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邓世昌亲手种下这棵“英雄树”

老照片中的苹婆树呈盘虬卧龙状,姿态优美;
1991年被台风刮断后长出了今天的新树。
百年苹婆树就隐藏在邓氏宗祠中,本身就是一段传奇。
扫码观看古树故事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句诗,说的是民族英雄邓世昌殉国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而在邓世昌出生成长的广州市海珠区龙珠里(今名“龙涎里”),也就是邓世昌纪念馆的花园里,有一株相传是他年少时手植的苹婆树(又称“凤眼果树”)。经鉴定,这株老树迄今已有170年历史了。

  “这株苹婆树是一件活文物,见证了这一百多年的变迁。”邓氏后人邓炳泉回忆,小时候,父亲常常带他和姐姐来看护这株苹婆树。1986年2月2日的《广州日报》头版还刊登了他们一家人在百年苹婆树旁边种下二代子树的报道。如今,老树在1991年被台风刮断后又重新抽枝发芽,每年都果实累累;首株子树已经36岁了,同样长势喜人。此外,盆景大师周炳鉴用老树断枝扦插,又培育出几株盆景子树。其中一株,在2002年由时任甲午战争博物馆馆长戚俊杰带回山东威海刘公岛,移栽于当年北洋水师基地。对此,邓世昌纪念馆馆长潘剑芬表示:“英雄之树开花结果,意味着英雄血脉的赓续,寓意着英雄邓世昌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文宇

  古树名片

  苹婆树:树龄:170年;树高:8.7米;胸围:158厘米;平均冠幅:10米。 位于海珠区邓世昌纪念馆内

  台风刮断百年老树 发芽重生两支主干

  《大树底下听古仔》系列报道之前探访的名木多为参天大树,但这棵相传是邓世昌手植的苹婆树并非如此。如果不是旁边立着古树名木标志牌,人们甚至很容易会错过它——然而,这也正是它的传奇之处。

  这株苹婆树种在邓世昌纪念馆东花园里。一辈子居住在旁边的邓世昌曾侄孙邓敏扬,在世时曾拍摄过不少关于它的照片:当时,苹婆树呈盘虬卧龙状,姿态优美,苍劲有力,树前有一方石碑刻着“民族英雄邓世昌手植”。邓世昌曾孙女邓立英每次回广州,都会来看看这株苹婆树。

  “这是我们家族的一个重要纪念地。虽然我没有见过我爷爷(邓敏扬),但在这树下,我听了很多关于他守护古树以及邓氏宗祠如何成为纪念馆的故事。”邓敏扬的孙女邓卉生说,从小爸爸就带她来纪念馆看古树。邓敏扬所在的邓氏二房一直住在邓氏宗祠旁边。身为小学教师的他,在龙导尾乡一带颇有名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一直为“将邓氏宗祠建成邓世昌纪念场所”而奔走呼吁。

  邓敏扬的儿子邓炳泉说:“我爸爸很早就意识到这株古树的重要性,在它长势很好的时候,就委托东郊龙眼洞一位老园丁尝试扦插培养子树,并在1985年培育成功。1986年春天,我们一家就在老树旁边种下了一株子树。”邓炳泉说,1986年2月2日,《广州日报》头版还刊登了他们一家人在百年老苹婆树旁边种下二代苹婆树的报道,一时引起了不少关注。

  关心这株古树的远不止邓氏后人,今年69岁的街坊冯宝华在邓氏宗祠旁出生成长,他说:“我和小伙伴最喜欢来这个花园玩,这株苹婆树一直都很出名,因为相传是邓世昌手植的,大家都觉得很有灵气。1991年它被台风刮断,只剩下一桩焦黑的树头,当时很多街坊都来看,觉得很惋惜。谁知道隔了没多久,大家都在说‘树头上长出了灵芝’。于是过来看的人就更多了,不只是附近的街坊,还有专程来的市民。我也来看过几回,那个灵芝足足有两只手掌伸开那么大。没想到更神奇的事还在后面,在海珠区绿委工作人员的养护下,隔了一年左右,残剩的树头竟然抽出了新芽,渐渐长成目前两支主干的模样。”

  盆景大师培育子树 移栽北洋水师基地

  岭南盆景大师周炳鉴也一直在关注着古树的状况。1991年那场台风过后,住在附近的周炳鉴也来看被刮倒的苹婆树。“我将地上一根约有汽水瓶粗的断枝带回家,琢磨有没有可能将它养活”,他说,他用高锰酸钾稀释水溶液消毒断枝,再在锯口涂上催根的溶液,插在基质中细心栽种。经过近3年的精心护理,苹婆断枝成长壮大为一株小苹婆树,还结出了两个果实,成了一株珍贵的观果盆景。1994年,邓氏宗祠重修并成立邓世昌纪念馆,周炳鉴将这株苹婆盆景送给邓敏扬作为纪念。与此同时,周炳鉴也在继续潜心培育百年苹婆树的其他几株盆景子树。

  “我爸爸收到周老师送的这株苹婆盆景,真是很欢喜很激动,当宝贝一样。但是他思前想后,觉得这么有意义的一株树不能自己私藏,于是就决定将它移栽到东郊公园邓世昌衣冠冢前。”邓敏扬女儿邓红霞说。

  周炳鉴之后再培育出四株百年苹婆的盆景子树,目前3株在邓世昌纪念馆内,年年都会开花,有时候还会结果。“英雄之树开花结果,意味着英雄血脉的赓续,寓意着英雄邓世昌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邓世昌纪念馆馆长潘剑芬说,最有意义的是,甲午战争博物馆创始馆长戚俊杰2002年专程到邓世昌纪念馆,将百年苹婆的一株盆景子树带回当年北洋水师的基地刘公岛上移栽。“当时由于树体积大,一般是不允许上飞机的。后来航空公司听闻是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遗物’,做了特殊安排,允许这株树乘飞机到达山东威海。如今这株苹婆树就栽种在威海刘公岛的甲午战争博物院。”

  此外,距离邓氏宗祠不远的邓世昌纪念小学内也有一株“邓世昌手植苹婆树子树”,成了同学们的“立志树”。

  邓世昌7~11岁亲历第二次鸦片战争 苹婆树就在这段时期种下

  1849年,邓世昌出生在广州龙导尾乡龙珠里,也就是现在海珠区宝岗大道龙涎里。据邓世昌纪念馆馆长潘剑芬介绍,1847年5月,英国人企图强占离龙导尾乡不远的洲头咀一带为租界,广州河南48乡3000多人前往英商馆示威抗议,并得到广州十多万人声援,侵略者只好放弃不轨图谋。

  邓世昌父亲邓焕庄经营茶叶生意,从小把他送到私塾学习。邓世昌7岁至11岁亲身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加上自小深受爱国思想的熏陶,逐渐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使命感。据其家族流传的说法,也就是差不多这个时候,邓世昌在家祠花园里种下了一株苹婆树。

  现在的邓世昌纪念馆主体建筑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邓氏宗祠,它始建于1834年,是邓氏家族的家祠,当时规模较小,有四房族人在此定居,邓世昌属于第四房。1894年,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朝廷下拨10万两抚恤银给邓世昌的家人。于是,他们将其中一部分用于改建成今天的邓氏宗祠。

  古树名木智能管理 震动倾斜实时报警

  记者在邓世昌纪念馆采访时,正遇上工程人员对两株古树名木及周边的设备进行维护。“树木有什么状况,后台马上就知道”,工程人员说。不远处还安装了几个监控摄像头,多角度正对两株古树名木——这就是海珠区打造的古树名木智能管理系统。该区为加强对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力度,将“人防”+“技防”措施相结合,推出了实时化、智慧化管理系统,优化古树管理工作、提高了古树监管维护的效率。

  去年,海珠区40株古树名木率先安装了相对应的古树名木警示牌标志。警示牌标志内容有对应的古树编码、树种、位置、权属单位,还有《广州市绿化条例》中古树名木相关的保护措施和法律规范,提醒人们爱护古树、保护古树的意识。

  去年底以来,该区全部40株古树名木均已配备全天24小时监控的摄像头、树木振动倾斜传感器和土壤三合一采集器,连接到海珠区古树名木智慧系统,并有报警提醒功能,一旦出现人为破坏古树等情况,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管理人员收到警报可立刻查看系统上的监控画面,系统会自动储存录像作为依据。而土壤养分检测仪能全天检测土壤中的水分、肥力等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因素,上传到智慧系统,可根据需求产生图表,为古树名木养护及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海珠区住建和园林局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以智能巡检为技术手段,以事件为纽带,结合大数据、云技术以及高精度传感手段实现海珠区古树名木全覆盖、全要素、全天候、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对古树名木震动倾斜传感监测和周边环境视频监控,提供古树名木分布区域、生长情况、营养成分、周边环境、实时动态监测等数据,对古树名木开展日常动态监护,实现古树主干姿态异常情况实时报警,达到对古树名木智能巡检、自动预警的监测管理。通过对全区古树名木建立台账,实现 “一张图、一张表”的管理,形成全区古树“一树一档”电子档案。从而实现古树名木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智能化科技监护手段,提升海珠区古树名木管理精心化、智能化及现代化水平,为区内古树名木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守护“活文物”

  传承英雄精神

  在采访中,记者最鲜明的感受就是:民族英雄邓世昌年少时手植的苹婆树是千年羊城珍贵的“活文物”。虽一语不发,但道尽百年故事。

  在很长的岁月里,苹婆都是广州最为常见的本土树种之一。然而,走近邓世昌纪念馆内的这株苹婆古树,我们还是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不但领略了它的风姿,更从这一“活文物”的身上感受到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感受到背后蕴含着的气吞山河、英勇斗争的英雄精神——这就是文化传承的魅力。古树无言,城市有根。古树名木不但是自然界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活着的历史,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广州,像这样的古树还有很多。它们的背后不仅是人物和故事,更蕴含着一方水土的文脉与精神。我们守护古树,守护这些遍布羊城的“活文物”,就是守护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根与魂。我们要挖掘更多的广州古树故事,讲好“活文物”的历史,让它们留得住、长得好,让文化在古树年轮里不断传承下去。

  犹记得第一次到邓氏宗祠参观时,记者正在读中学。当时,古树的故事虽为人所知,但对于其底蕴的发掘,对其保护的精心,还是没有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那么系统。我们体悟中国沧桑巨变的内在逻辑,于铭记中传承、在传承中奋起。这一腔家国情怀的涵养,很多时,正是从身边这一树一草开始的。

  珠江之畔,历久弥新。让我们共同守护好这座城市的“活文物”,让英雄精神薪火延绵、代代传承下去。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感恩奋进这五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第A3版:感恩奋进这五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第A4版:感恩奋进这五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第A5版:大树底下听古仔④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国内·国际
   第A8版:文化
   第A9版:深度
   第A10版:文娱·闲情
   第A11版:体育
   第A12版:美术
邓世昌亲手种下这棵“英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