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坚持以“小切口”办好“大民生”

张仙凤
邓中文
郑江虹
陈邵峰
莫丽贤
朱志伟

  自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幕以来,党代会报告中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谋划,不仅引起党代表们的热烈交流,也在会场外的各行各业引起热议,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感到欢欣鼓舞。

  在机关、在企业、在社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第一时间组织收看收听直播,为过去五年广东所取得的成就倍感振奋,对报告描绘的美好未来充满期待。大家纷纷表示,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带头贯彻落实好省党代会精神。

  广州市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仙凤:

  锤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过硬本领

  “奋进号角已吹响,鼓足干劲再出发!”学习省党代会精神后,广州市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仙凤发出这样的感慨。

  张仙凤认为,要把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的“新蓝图”变为“实景图”,我们必须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是我们奋进新征程最大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力量所在。蓝图催人奋进,奋斗正当其时。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锤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过硬本领,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练就过硬政治本领。新征程上,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进一步深化党的政治建设,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筑牢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驰而不息推进正风肃纪反腐,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实现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增强改革创新本领。新征程上,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激发新的发展活力,在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中着力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在积极抢占改革开放制高点、服务大局中展现广东担当。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为实现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注入源源不绝的强大动力。

  提高狠抓落实本领。新征程上,要深化落实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就必须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从自身做起,埋头苦干,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坚持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真抓实干,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在实现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上不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冬梅)

  广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邓中文: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州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节点,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李希同志所作的报告立足全局、立意深远,通篇贯穿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个主线,充分体现了省委观大势、谋大局、干大事的时代担当。

  广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邓中文表示,党代会报告主题鲜明、催人奋进,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和创新性,是引领广东未来发展、激发全省人民感恩奋进的行动指南。

  “我们将紧紧围绕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凝心聚力、担当作为,持续推进法治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努力为在实现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上担起广州责任、展现广州作为提供坚强法治保障。”邓中文表示,广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将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广州生动实践、精彩演绎。

  将主动护航经济发展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重大战略法治保障,加快广州中央法务区建设,优化法律服务集聚区整体布局,打造全国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以高质量法治助力我省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将持续筑牢社会安全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径,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助力疫情防控、维护公共安全、加强基层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州。

  将全力打造法治城市标杆。全面实施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着力推进良法善治,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形成法治社会生动局面,奋力书写全面依法治市新篇章。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魏丽娜 通讯员穗司宣)

  越秀区北京街都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郑江虹:

  事情共商资源共享文明共创 打造“五型”基层党组织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党委书记,通过对省党代会精神的学习,我感到激情满怀,心潮澎湃。”越秀区北京街都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郑江虹说。

  报告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郑江虹表示,近年来,都府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区域党建的核心作用,通过事情共商、资源共享、文明共创、难题共解、活动共办,着力打造“五型”基层党组织,先后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郑江虹说,接下来,都府社区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在北京街创建法治示范街道进程中,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府社区将继续构建完善民主自治体系,建立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居民小组为主体的民主自治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自治制度,利用好“随约”“越秀人家(北京街坊)”等线上平台,做实线上线下居民议事厅,让居民群众能发声、会发声、善发声,构建覆盖机团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的社会治理体系。

  此外,都府社区还将构建完善综合治理体系,针对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的治理难题,成立以党委、社区民警、楼片长为主要成员的社区平安自治管理小组,自收自支招募平安志愿者,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巡查社区制度;发挥居住地党员回社区报到的机制优势,全面加强社区网格党支部建设,细化党员责任区,发动居住地党员骨干全部担任社区网格员、平安志愿者,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同时,都府社区将构建完善普法宣传体系,优化“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设置社区法律顾问接访日,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法律宣传等服务;建强社区法制学校平台,打造多个宣传阵地,举办多项特色活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钻莹)

  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邵峰

  提升博物馆质量等级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学习了省党代会报告后,我工作的劲头更足了。我将立足本职工作,为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做出自己的贡献。”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邵峰说。

  “受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委托,省博协正在推进一个博物馆质量等级提升的项目”,陈邵峰告诉记者,“这个项目非常好。我们希望通过它让更多的基层、非国有博物馆上一个台阶。”

  陈邵峰介绍,根据省文旅厅的委托,博物馆质量等级提升项目的工作目标是:筛选40个左右有潜力、有意愿申请下一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定级评估的博物馆,由省博物馆协会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业务指导,编制一馆一册的博物馆等级提升工作方案,指导其提升一个级别,以此带动全省博物馆整体质量等级的提升。

  陈邵峰说,广东的很多基层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在“博物馆”的运营和管理方面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按照工作计划,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将遴选专家队伍,组成多个专业团队,分头对广东的多家博物馆进行评估,“提出哪些馆需要提升,哪些有提升的潜力,一对一地指导。”陈邵峰说。

  这项工作按计划将在约两年内完成。陈邵峰说,广东的很多博物馆非常有特点,一些新开,或者在筹备中的博物馆也极富地方特色,“比如陈皮博物馆、花园酒店博物馆、广州铁路博物馆,都非常好,化橘红博物馆也在筹建中。这样的企业和地方举办的专题博物馆,非常有特色和地方代表性。它们不但给大家提供了逛博物馆的新去处,对于促进经济、带动当地农业发展等都有好处。”

  陈邵峰表示,通过博物馆质量等级提升项目,如果能让一批馆实现“跃级”,可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帮助打通博物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增城能记家庭农场负责人莫丽贤:

  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农场运营模式

  学习了省党代会报告,增城能记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莫丽贤表示:“这让我们返乡创业的新乡贤、新农人感到更有盼头,更有信心多种粮、种好粮,当乡村振兴‘领头雁’。”

  在广东省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魄力和为父老乡亲发展尽一份力的乡情感染下,莫丽贤于2021年初辞去了企业白领高薪工作,回到家乡以父亲名义成立了“能记家庭农场”,在增城区朱村街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流转了300亩用地,用于种植优质丝苗米。在种植方面,通过对“育秧-插秧-施肥-统防统治-收割”等关键环节委托农业社会化服务,她自己则摇身一变为“大米姐姐”,通过组织“农业+亲子研学”“农业+劳动教育”“农业+生态保护”“农业+团建观光”等活动,向民众讲好丝苗米故事,宣传好丝苗米起源地的文化品牌。同时通过“农业+互联网”的方式,助推农产品“出村进城”。短短半年时间,农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000人次,累计拉动消费超过100万元,帮助超过200名村民的农产品拓展了销路,带动农民种植面积超过100亩。

  她认为,在推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同时做好“三产”联合带动,打通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最后一公里”,不仅能让农产品变成商品、让每亩田更有价值,保障农民种植积极性,还能让每家每户都吃上优质农产品的同时掌握农业知识,是件“双向奔赴”的美好事情。

  “接下来,我们将以优质丝苗米种植为基础,搭上朱村片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核心区的快车道,在发挥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作用同时,加快建设‘农耕体验中心’‘田园客厅’,将耕织体验、农夫集市、会议培训、亲子研学、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农产品仓储功能、高素质农民学习交流集中于一体,留住游客,记住乡愁,带动消费。我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农场运营模式,带领更多有意向的农民通过成立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模式一起参与乡村振兴,共享产业兴旺的喜悦,大家共同致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

  韶关市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朱志伟:

  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让湾区“绿色深呼吸”

  “我们将紧紧围绕‘北部生态区绿色发展步伐加快’‘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为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贡献应有的力量。”作为南岭生态屏障最基层、第一线的建设者、保护者,为南岭重重大山奉献了自己青春的韶关市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中冲富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志伟信心满满。

  大桥镇地处粤北高寒石灰岩山区,属喀斯特地貌,境内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部分是石头山和“石花地”。现在,依托韶关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石漠化区域综合治理项目,曾经岩石裸露、黄壤层薄、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区域已林野繁茂。通过封山育林、抚育补植等措施,粤北生态屏障更加牢固。从小便在南岭山中长大的朱志伟见证了环境和生产都向绿色、生态、环保转变的喜人过程。

  高山有好水,好水养好鱼。中冲村村民祖祖辈辈有在稻田养鱼的传统,据说这里长出的禾花鱼在乾隆年间就作为贡品通过西京古道送至皇宫。但是,在过去村民稻田养鱼采用的是“靠天吃鱼、自给自足”的传统模式,无法给农户家庭带来经济收入。

  随着南岭生态越来越好,朱志伟和乡亲们认为禾花鱼产业发展大有可为。在“一村一品”政策支持下,中冲村里开始了规模化养殖禾花鱼、探索走出了一条“稻鱼共生”的路子。中冲村现在是全国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区,培育了禾花鱼新品种——“石鲤”,进而推动了大桥镇禾花鱼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冲村全村养殖禾花鱼550亩,产值200万元左右,养殖禾花鱼的农户都有比较高的收入。

  现在,不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了村里,游客们也纷至沓来。朱志伟说:“我们计划以稻鱼共养为基础,利用本地深厚的客家文化的美食以及京西古道、观澜书院等历史文化资源,谋划乡村旅游,为韶关打造大湾区‘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贡献力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赖南坡)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4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5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6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7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8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10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11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12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13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14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15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16版:要闻
   第A17版:评论
   第A18版:经济
   第A19版:深锐周刊
   第A20版:深锐周刊
   第A21版:视觉
   第A22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24版:生活周刊·汽车·闲情
   第DGA21版:东莞新闻
   第FSA21版:佛山新闻
   第JMA21版:江门新闻
坚持以“小切口”办好“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