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穗规资宣
近日,广州铁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市民新的打卡地。该博物馆在百年老站黄沙站的原址上修建,保留了铁路车站老建筑的基本风貌,成为广州工业类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的优秀范例。广州作为我国较早开启近代化工业的城市,拥有着灿烂而深厚的工业文明积淀,仓库码头、工厂车间、机床设备、奋斗故事……这些工业遗存成为广州独特的城市记忆。随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工业遗存的价值和活化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越来越被认可,广州也在逐步探索工业类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问题为导向
探索政策破解难题
近年来,广州市以保护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规划为引领,在工业类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上做出了大量的积极探索。
在工业类建筑保护方面,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全市开展全面筛查,在2022年3月,通过广州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审议,将13处工业类建筑纳入第七批历史建筑名单。目前广州七批828处历史建筑中,工业类建筑共有43处,分布于天河、荔湾、海珠、白云、黄埔等区。
在工业类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中,往往遇到部门职责不清、利用方式不明、管控要求不切实等问题,“保护老旧仓库会妨碍园区发展”“不拆掉厂房就没法提升环境品质”等声音层出不穷。2020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起草并推动《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出台,在功能上,鼓励引入众创空间、文化创意、科技孵化等新兴业态;在空间上,允许适当增加面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也允许在建筑外部按比例增加附属面积用于满足消防、市政等管理要求;在审批上,制定了适应历史建筑特点和保护需要的消防管理方案作为管理依据。广州通过政策创新带来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实践,有效激发了多方的动力,实现了工业类建筑保护利用和城市开发建设“双赢”的局面。
以规划为引领
多方合力保护利用
对于成片连片的工业类建筑群保护利用,白鹅潭地区通过“全生命周期”开发管理,引入国际设计团队,对太古仓、渣甸仓、冲口仓(聚龙湾展示中心)等一批工业建筑进行活化利用,将古老工业厂房活化成为城市会客厅,在珠江两岸形成独特的滨江工业遗产风光带。对于工业园区及工业类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既有政府主导改造,也有企业自主改造,如广州纺织机械厂(T.I.T创意园)、广州铁路博物馆、华安楼(广州电力展示馆)等,村级工业园改造也日益受到重视,如海珠同创汇、番禺西坊大院。这些工业类建筑改造利用的优秀实践,带动昔日的“工业锈带”焕发创新活力,也将成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抓手。
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
借力数字“双创”激发新活力
工美港的前身是广东省金属加工厂,2020年10月,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正式开园。通过准确定位、匠心精筑,广轻控股集团将老旧工业区改造为同工艺美术文化融合发展的“双创型”产业园区。两年间已吸引110家“双创”企业入驻,中小微企业占比达92%。
如今的江岸,当年留下来的塔吊等得到保护性保留,形成独特的工业遗址景观,与旁边的广东省工美艺博中心相衬。作为企业自主改造的村级工业园,工美港探索出了一条“数字”双创引领产业更新的创新之路。
广州T.I.T创意园:
纺织厂变身创意空间
T.I.T创意园隶属广州纺织工贸集团。园区前身为“广州纺织机械厂”,于2004年停产,2007年进行活化利用。T.I.T创意园保留大量老厂房的铸造车间、机械车间、装配车间及仓库等工业建筑,在最大限度保留工业生产特征的前提下,充分改造利用老厂房的内部空间,活化利用为园区的总部办公、时尚设计、展览发布等功能。目前,T.I.T创意园已吸引30多家纺织企业总部落户。
“T.I.T模式”更被推广至广州二棉纺织厂(T.I.T智慧园)、广州电池厂(T.I.T文创园)。
1978电影小镇:
政企合作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标杆
1978电影小镇前身是增城糖纸厂,2001年糖纸厂正式停产。在政府引导下,广州壹玖柒捌文化创意产业园有限公司投资对该厂进行微改造,既保留了历史建筑的底蕴,也赋予该厂新的生命和活力。
目前,1978电影小镇已进驻90多家优质企业和商家,项目主要包括电影、音乐、广告、设计等文创产业,将形成以电影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