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核一带一区”积厚成势 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

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把珠三角核心区打造成更具辐射力的改革发展主引擎。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摄
珠江新城 @视觉中国
韶关正在打造大湾区“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游燕摄
省党代表,中科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 陈广浩
省党代表,宝武集团中南钢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 李世平
省党代表、湛江市徐闻县委书记 罗红霞
省党代表,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崇凝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 毛艳华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田秋生
主持人:陈昕宇

  云桌会 一核一带一区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广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持续提升,沿海经济带产业支撑作用更加强劲,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优势凸显,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

  从韶关乘坐高铁到广州,仅需约50分钟,交通网越织越密、产业网越联越紧;徐闻的菠萝通过“直播”,销往珠三角居民的餐桌,农户增收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科研机构的创新驱动资源从广深逐步向粤东西北辐射……新动能蓬勃生长,新局面不断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正在南粤大地呈现出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

  本期“云桌会”,我们邀请省党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畅谈如何推动各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让强者更强、优者更优,让赶上来者发挥后发优势,绘就“核”“带”“区”各呈异彩、交相辉映的新时代广东壮美画卷。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昕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昕宇、卜瑜、陈家源、关家玉、林霞虹、龙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宏斌(署名除外)

  新变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提高

  主持人:广东通过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变化?

  毛艳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基本确立,“一核”的引领带动作用得到强化,“一带”的产业发展主战场地位得到提升,“一区”的生态屏障作用更为明显,不同区域各展所长、协同发展。比如,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持续提升,2021年珠三角九市GDP总量突破10万亿元,比2016年增加3.24万亿元,作为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和主引擎地位更加突出。沿海经济带加快布局了一批千亿元级石化、钢铁等重化产业集群和核电、海上风电等新能源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现代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强化,近年来GDP增速强劲,沿海经济带成为全省发展的另一个主战场。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屏障进一步巩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

  周崇凝:过去五年,汕头市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加速,高速公路里程不断增加,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不断提升,汕头乃至粤东区域内高速公路路网布局进一步完善,形成多环高速公路网络及连接港口、机场、高铁站的快速通道,实现了汕潮揭“一小时交通圈”,搭建起直通粤港澳大湾区、贯通沿海经济带的交通大动脉,推动了沿线经济社会振兴发展。汕头加快推进的重大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不仅在于补齐交通短板,更着眼于构建区域发展大格局,加速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步伐。如2020年底,汕湛高速汕头段、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汕头段相继建成通车,从汕头往广州四小时内可达。

  罗红霞:近年来,我们依托徐闻三面环海、海岸线长的优势,找准徐闻发展定位,积极参与湛江“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坚决扛起参与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时代重任。徐闻积极搭建产业对接合作平台,以高标准谋划建设广东·海南(徐闻)特别合作区。我们还全力打造“临港经济、先进制造、滨海旅游、现代农业”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优化了徐闻经济结构,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努力成为广东沿海经济带的新增长点。

  新生活:

  “三项工程”带动居民持续增收

  主持人: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下,广东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已从2.6:1缩小到2.46:1,农村居民收入提高是如何实现的?

  罗红霞:通过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区域发展不平衡进一步缩小。徐闻是我国最大的菠萝产地,平均每3颗菠萝中,就有1颗产自徐闻。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把促进菠萝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近年徐闻积极打造“中国直播第一县”。2021年,“徐闻菠萝”网络热搜量高达16亿次。今年,徐闻菠萝果农普遍丰产丰收,据统计,鲜果产量为历年最高,约达79.6万吨,比去年增加了4万吨。鲜果产值也为历年最高,产值约25亿元。如今徐闻菠萝产业发展带动农户近5万户,带动劳动力14.6万人,近5年来人均GDP由23748元增至33676元。

  周崇凝:“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支撑高质量发展部署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汕头结合实际,瞄准乡村产业需求,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汕头市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助推汕头市乡村振兴发展。特别以狮头鹅、生肉丸等预制菜产品出口尤为耀眼,今年以来出口金额上亿元,增长明显。汕头一方面聚焦乡村人才培养,年开展“粤菜师傅”培训约4500人,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2万人次,开展家政服务类培训约1.5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1.7万人次。另一方面推行乡村特色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增加“美食”元素。去年,汕头接待游客达267.92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8亿元,休闲农业经营利润总额达2147.7万元,带动农户受益约14556户。

  李世平:韶关通过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打响“韶关工匠”“韶州客家菜”品牌。如今,韶关“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不断完善。仅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新增19个、累计达53个,14个镇、110个村通过省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认定,数量排名全省第一和第二。在这些政策的带动下,2021年韶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9%。

  新起点:

  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协调发展

  主持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广东目前还存在哪些短板待突破?面向未来,广东如何能够在新起点上,继续做好推动“一核一带一区”积厚成势,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毛艳华:广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短板与矛盾。例如,珠三角核心区的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产业创新动力还有待加强;沿海经济带的产业集聚水平还有待提升,尤其是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和湛江的对外开放平台能级都还偏弱等。

  因此,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应有新思路创新和新实践探索。建议:一是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开放合作为引领,在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中更加注重营商环境高水平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大市场建设,促进投资便利化,推动商品要素便捷流动,激发企业投资兴业积极性,充分释放“一核一带一区”投资活力;

  二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支撑,在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中更加注重增强区域协作与产业链协同,提升广东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

  三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中更加注重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罗红霞: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建议:一是加强市县级领导层面的交流互动。要实现大范围、广领域、深层次的发展合作,需要各地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的协作交流。希望不断完善沟通交流机制,未来各地有更加频繁的高层次交流。

  二是加快推进两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各地交通互联互通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仍然无法满足各地人文交流和产业融合发展。接下来希望进一步加强海、陆、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推进广湛高铁、湛海高铁项目的建设。

  三是强化优势产业互补。徐闻是农业大县,除了全国闻名的菠萝,还有香蕉、冬种蔬菜、甜玉米、良姜等优质农产品。另外,徐闻正加快推进广东·海南(徐闻)合作区建设,但由于缺少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严重制约了现代产业的发展和特别合作区的建设。珠三角地区资金、人才和技术力量雄厚,有些产业产能还有溢出空间。希望将来可以加强两地相关企业沟通交流,引进珠三角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到徐闻落地开花结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一核”:

  改革发展主引擎更具辐射力

  主持人: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对区域协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广深两市核心引擎作用不断增强,如何能更好地发挥“双城联动”对全省发展的带动作用?

  陈广浩:自从2009年中科院与广东省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的合作就是以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为主,逐步向粤东西北辐射。当前中科院正在进一步服务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近两年来,中科院先后与广州、深圳、东莞分别签订科学城的合作协议,通过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向纵深推进,对当地产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科院在珠三角核心区布局的创新资源,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大湾区基础研究能力,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一核一带一区”的发展。中科院将高附加值技术转移到粤东西北,促进沿海经济带与北部生态区的产业升级。目前在粤北地区,中科院主要承担涉及生态环境建设、双碳、网络领域的技术服务,比如华南植物园与韶关市签订了合作协议,希望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沿海经济带,中科院也围绕海洋技术与当地开展了合作。

  毛艳华:广州和深圳都是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各有特色,互补性强,要更好地发挥广深“双城联动”的带动作用,需要把握好三个关键问题。一是激发广深“双城联动”的动力机制,探索大湾区乃至全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包括区位互补的形成机制、开放政策梯次和制度协同创新机制,以及辐射带动和协同发展的激励机制等;

  二是形成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的功能联动路径,为大湾区乃至全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累新经验。包括基础设施合作、产业合作、科创合作、民生合作和应急管理合作等;

  三是加快完善符合构建统一大市场要求的“双城联动”制度建设,为大湾区乃至全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供示范。包括在标准规则互认、市场监管协同等改革深层次领域共推市场一体化,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促进创新资源与创新要素便捷流动。

  田秋生:更好推动广深联动发展,首先要科学规划战略性产业集群及细分领域的空间布局,形成垂直化互补性产业链供应链,并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优化技术、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配置。其次,建议按照一体化发展理念,整合广深资源,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推动广深联手建设“珠三角”世界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科创中心、世界制造业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等。第三,要深化改革,消除障碍,推动广深之间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建议可探索建立广深之间人才共享机制、科技合作机制,推动广深之间人才资源、科技资源自由流动。

  “一带”:产业发展主战场更具承载力

  主持人:近年来,湛江省域副中心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产业支撑更加有力。面向未来,湛江要通过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把沿海经济带打造成更具承载力的产业发展主战场,应该怎么做?

  毛艳华:湛江是改革开放后确定的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拥有深水良港,毗邻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又是北部湾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十分突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树立大开放大合作的思路,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集聚资源要素,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北部湾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更好地支撑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陆海统筹和港产联动的发展新局面,成为承载国际和区域产业投资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

  田秋生:粤桂琼环北部湾地区将是未来我国沿海第四大区域经济中心。湛江在环北部湾地区中具有突出优势和重要地位,将是未来广东新的区域经济中心或增长极。建议:一要深入研究海南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湛江的机遇,探索出台对接或服务海南改革开放的政策举措。

  二要加快推进湛江高密度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缩小目前湛江交通发展与周边地区的差距,提升湛江在环北部湾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

  三要加快推进粤西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港口资源整合,把湛江港、阳江港、茂名(博贺)港纳入粤西港口集团统一规划、建设和开发,打造以湛江港为龙头的粤西港口群。

  四要调整优化全省先进制造业布局,提升湛江在环北部湾地区的经济中心地位,整合现有产业园区,围绕海洋开发、海洋产业集中配置资源,促进产业集聚,规划建设产业集中配套、分工细化、集聚效应明显的大型产业园区,打造形成海洋经济产业集群。

  罗红霞:广州是一线城市,发展水平较高。湛江作为省域副中心、新兴的海滨城市,发展潜力巨大,广州湛江两者协作发展前景广阔,对湛江未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建议:一是加强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广湛高铁、湛海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为两地开展深度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两地优势产业互补。湛江是农业大市,廉江、遂溪、雷州、徐闻都是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但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支持,难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广州二、三产业十分发达,可引导广州相关企业到湛江投资,促进湛江农产品产业发展,同时湛江也持续为广州提供充足优质的农产品,形成互利共赢局面。

  三是加强人文和教育交流。湛江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海鲜、特色小吃等十分丰富,正在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多吸引广州市民到湛江旅游,到大陆最南端的徐闻走走。另外,湛江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特别希望与广州多进行文化教育的交流,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一区”:生态发展新标杆更具持续力

  主持人:把北部生态发展区打造成更具有持续力的生态发展新标杆,具体可以怎么样去落实?

  毛艳华:韶关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心城市,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应统筹好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的辩证关系。首先,要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因地制宜发展水经济、清洁能源、绿色矿业等,积极发展农产品种养和深加工、乡村旅游经济,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其次,支持韶关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最后,完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制度建设,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田秋生:建议出台实施向北部生态发展区倾斜的财政、税收、土地、人才、投资、产业等系列政策。如提高对北部生态发展区的生态补偿标准,特别是生态林补偿标准;碳排放权配额初次分配适度向北部生态发展区倾斜。其次,对金融机构征收差别化利息所得税,或实行财政贴息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向北部生态发展区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实行低于珠三角地区的优惠税率,包括较低的企业所得税和较低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引导企业到北部生态发展区投资,鼓励人们到北部生态发展区创业就业。

  李世平:建议韶关全面对接融入国家和省的重大战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随着“双碳”战略深入实施,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落户韶关,韶关迎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可着力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比如说在新能源方面,当前韶关正抢抓碳达峰、碳中和系统性社会变革和“东数西算”国家重点工程实施的重大机遇,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落户韶关为契机,科学有序发展“风”“光”等清洁能源产业,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奋力走出一条风光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声音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基本确立,“一核”的引领带动作用得到强化,“一带”的产业发展主战场地位得到提升,“一区”的生态屏障作用更为明显,不同区域各展所长、协同发展。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

  近年来,汕头结合实际,瞄准乡村产业需求,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汕头市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助推汕头市乡村振兴发展。特别以狮头鹅、生肉丸等预制菜产品出口尤为耀眼,今年以来出口金额上亿元,增长明显。

  ——省党代表,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崇凝

  近年来,我们依托徐闻三面环海、海岸线长的优势,找准徐闻发展定位,积极参与湛江“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坚决扛起参与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时代重任。

  ——省党代表、湛江市徐闻县委书记罗红霞

  建议韶关全面对接融入国家和省的重大战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随着“双碳”战略深入实施,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落户韶关,韶关迎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可着力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省党代表,宝武集团中南钢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李世平

  自从2009年中科院与广东省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的合作就是以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为主,逐步向粤东西北辐射。当前中科院正在进一步服务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省党代表,中科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

  粤桂琼环北部湾地区将是未来我国沿海第四大区域经济中心。湛江在环北部湾地区中具有突出优势和重要地位,将是未来广东新的区域经济中心或增长极。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田秋生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3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4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6版:专题
   第A7版:要闻
   第A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理论周刊
   第A14版:产业·医药
   第A15版: 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一核一带一区”积厚成势 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