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王汉文
5月1日至8月16日是南海伏季休渔期,广州番禺所有应休渔船已全部进港休整,平日热闹的大海开始平静下来。
近日,记者走进番禺区石楼镇莲花山渔港附近的渔村,探访渔民故事。他们上岸后并不闲,修船、补网、参加安全培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处在休渔期的渔民正在为下一轮的出海捕捞做准备。“我从事捕鱼行业20多年了,渔网就是渔民的‘饭碗’,只有把渔网织实、织牢,出海的时候才能满载而归。现在趁着休渔期,我要好好修补一下渔网。”渔民卢叔说。
“渔网就是渔民的‘饭碗’”
近日,记者来到莲花山渔港码头,见到水面上停泊着数不清的渔船,虽然没有往常那种持续轰鸣的马达声,但依然能见到不少渔民在船上忙碌的身影。
沿着渔港岸边走,在一座河涌的水闸旁边,不时传出清脆的金属敲击声,原来是船舶修理厂的师傅在忙着整修渔船。一艘渔船用“工”字钢垫了约0.5米高,几名维修师傅蹲在渔船下方修补。船主陈大叔告诉记者,这艘渔船买了22年,每年的休渔期他都要给船做一次保养,主要是对船上设备、各类机器、船体进行检查和维护。
“休渔期间,做维修保养的渔船比较多,要提前预约,这艘船在半个月前就预约好了。”维修师傅说,自5月1日休渔以来,他们几乎每天都忙个不停,必须在出海前半个月完成渔船的检修。“渔船保养得好,大家出海才能顺风顺水,旗开得胜。”
船主周叔正在检查设备的零部件是否需要更换,给部分零部件除锈。周叔说,他既是船主,也是船长,从事捕捞业时间长了,一般渔船的小问题他自己可以检查出来,并动手解决。
今年60岁的卢叔也是一位老渔民了。当天一大早,他就和老伴来到船头补网。他的船上有数百张渔网。“我从事捕鱼行业20多年了,渔网就是渔民的‘饭碗’,只有把渔网织实、织牢,出海的时候才能满载而归。”卢叔说。
休渔只为开渔大丰收
东星村的陈凯欣一家祖祖辈辈都靠捕鱼为生,轮到他是第四代了。他说每年的农历三月和八月是捕鱼的黄金期,有的渔民在黄金期一天有几万元的捕捞收入。
说起休渔期间的渔民生活,陈凯欣说,休渔期间莲花山渔港片区的渔民很少到企业打零工,因为他们主要靠出海捕捞为生。大家忙于修补网具,给渔船做维修、保养,为开渔做好充分准备。今年休渔期间,政府给每个渔民发放3900多元的生活补贴,渔民在休渔期间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明星村的梁小姐表示,她家靠出海捕鱼为生。休渔期间,全家人在一起过上团团圆圆的生活,一方面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其乐无穷;另一方面可以乘机对渔船船体及机械进行检修,使渔船以最好状态迎接开渔。她期待开渔之后,家人平安出海,满载而归。
据番禺区海洋综合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经历多年的休渔,众多渔民已理解休渔是为了让海洋资源得到休养生息,保障鱼类繁殖。休渔期间,虽然渔民生活处于“啃老本”状态,但他们都自觉遵守休渔政策,盼望开渔时能有更多的收成。
安全技能培训不缺位
莲花山渔港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1958年,按照政府号召和统一部署,一批海上渔民移民莲花山渔港,并在周围形成了四条“纯渔村”——卫星村、群星村、东星村、明星村。
据了解,番禺区有在册渔船393艘,其中,莲花山中心渔港片区有339艘(含休闲渔船和钓具渔船),所有应休渔船全部严格落实“船进港、人上岸、网具封存”的原则。
为了保证渔民安全生产,区农业农村局抓好伏季休渔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制定2022年南海伏季休渔工作方案,向广大渔民宣传休渔政策,划分渔港休渔船只停泊区,清理港障,确保全区应休海洋捕捞渔船应休尽休。另一方面,采取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建立应休渔船名册,落实“定人联船”“定期点船”等管理制度,利用港口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加强渔港巡查力度,确保渔船安全休渔。深入开展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从捕捞、运输、销售全链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渔业生产正常秩序。
番禺区海洋综合执法大队莲花山中队中队长黄文建表示,进入休渔期以来,海洋综合执法部门每天组织执法人员分区分片对渔船集中停泊点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消防、救生、电路等是否符合要求;对免休渔船(钓具渔船和休闲渔船),专门建立免休渔船监管群,通知船主做到“不安全不出海”。接下来,将组织船员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