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翔宇 实习生张一脉)中山市政府日前印发《中山市打造“香山新街市”工作方案》,旨在加快推动中山农贸市场环境改造和消费升级,更好地发挥农贸市场作为地方文化基础载体、“菜篮子”民生保障、居民生活消费重要场所等多重价值。
工作方案明确,中山市要深入挖掘香山人文历史的丰厚底蕴,结合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价值,对农贸市场进行设施改造与经营创新,全市建设打造不少于30家“香山新街市”,做到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功能完备、管理规范、文明经营、各具特色,实现中山市农贸市场整体提质升级。
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
工作方案提出的打造原则主要有3个。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市镇合力,部门联动,积极引导,协同推进;充分调动市场开办方主观能动性,支持以市场开办方为主体加快实施市场改造;国有企业积极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率先示范打造“香山新街市”,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合力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格局。
二是坚持“一场一策”、融入特色原则。在市场外观、布局、运营场景和软硬件设计中融合所在镇街风土人情、特色文化、地方饮食等元素推出特色品牌。鼓励引入品牌经营者,提升消费者消费体验,打造特色品牌农贸市场。
三是坚持便民惠民、服务提质原则。在满足划行规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市场的销售特点、商品特点、客流情况、消费者的群体特征,对市场布局做到便利化、人性化,从社区邻里生活需求出发融合多元业态。
挖掘本土文化特色
根据工作方案,中山市市场监管局研究参与建设“香山新街市”的30家农贸市场的地域特色,在完成“五个一”目标即一套“香山新街市”标识设计、一个新街市服务专区、一个“香山云街市”智慧农贸平台、一套“香山之品”食品(农产品)标准体系、一把“香山智慧秤”的基础上,同步深入挖掘各农贸市场本土文化特色,如沙溪镇的隆都文化、南区街道的良都文化等,建设过程中融合地方文化特色,既要统一IP,又要形成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香山新街市”。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统筹全市“香山新街市”的建设,其中,中山公用、火炬城建为所属市场的执行单位,负责具体建设工作,各镇街负责协调推动本辖区相关市场开办方的项目建设工作。
据了解,该项工作分为调研推荐、申报备案、实施建设、项目验收4个阶段进行。
“五个一”打造“香山新街市”
●一套“香山新街市”标识设计
市市场监管局牵头,以“香山文化+农贸市场”的理念设计“香山新街市”造型标识;市场开办方按照统一的标识设计制作、安装“香山新街市”标牌标识,开展外墙立面及场内的建设,提升市场内外的品牌化形象,提高视觉辨识度。市场开办方结合本地民俗风土人情,积极保留历史积淀的痕迹,展现本土民俗文化,并以“香山新街市”标识设计为底色,统一悬挂标志标识和立面装潢,提高品牌宣传效应,体现“香山新街市”形象价值。
●一个新街市服务专区
市市场监管局指导市场开办方在“香山新街市”内设立专区,以满足市民商户需求为根本,因地制宜,提供惠商便民“易+N”服务。
“易服务”可包括快速停车取菜“易立得”、社区服务聚合展示“易点阅”、母婴长者服务“易关怀”、垃圾分类回收“易分类”等特色服务。
“N”为各市场结合实际,在专区中选择配置一至多项“易服务”,在空间上、服务品类上作进一步延展,建成与服务民生紧密相连的生活品质微空间,引领街市新时尚。
●一个“香山云街市”智慧农贸平台
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搭建并运用智慧农贸平台,在“新街市”内实施智慧管理、智慧分析、智慧监管,实现农贸市场商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智慧公示屏、消费者看板等功能。
建成融通线上线下,市场开办(管理)方、商户、消费者、监管部门四方共用的“云街市”。
●一套“香山之品”食品(农产品)标准体系
市市场监管局牵头,结合人民群众对食品(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围绕果、菜、鱼、肉、蛋、米、面、油等15大类主要食品(农产品),对标大湾区高标准要求,分批次制定发布中山本土特色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标准,建立完善“香山之品”标准体系,对在中山市销售流通、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农产品)进行标准体系认证。经认证的“香山之品”率先在“香山新街市”中上架专销,以统一的高品质形象和标识展示给市民。
●一把“香山智慧秤”
市市场监管局为“香山新街市”统一配置秤具,指导市场开办方对场内称重交易的商户实行统一配秤、统一运用、统一管理、统一检定,杜绝利用秤具“短斤缺两”的不诚信经营行为。依托“香山云街市”智慧农贸平台+“香山智慧秤”,对称重销售的交易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实时公示、实时比对,为市民提供便捷及时的新街市价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