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毛杰努力推动资本“下乡” 3年来撬动20余亿元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事业

为资本和乡村振兴牵起一根“红线”

广州南沙明珠现代都市农业实验园,瓜棚上的西红柿大丰收。
毛杰
谭增伟
冯冠杰
邓迪方
扫码听毛杰讲述 资本如何“下乡”

  城市客厅,珠江新城,高楼林立……这些元素似乎很难和“乡村”二字联系起来。

  无独有偶,负责管理运营广东省首只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乡村振兴基金的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基金运营中心正位于此。

  记者到访的时候,公司总裁毛杰正忙于和几位专注荔枝育种的伙伴沟通:他们带来一种可在4月上市的荔枝新品种,外形与闻名遐迩的挂绿相近,一口咬下去,清甜入心。“他们的想法是让人们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荔枝可吃,要知道,现在荔枝的上市期只集中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毛杰笑着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卡斯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除署名外)

  掌舵乡村振兴基金:

  用专业知识推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在身边的同事看来,毛杰的脑子转动飞快,几乎一刻都不停。同样停不下来的还有这几年载着他到处奔波的汽车——在广州市区和增城之间、办公室与基地之间,毛杰来回穿梭,“几乎每天要走两三百公里的路程。”

  一位同事在旁补充说:“司机算过,他(毛杰)这几年走的路程够绕地球6圈。”

  毛杰本人是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博士,在掌舵乡村振兴基金之前,他参与了多只政府引导产业基金的设立。“一直以来,我对农业都充满关注和浓厚兴趣,在增城工作时深度参与了三农工作,有过工作实践,也有长期以来的坚持。”毛杰告诉记者。

  毛杰坚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本“下乡”是乡村振兴的驱动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底子薄弱、体制机制不健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难点。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令毛杰充分感受到了这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他希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推动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与乡村振兴基金“一拍即合”。

  2018年7月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该集团由广州市增城区政府先行先试,联合工商资本,引导多家知名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毛杰负责管理及运营广州乡村振兴产业基金,总规模50亿元。

  在毛杰的努力下,乡村振兴基金运行3年多,累计撬动了20余亿元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充分发挥了混合所有制基金中政府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以及民营企业的市场化能力。

  坚信长期主义:

  用产业资本与园区空间赋能农业

  在采访中,毛杰一直在向记者强调“长期主义”。在他看来,乡村振兴事业是一项需要定力、回报周期长的事业,他和团队始终坚持锚定长期主义,致力于打造具有国家高度、市场深度和在地温度的常青母基金,希望在此过程中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同时创新机制,真正造福乡村。

  “乡村振兴基金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在实践探索中,毛杰和团队下沉乡村一线,扎根产业,逐渐总结出了新的模式、找准了方向,这就是他反复提到的“基金+园区”模式以及锁定农业的“卡脖子”问题“种业”。

  毛杰告诉记者,“基金+园区”模式为产业提供了资金和空间保障,同时大大提升乡村在地空间的价值,将基金投资与产业发展结合,利用产业资本与园区空间赋能涉农的创新创业。在此模式下,乡村振兴基金打造了以“源头种业+数字农业”为核心的“莲花出水农科小镇”和以“乡愁”为核心的农文旅项目 “云水间人文小镇”。

  记者了解到,“莲花出水农科小镇”项目以莲花出水美丽牧场为核心,按照“一核五区”进行功能布局。“一核”为“种业硅谷”,涵盖种猪、荔枝、 荷虾及高品质渔业的种业育种硅谷;“五区”为莲花出水美丽牧场、荔枝种业科技产业园、特色莲花休闲农业示范区、稻虾种养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渔业科技产业园。致力建设集种养循环、莲米轮作、虾稻共生、农光互补、农旅结合、农科一体的现代立体循环农业科技小镇。此外,毛杰和团队选定了荔枝这一广东最具特色、最有广泛群众生产基础的地标农产品,引建荔枝种博园,自创了“三百颗”荔枝品牌。

  “云水间人文小镇”则基于在地性的特色IP肌理,引入相关乡村休闲文旅丰富业态,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并优先聘用当地村民,以“共同奋斗”方式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其中,云水间特色民宿作为人文小镇的核心业态之一,是由旧厂房通过创意设计以绿色低碳的方式微改造而成,充分盘活乡村存量空间资源,并通过人才团队下沉驻扎一线运营,注重产业CEO对项目的长期陪伴式赋能作用,着力打造有品位、有乡愁、有体验的“民宿+”新业态。

  做农业要有热爱:

  最想“做个快乐的三农人”

  乡村振兴,必须实干。自农科小镇开始建设起,毛杰和团队扎根一线,工作、吃住都在基地,经常是一脸汗水、一脚泥水,白天工作、晚上思考模式和出路,他也从白净小伙蜕变成皮肤黝黑的新农人。“团队里有很多年轻人,吃在猪场、睡在猪场,一个个变成了‘黑瘦帅’,也因此,他们收获了迭代学习的能力。”毛杰不无感慨地说。

  在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中,毛杰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性,于2019年发起设立广州第一所乡村人才学院,累计培训乡村人才4000多人次。今年,在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的指导下,联合发起了以培育“面向未来的乡村CEO” 为主旨的“蜻蜓计划”,希望推动更多青年参与乡村振兴。

  在人才培育上,毛杰建议,可学习借鉴浙江的“两进两回”经验,即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乡村、乡贤回乡村,引导产业青年下乡返乡。通过中长期课程和实践指导,陪伴式成长,构建青年乡村人才“生态圈”。

  很多人都说,从事乡村振兴工作要有情怀,毛杰表示认同。对投身乡村振兴的有志者,毛杰建议他们要有充分准备,在心态上做好长期奋战的打算,因为前方“充满挫折与风险”。同时,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对中国农业现状有所认知。

  “还有一点,做农业需要情感的投入。”毛杰说,“这么几年下来,我和很多农业从业者打过交道,发现他们对农业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希望看到更好的田园风貌出现、希望生产出更有安全保障的农产品,总之就是热爱。”

  说起这些,毛杰眼中闪现出光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识一位养猪的朋友,觉得要把猪养好,就必须了解猪的感受。比如,考察猪生活的环境不能光站着,因为人比猪高,在人的高度未必能闻到臭味。”毛杰对记者说,于是这位朋友就躺了下去和猪一起睡。

  这让毛杰由衷感到佩服,在他心里最值得追求的境界,也许就和这位朋友一样,做个快乐的三农人。“你想啊,‘喜看稻菽千重浪’,‘喜’字是排在最前头的。”

  走出一条“基金+园区”投资赋能模式新路子

  回看3年多以来走过的路,毛杰认为,他们主要做了4项工作。

  首先是创新了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和工商资本参与、产业化运作。”毛杰说。

  其次,是创新创制了“基金+园区”的投资赋能模式,“在乡村振兴领域,之前还没有基金真正走出一条‘基金+园区’的投资赋能模式路子来,很多都是就乡村谈乡村,或者就基金谈基金。”毛杰说,这中间必须要有一个平台,很多工商资本之所以没有“下乡”,其实与没有“基金+园区”有着很大关系。

  其三,在摸爬滚打中,毛杰打造了一支具有投资和产业整合能力的专业队伍。3年来的锤炼和提升,让这支队伍获得了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主要因素——投资聚焦能力。

  其四,通过举办乡村人才学院,培养乡村CEO,联农带农。毛杰说,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体现在对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等的打造,带动村集体增收致富,“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通过产业反哺,实现可持续造血,达成真正的利益共享。”毛杰告诉记者。

  水稻生产全程托管 成本降20%产量增10%

  谭增伟

  大旺莱农机专业合作社总经理

  “农户交给我种子,我交给他们丰收后烘干的干谷。”通过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机械化工程专家罗锡文团队合作,谭增伟所在的合作社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服务的机械化作业方式。去年团队共种植了30400亩水稻,其中早稻和中稻面积17050亩,亩产量和亩利润比往年均提高了7%左右。谭增伟深刻体会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巨大魅力。

  在这之前,谭增伟就清楚知道水稻育秧生产线的作用。装盘、加湿、撒种……育秧有序进行,全程只需2-3个人监管。借助机器,农民抢回了农时。运用这个生产线1小时能播种60亩地,相当于200个劳动力。与此同时,生产线还有均匀播种的好处,减少漏插。

  插秧时节,农机手开着插秧机,一杯茶的工夫一片农田就插好了秧苗。插秧机对比人工插秧,不仅效率高,还能很好地掌握栽插密度,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节约人力成本。每台插秧机每日作业面积可达45~50亩。

  谭增伟告诉记者,在他们的管理下,水稻种植成本能够降低20%,同时产量可比以往增加10%左右。目前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水稻种植户,今年早造,合作社种植、管理面积达到17500亩,今年接下来计划还要完成大约20000亩。

  村民种了30多年的沙田柠檬有了标准

  冯冠杰

  白云区沙田柠檬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长

  沙田村种植柠檬有30多年历史。村民们种的柠檬学名叫做香橼柠檬,民间又称“香水柠檬”。虽然从小生长在柠檬树下,还经常帮着家里采摘柠檬,但在柠檬种植上,冯冠杰是实实在在的“门外汉”。

  冯冠杰一边自己寻找书籍自学,一边请教老师傅。他发现,村里的柠檬种植欠缺标准,病虫害防治也不够科学。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冯冠杰编写了《沙田柠檬生产技术规程》,每年还组织培训,邀请专家给农户培训,推动沙田柠檬种植标准化。

  与此同时,冯冠杰将柠檬带上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并且对柠檬进行深加工,开发川贝柠檬膏、柠檬果酱、柠檬蜂蜜等产品,带领乡亲们打造沙田柠檬品牌。

  在成立合作社之前,农户分散经营,种养面积小、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加之信息不灵,科技含量低,农业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合作社成立后,通过联合生产,规模经营,解决了市场“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和适应问题,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目的。

  冯冠杰回到家乡的10年里,沙田柠檬产业蓬勃发展。2021年,沙田柠檬取得30年来最高的收益,柠檬亩产值接近5万元。

  海归成了新农人 主打“创意牌”“技术牌”

  邓迪方

  全国“巾帼新农人”

  前不久,全国妇联与农业农村部决定推介99个全国“巾帼新农人”创业典型案例,其中广州典型案例——邓迪方获上榜推介。

  邓迪方在美国读完大学,回到家乡后考察了国内一些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结合本地实际选定了柑橘作为创业切口,独创了“玫瑰柑”品牌。

  玫瑰柑就是用玫瑰生物有机肥种植柑橘,将玫瑰花瓣作为原料,与其他生物有机肥发酵,经过多道制作工序,成为特有的玫瑰生物有机肥,再配合当地牛奶厂的奶牛粑粑有机肥,这样种出的柑橘清爽可口,甜而不腻。

  从海归到新农人,邓迪方主打的是“创意牌”和“技术牌”。在玫瑰柑种植基地,经常能看到山地履带式剪草机爬坡穿行,水、肥、药管道系统协同合作,无人机实时监控,各式新型农业技术为玫瑰柑保驾护航。邓迪方采用生草栽培,减少农药使用,又采取“一枝三果”的种植标准,使每颗玫瑰柑都能获得较为均匀的养分。

  “化肥的使用量起码比以前普通农户减低60%,农药也减少60%。”邓迪方说,以前喷叶面肥需要一个星期200人次的人工,现在三四个人半天就能把1500亩全部喷洒完。

  (以上图片由本人和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标题导航
毛杰努力推动资本“下乡” 3年来撬动20余亿元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事业~~~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感恩奋进这五年·迎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第A4版:评论
   第A5版:感恩奋进这五年·迎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第A6版:国际博物馆日
   第A8版:最美广州奋斗者 17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国际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生活周刊·时尚·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第T1版:GDI大学排行榜(2022)
   第T2版:GDI大学排行榜(2022)
   第T3版:GDI大学排行榜(2022)
   第T4版:GDI大学排行榜(2022)
为资本和乡村振兴牵起一根“红线”