

  “我们每个人都与祖国有个约会。身处不同的时代,我们与祖国约会的方式又不一样,承担的时代责任也不一样,但一直不变的,是我们从出生在祖国这片土地上开始,就油然而生的家国情怀、赤子之心。”

  马志达的爷爷马万祺在广州出生、长大,对广州有深厚的感情。几经辗转,马万祺最后在澳门扎根。马志达从小就跟随爷爷的足迹常常来内地,后来又在内地上学和创业发展。近年来,马志达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不仅有机会参政议政尽责担当,还将很多精力放在关注澳门青年发展方面。

  “我的初衷是运用自己在内地这么多年的创业经验,带领更多澳门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想这也是时代赋予我的使命。”马志达表示。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首席科学家周振:

  让中国也能做自己的质谱仪器

  “我的目标是要让中国也有能力做自己的质谱仪器。”周振表示,质谱仪器是最尖端的科学仪器,它能测量物质的原子、分子的质量,让“世界什么都清楚”。

  1996年,周振到德国、美国学习。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待在实验室、加工车间学习,微薄的助学金除去生活费都拿来买仪器零件。2002年,周振到广州参加第四届留学人员交流会,回国的决定获得中科院地化所傅家谟院士支持。2004年,周振来到广州,创立了中国第一家专业的质谱公司。

  面对“怎么可能在中国从无到有做质谱仪器”的质疑,周振带领团队在20年间,将公司从4个人发展到800人,第一次将国产高端科学仪器送到南北两极,第一次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2021年,该公司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广州增城低碳总部园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声霖:

  为海外归国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杨声霖所在的增城低碳总部园内的侨梦苑分园,设立“金融、人才、技术、创业、交流、政务”公共服务平台,为海归人才创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分园设立仅两年,就已经引进华侨华人、归国留学生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00多人,项目30多个。

  杨声霖在项目对接走访中了解到,从前海归人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入学、户口迁入问题。“他们来到侨梦苑分园才知道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常态化走进园区提供贴心服务,现在已经帮助多位海外归国人才孩子顺利入读小学,解决了后顾之忧。”杨声霖分享道。

  园区还设立“云帆计划”实践基地、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致力于打造全省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下一步我们还将不断擦亮品牌,讲好侨界故事。”杨声霖说。

  瑞典广东华人协会会长钟键:

  希望能为中瑞两国搭建友谊桥梁

  “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想知道‘祖国’二字意味着什么。”钟键分享说,2012年,留学瑞典的他,找到了答案。

  当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掀起一股“中国热”,让钟键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崛起。同一年,钟键开始积极投身侨务工作。2018年,他成为瑞典广东华人协会会长,努力做好讲好中国故事、搭建好沟通桥梁这两件事。“ ‘祖国’二字对我来说就是最坚实的后盾、最强大的靠山。”

  2017年他回国创立属于自己的综合性旅游公司。“我希望自己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让自身的发展与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希望自己能成为中瑞两国友谊的桥梁,同时更希望自己能为祖国的强大贡献一份力量。”钟键对未来充满期待。

  越秀区文德路小学学生曾秭宜:

  祖孙三代爱国之情一脉相承

  曾秭宜祖籍花都,爷爷出生在越南,爸爸出生在广州,而她自己出生在中国香港。曾秭宜说,“虽然我们祖孙几代出生在不同的地方,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从小,曾秭宜经常会听奶奶讲爷爷的故事。曾秭宜的爷爷在越南有大片的土地和粮仓,常常接济有困难的同乡。新中国成立后,曾秭宜的爷爷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优渥生活,誓要回来参与祖国的建设,在广州重型机器厂当了一名工人,后来还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奶奶郑重地告诉曾秭宜:“像爷爷这样旅居国外但依然心系祖国的人叫——华侨。”

  “我虽然出生在香港,但从小在广州长大,我喜欢云山珠水,我喜欢西关大屋,我喜欢除夕的花市,端午的龙舟,我呀,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广州孩子!”曾秭宜坚定地说。

  观展提醒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83号

  交通:地铁二号线、六号线 “海珠广场站”D口(本馆不设停车位,请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前往。)

  怎么预约

  广州华侨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实行全员分时段实名制预约参观制度。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30-17:00 (16: 0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

 
     标题导航
~~~
~~~是全国唯一一家利用百年老建筑建设的华侨博物馆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担起广州责任 展现广州作为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粤韵周刊
   第A8版:六一儿童节 特别报道
   第A9版:六一儿童节 特别报道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要闻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视觉
   第A16版:体育·文娱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广州研究中心揭牌
广州华侨博物馆今起正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