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拥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民间工艺占了很大的比例。民间工艺品在制作时,必然产生一些边角料,很多时候就丢弃了,有没有更好的利用渠道呢?“‘余料之外’——广作家具边角料新生计划成果展”近日在广州图书馆北八楼创客空间正式开幕,这个“广作新生”非遗专业志愿服务队首个志愿服务项目成果的亮相,展现了广州多方合力,把“边角料”用起来的一次创新实践。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陈浩
供图/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
这个展览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包括“余料之外”项目设计成果展、2021年广式家具课题研究成果展、“广作新生”非遗专业志愿服务队推介板块。
展出17组设计作品实物
提出许多新颖的设计概念
展览共展出17组设计作品实物,以及38份优秀设计方案图文,涵盖了生活用品、首饰、摆件、玩具、教具等多种产品类型。许多作品从当下社会价值观念中寻找设计出发点,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设计概念,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实物成果。
如广州美术学院学生作品《府上有喜——广府婚俗创新产品设计》,以现代形式语言重构广作家具传统纹样,将广作余料设计成适应现代生活场景的婚庆用品,实现广作家具在广府婚俗上的创造性转化;作品《山水余香——余料香薰套组》,利用不同余料木块有不同的香气、纹理和颜色的物理特性,把不同余料切片,并用榫卯结构组装成高低错落的专属香薰盒,而随着每次组装的改变还可以改变不同的香气;另一组学生作品《脊——新岭南生活美学产品设计》,将广作余料与岭南特色的画、花材、香相结合,突出岭南艺术的平民性。
此外,还有余料DIY首饰套组《一木一器》、让余料的孔洞缺陷变成美的余料家具设计《内》等,均受到关注。
在展览现场有设计师表示,在这几个月的打磨时间里,自己和工厂通过现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创意,将余料制作成有意义的文创产品,感受到了现代艺术与传统木具一起碰撞出来的灿烂火花。
专设“互动体验工坊”
观众可将广式家具“搬”回家
展览现场还展出了2021年度广式家具课题研究成果,涵盖了广式家具数字文件展示、家具3D打印成品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图文展示、广式家具数字资源库建设成果展示等内容。
这是围绕“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广州)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华南展示基地)”建设而涌现的专题研究成果,旨在为广作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建议和更有力的理论支持,为广作流派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与静态展览同期,在广州图书馆八楼创客空间现场还专设了“互动体验工坊”,为观众提供有趣的广式家具互动体验活动,通过线上报名即可前往亲自体验组装、拆解广式家具的全过程,更可现场3D打印,将广式家具“搬”回家。
广作家具作为中国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的三大流派之一,雕工繁复而精巧、雕刻面积宽广而深厚。它用料讲求“一木一家具”,因而传统上在选料、用料过程中往往产生许多废弃碎木,即余料。能不能把这些宝贵的“边角料”用起来,从而提升利用效率呢?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了“余料之外”——广作家具边角料新生计划公益项目。
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展出之前,这个项目已经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孵化。自2021年11月起,本项目历经发动报名、工作坊培训、家具厂调研对接、设计成果展示、设计方案专家评选会、共创营制作打样等多个环节,最终形成了这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