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推动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省党代表、南沙区第一幼儿园园长 郭丽
省党代表、广州南沙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工程技术部经理 黄炳林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 廖晓生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秘书长 董淳锷
暨南大学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 顾乃华
主持人: 龙锟
广东省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总经理 李奎
金桥司徒邝(南沙)联营律师事务所主任 黄志勇
南沙正焕发生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摄(资料图片)
南沙无感智慧办税服务厅为纳税人带来快捷的办税体验。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摄(资料图片)

  云桌会

  南沙新定位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推动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承载区。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局中,南沙是粤港澳合作三大平台之一。南沙经济发展近年来增速居于广州市前列,先后获批综合保税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国际化人才特区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即将竣工,南沙科学城建设快马加鞭,大湾区科学论坛落户南沙,南沙发展的多项指标规模迈上了新台阶。

  近年来,南沙在哪些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面对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新要求,南沙未来将如何建设战略性基础设施、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强化粤港澳合作示范?本期“云桌会”,邀请省党代表、专业人士、专家学者畅谈南沙的现在与未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耿旭静、董业衡、申卉、徐雯雯 通讯员南宣

  看变化:

  南沙正高速发展高质飞跃

  主持人:如今南沙已经焕发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您工作的领域来看,南沙发生了什么变化?优势和特色又在何处?

  黄炳林:我最初在黄埔港工作过两年,2004年报名参加了南沙港一期的建设,南沙港改变了广州缺乏优质深水码头的历史,为广州改革开放的推进打开了一扇优质窗口。

  如今南沙港区外贸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112条外贸航线通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极大促进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交流。南沙港区还享受国家级新区、保税港区、自贸试验区等“多区”叠加优势,政策密,通关快,具备优良的营商环境。

  郭丽:2014年8月,我来到南沙区第一幼儿园工作,该园是当时唯一的公办幼儿园,也是区属唯一的省一级幼儿园。该园老园区场地老旧破,办学质量不高。而当时幼儿园正要迎接三年一次“省一级幼儿园”复评,教育部门数次评估前督导检查的反馈都不理想。

  作为主持工作的副园长,我和大家一起努力做出了系列变革,让该园最终通过了省一级幼儿园的复评。随后在南沙区的支持下,我负责了南沙区第二幼儿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幼儿园三所幼儿园五个园区的筹办和管理工作,亲身经历南沙区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南沙也被认定为“广东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去年,南沙在广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督导验收中获评“优秀”等级。

  董淳锷:南沙最大的优势和特色是形成了具有品牌效应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根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1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南沙的贸易便利化指数位居全国54个自贸试验(片)区第一,综合创新指数排名第三。今年1月份,南沙推出了《南沙自贸片区对标RCEP CPTPP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试点措施》,这是全国首个以RCEP、CPTPP双协定为对标标的制定的自贸试验区集成性创新举措。

  廖晓生:自贸区挂牌以来,南沙金融业基本从零起步、迅猛发展并跻身当地五大重点产业之一。金融业增加值从不足1亿元增加至171.52亿元,GDP占比从0.01%上升至2021年的8.27%,排名全区行业前5。金融主要企业纳税额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如今累计有超6670家金融企业汇聚扎根南沙,金融生态日臻丰富,形成跨境金融、航运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股权投资、期货交易八大特色金融板块。在多个国家级金融政策的支持下,南沙承担着为国家“更开放更安全”外汇管理机制探路先行的重要使命。

  黄志勇:南沙在2020年设立了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当地规模较大的7家律所都进驻了法律服务集聚区。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南沙的律所和律师开始更加明确了发展目标,并且会紧跟南沙的政策去调整业务发展方向和模式,特别体现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法律服务和涉外法律服务方面。可以说,南沙法律界正在逐步形成一个由国际仲裁、跨境律师、涉外商事审判等组成的法律生态圈。

  开新局:

  进一步发挥制度创新优势

  主持人:南沙如何继续建设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节点,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

  黄炳林:2014年,我参与建设了南沙港四期工程。该工程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南沙港四期建成后,南沙港区将提供集装箱深水泊位20个,年通过能力超过2400万标准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

  今年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南沙港区五期的前期工作。自动化码头是未来的趋势。南沙港四期工程是为未来建设所进行的前期探索。目前我们需要继续优化“广州方案”技术路线,继续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廖晓生:今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作为资本项目改革方面的一项措施,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试点在今年5月12日正式落地实施。

  为了深入推动试点,南沙区将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结合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自由贸易账户等创新政策试点,并加快落实金融领域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各项政策措施,为试点政策落地创造更加便利的跨境投融资环境;同时加快建设国际风险投资中心,吸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标杆效应的外资股权投资机构加速集聚,形成风险投资内生发酵型生态环境,增强南沙产业升级功率引擎。

  顾乃华:南沙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应坚持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践行先行先试的发展理念,做好改革开放“试验田”,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一是携手港澳加快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推动各领域对外开放。放宽外国产业或资本的准入条件,加速内外资在人才、技术乃至资本等要素方面的融合,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二是坚持在体制机制上做文章,完善营商环境、创新治理制度。特别应在建设过程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对标国际一流开放标准,找准创新切入点,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优服务:

  持续打造“硬环境”和“软环境”

  主持人:南沙如何继续完善自身环境,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高地?

  顾乃华:南沙要顺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并提供良好的产业链发展环境。在完善自身环境方面,南沙首先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新业务和一流企业集聚,利用制度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大对战略性对新兴产业的吸引。二是打造一流政府服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新技术、新产品在市场导入期容易遇到障碍,需要政府推动谋划相应政策措施,并通过示范效应推动社会应用。三是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应当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作用,进一步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李奎:南沙区常住人口增速位列广州前茅,但是人口总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产业与人的聚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产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产业发展的动力也由人来提供。南沙需要继续以产聚人,以人兴产。

  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南沙区要瞄准已有的产业基础要素体系优势,明晰新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链水平提升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同时,南沙要遵循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路径和要求,让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实现协同发展。

  主持人:您觉得南沙该如何继续完善公共服务以更好地凝聚人气?

  郭丽:南沙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诸多高端人才前来定居。这些高端人才大部分是80后,对教育品质的要求很高,而他们的孩子大多处在接受学前教育的阶段。好的学前教育对于南沙吸引人才、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我非常希望南沙可以率先构建幼托服务体系,打通0~6岁幼托服务,进一步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在南沙区的支持下,明年9月我们计划在一所幼儿园旁附设托儿所,为公办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做一些探索。

  董淳锷:我建议从优化“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着手。“硬环境”优化是指,南沙可根据其地理优势,打造有特色的宜居社区、办公环境、旅游景点,成为国内外创业者、旅游者能“快速识别”且“愿意前往”的地区。“软环境”优化是指,南沙应着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品牌,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努力创新城市管理、社区治理的模式,不断提高在南沙的创业就业者和居住者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都愿意来”,且“不舍得走”。

  促合作:

  关键是制度融通和机制衔接

  主持人:南沙正加速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全面合作”的含义是什么?南沙如何进一步推动与港澳规则衔接?

  董淳锷:我的理解,“全面合作”至少有三方面含义:一是合作领域的全面性。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领域都可作为推进粤港澳合作的基点。二是合作过程的全面性。不是在个别要素、个别环节上体现“合作”,而是力求全面挖掘“合作点”,串起“合作链”,构建“合作网”。三是合作方式的全面性,粤港澳三地是一个互联互动、循环往来的“合作环”。南沙推进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不应局限于“引进来”的合作,也包括“走出去”的合作。南沙一方面可以主动建立或修改相关制度、机制,以利于港澳融入内地,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走入港澳,寻求在外合作。

  我个人认为,全面合作的关键抓手是制度融通和机制衔接。因为粤港澳三地的任何合作,首先都需要解决制度、机制层面的障碍,都需要尽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黄志勇:法律领域的规则对接是与港澳规则衔接的重要部分。涉及法律的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从港澳来内地投资经营的角度来看,目前三地的公司法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南沙能够在营商环境方面以及法律框架合规前提下给予更多的便捷政策,在法律领域实施先行先试的规则对接。以我们联营所为例,我们希望从律所管理模式,比如内地的合伙制度向香港的有限责任合伙制度学习、税务制度的优惠和港澳对接、在部分人才职称认定等方面尽快融合和统一标准。

  声音

  我非常希望南沙可以率先构建幼托服务体系,打通0~6岁幼托服务,进一步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省党代表、南沙区第一幼儿园园长 郭丽

  目前我们需要继续优化“广州方案”技术路线,继续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省党代表、广州南沙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工程技术部经理 黄炳林

  自贸区挂牌以来,金融业基本从零起步、迅猛发展并跻身南沙五大重点产业之一。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 廖晓生

  全面合作的关键抓手是制度融通和机制衔接。因为粤港澳三地的任何合作,首先都需要解决制度、机制层面的障碍,都需要尽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秘书长 董淳锷

  南沙要顺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并提供良好的产业链发展环境。

  ——暨南大学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 顾乃华

  产业与人的聚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产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产业发展的动力也由人来提供。南沙需要继续以产聚人,以人兴产。

  ——广东省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总经理 李奎

  建议南沙能够在营商环境方面以及法律框架合规前提下给予更多的便捷政策,在法律领域实施先行先试的规则对接。

  ——金桥司徒邝(南沙)联营律师事务所主任 黄志勇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4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5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6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7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8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9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10版:粤韵周刊
   第A12版:评论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经济
   第A15版:广东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推动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