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文创中,“图书”其实算是稳扎稳打、持续输出的品种,甚至可以说,它是开发最早的文创品种之一。近年随着大家对文博类图书审美要求的提高,本地一大批精彩的博物馆图书涌现,成为馆内一抹亮丽的颜色,《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地图》就是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例子。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图:各博物馆提供
“齐聚文博力量 共享美好旅程”
在日前举行的“齐聚文博力量 共享美好旅程”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广州启动仪式上,一本公开首发的新书吸引了很多人的兴趣。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地图》。它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本博物馆参观指南类图书,于广东也是第一本,共收录大湾区108家非常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堪称大湾区“扫馆指南”。
这部书的高关注度,让我们不由得将目光投向博物馆文创的一个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品种——图书。这是一个极为精彩的大观园。
《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地图》由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编写,广东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它以实用性、知识性、资料性、观赏性为特色,堪称一份独特的“博物馆文创”。本书主编之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会长全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湾区城市中,广州市的博物馆数量最多,品类齐全,广州应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希望区域内各博物馆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的独特地位。”
“必须设计讲究、装帧精美,构图丰富、裁剪得当”——这个定位令这本书成为一本极具美感的图书。书名由原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李卓祺以他辨识度极高的独特字体写就,在绿色背景色、各种“二次元”风装饰的封面上显得既稳健又跳脱。内页文图编排疏朗,大多两页介绍一家博物馆,少数馆多几页。翻阅起来相当舒服。
“在大湾区的博物馆群,观众可以看到岭南文化的精髓”,全洪说。
文创实践
文创思维打造“最美的博物馆图书”
记者发现,在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文创中,“图书”其实算是稳扎稳打、持续输出的品种,它甚至是开发最早的文创品种之一。近年,本地一大批精彩的博物馆图书涌现,成为馆内一抹亮丽的颜色。
斑斓的视觉世界、传统故事“大观园”
日前,南汉二陵博物馆的重磅大展“只此绚丽——广州出土汉代珠饰展”开幕。大家如果到馆参观,强烈推荐关注一下2020年馆方出版的《广州出土汉代珠饰研究》。这部书以大量第一次披露的珠饰高清照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斑斓的视觉世界。从纸张选择到印刷质量、文字设计、版式安排,这本书都堪称最美的博物馆图书之一。馆里的另一部重头巨作《广州传统建筑壁画》分上下两册,将广州众多分布在祠堂、老屋等之上的清代及近代的建筑壁画以高清图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可说是传统故事大观园。
器物之美、文字之美相得益彰,极富资料价值
十三行博物馆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藏铜胎画珐琅》一页一器,将这一广州传统手工艺精品的细节展现得纤毫毕现,极富资料价值。
广州博物馆的《广州博物馆藏邓华熙家族文书信札选编》书页轻柔,图片与释读文字配合得当,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文书档案变得书卷气十足;《字字珠玑——广州博物馆藏铭文刻辞类文物选》将文物原件、铭文拓片、文字释读一一安排停当,给人以田野调查笔记式的质感,器物之美、文字之美相得益彰。
取出过程仿佛打开一扇历史与文化的大门
广州海事博物馆在去年开馆时推出的《七海扬帆》《南海西行》《海天千色 跨洋万里》等一套图书,是配合馆内几个重点展览而做,开本大小合适,版面设计不俗,非常适合翻阅。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编著的《番禺神楼》巧妙地将其上的“雕人物花鸟脚门”设计在了书套上,取出书的过程仿佛打开了一扇历史与文化的大门。
此前,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的首卷:《杂项卷(一)铜胎珐琅器与外销银器》(见左上图),之后分门别类展开各个专项的出版。这是一套辉煌而美丽的图书。
在广州、广东的博物馆中,还藏着无数精彩的宝物。它们不但可以在“云端”与我们相见,也可以凭借那古老、带着温度的纸香墨韵,在那些初雨的午后、暖阳的假日里,陪伴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